APP下载

以推进式园本教研探索户外活动的有效开展

2017-03-09福建省福州市花巷幼儿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教研调整

福建省福州市花巷幼儿园 林 华

在贯彻和落实《指南》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一日晨间的户外活动时间里,幼儿选择的户外活动内容重复、材料和玩法单一、动作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此问题背景下我们生成了围绕户外活动的内容、场地的设置、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策略等内容开展的推进式园本教研活动。

一、问题式教研——问题导入,探讨户外活动内容和时间设置

本园的晨间户外活动由中大班幼儿轮流在中心操场上开展,时长近1小时。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在相应的位置摆放后开始活动。但在追踪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1.选择的活动材料种类相对单一,使得幼儿的动作锻炼和发展不够均衡;2.活动场地设置不合理,材料摆放位置较为混乱;3.幼儿对于如何材料如何正确使用不够清晰;4.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目的不明确。

我们认真解读了《指南》中健康领域中关于动作发展的目标,并结合《幼儿园生活及户外活动指导》丛书内容,引发对晨间户外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设置的思考:

1.你认为现有的晨间户外活动是否存在问题?

2.一周的晨间户外活动时间设置和内容安排是否适宜?

3.材料投放上教师应如何调整,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的动作均衡发展?

围绕着层层递进的问题,教师们开展了年段的分组研讨,并提出了虽然一周的晨间户外活动我们都投放了许多的活动材料,但实际上在现有开展的户外活动中材料投放相对随意,目的性不明确;一周五天的时间投放的材料单一,重复现象较多;幼儿园园本特色的内容在户外活动中渗透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大家的研讨形成了调整的方案:1.一周五天的户外活动内容既要保证幼儿对于基本动作(走、跑、跳、平衡等)的锻炼和发展,又要兼顾本土文化特色的渗透,因此将活动的时间设置调整为周一、周三开展以基本动作发展为主的“体能大挑战”;周二、周四开展以本土特色为主的“民游大联盟”;周五开展以幼儿自主创造为主的户外合作游戏。2.在材料的投放上也应按照每天不同的内容投放适宜的材料:“体能大作战”中投放平衡板、轮胎、钻圈、跨栏等材料;“民游大联盟”应投放人力车、投壶、皮筋、毽子、铁环等材料;“自主创造游戏”中投放百变魔术棒、梯子、轮胎、竹竿、木板等材料,这样活动材料投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都增强了,有助于幼儿不同动作的发展。3.在场地的创设上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适时地调整,尤其是“体能大循环”和“民游大联盟”,材料丰富,选择性强,这就需要合理有效地划分和使用有限的操场空间。

二、现场式教研——创设环境,调整户外活动区域划分和材料投放

研讨后形成了共识,教师们都迫不及待地要把想法付诸实施。场地的区域如何划分才能更加适宜、有效?材料应如何合理摆放才更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围绕这些问题我们组织教师们以材料投放最多以及场地区域划分相对比较多的“体能大循环”为研讨重点进行现场式的教研。针对场地划分的合理性和材料投放的适宜性问题,教师们开始了“头脑风暴”:讨论场地划分的合理性: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和使用的有效性。

围绕着发现的问题形成了研讨的共识:场地区域划分调整——将“走跑区”的创设调整方向,“坦克履带行走”变换了方向,既不会与“投掷区”活动冲突,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余的位置开展活动;“平衡区”的循环路线进行了增减,既保证了幼儿有序的活动路线,让幼儿在活动中能顺利地取放材料。材料投放调整——“跳跃区”的栏杆不固定,让幼儿能根据自我的跳跃能力和水平自行调整高度;“钻爬区”选用两种不同类型(“现成”和“自行搭建”)的钻圈,这样能随时根据幼儿的身高情况调整钻圈的高度;“塑料石子路”的设置是为了让幼儿挑战赤脚行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坚强的学习品质,因此我们认为设置是有必要的,但幼儿应明确行走时需脱鞋,并应把鞋子拿着,行走结束后及时穿上。

现场式的教研让教师们将脑海中的思考想法付诸实施,又在相互的研讨中不断碰撞出火花。通过创设活动环境——观察场地划分——发现设置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教研,让教师们发挥群体优势,提出疑问,共同答疑解惑。教师们在实践中应更多地去观察、发现、解读幼儿游戏的行为,让教研的实效性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现。

三、体验式教研——案例实录,解析户外活动对课程调整的助推

1.观察体验实录

钻爬区的场地设置较为合理,幼儿在这个区域能根据已有的活动路线开始本区域的循环活动;幼儿对于由爬垫、钻圈、彩虹桥等材料创设的钻爬游戏十分感兴趣,都能投入到游戏中,并能自如地运用已有的动作经验开展相应的活动;幼儿爬行的动作基本使用双手双膝着地爬的动作,较少使用匍匐爬的动作,动作规范性也较差;投放的钻圈和彩虹桥等高度基本一致,对于身高、能力不同的幼儿来说不利于他们钻动作的发展;幼儿钻的动作基本使用正面钻,较少幼儿会运用侧面钻的动作;彩虹桥的搭建使用的是呼啦圈,但固定较为繁琐、费时且容易掉落,不利于幼儿开展活动。

2.观察体验感悟

幼儿对于这一区域的游戏环境设置较为兴趣,由于设计的游戏路线与投放材料比较合理且有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爬行区对于材料的高度进行调整,同时教师开展有针对性地动作指导,引导幼儿根据材料投放创设的高度选择适宜的爬行动作(侧身匍匐爬)开展游戏;钻圈和彩虹桥的高度应进行调整,满足不同身高、能力的幼儿开展游戏;彩虹桥的搭建材料更换成较为容易固定且易于调整的扭扭棒,可根据幼儿的身高和能力不同调整钻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动作发展需求。通过这次推进式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在支持幼儿游戏的同时也发现了体育游戏课程设置上的薄弱点。幼儿游戏中动作发展不够均衡、动作规范性不够、个别动作发展缺失等问题也在教研过程中得以体现,这也让教师在下一步的体育课程设置上有了一定的思考,如何结合本次教研发现的问题来进一步地调整我们选择的课程设置这是本次教研的核心所在。

通过发现—讨论—调整的方式突出教研的实效性;通过体验式教研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在与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更为深入地了解幼儿动作的发展水平从而不断地调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策略,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追求的。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教研调整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户外活动开始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浅析户外活动对广播的推广价值
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