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助幼儿顺利度过幼升小

2017-03-09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幼儿园麦瑞仪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幼小教育工作者幼儿园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幼儿园 麦瑞仪

“幼小衔接”是让幼儿能顺利地从幼儿园生活过度到小学生活的保证。如果“幼小衔接”不当,孩子会形成不主动与人交往、合作。从而导致不合群、自私的现象。到了小学以后或许会出现: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孩子回家以后不愿意说;上学的兴趣不大;部分孩子比较胆小,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告诉老师,例如上课尿急,情愿尿裤子也不举手上厕所;有的孩子听不明白老师的话,也不会问老师;而有的孩子则表现得特别自私,别人碰一下他的东西就马上发脾气。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对于幼儿园大班升小学的幼儿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一、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尽管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幼小衔接”的问题越来越重视,但也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家长或教育工作者对幼小衔接的问题不够重视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孩子健康发展的标准。而现在的家长们则较注重孩子在智力和技能特长方面的发展。例如,在幼儿园时期已经让孩子参加舞蹈班、钢琴班、绘画班、演讲班等兴趣班。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均衡发展。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社会适应不良会导致的恶果。

(二)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学习方面,幼儿园的学习环境比较宽松活泼,幼儿的自由空间较大,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孩子,随意性较强。学习内容都以动手动脑的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学习形式是以培养学习兴趣并进行知识启蒙教育为主,没有考试。而小学教育的学习环境则比较严谨规范,有固定的上下课时间,学习内容是以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学习形式是系统的学习,需要完成作业,改正错题,有考试的任务和压力。在生活方面,幼儿园教育侧重点是有不同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着他们,手把手教育他们生活的技巧,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幼儿的保育方面,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一体的。在上课方面,幼儿园是30分钟教学,并以玩为主,幼儿园的行为规范较自由,教师会鼓励孩子自由发展。在交往上,幼儿会多在老师和家长视线范围和老师的组织范围内与小朋友交往。而到了小学后,老师侧重于学生的学习与品德的教育,在生活照顾方面相对弱了下来。上课时间,小学是40分钟的课堂,并以听课为主,小学生的行为较规范,而且学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要遵守。

(三)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传统

在幼儿园升小学的这个阶段里,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孩子会不会写字、计算。关心孩子掌握了多少个拼音和汉字。有的家长甚至把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让孩子学习了。在他们入读小学前学背一些古诗。其实这种只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就是一个拔苗助长的故事。长此下去,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导致孩子一入小学就觉得学习很轻松,因为老师教的知识他都会了,从而形成了孩子比较骄傲,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

二、家园共育,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小衔接是为了帮助幼儿从幼儿园生活顺利过度到小学生活而实行的一些措施。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幼小衔接。因为幼儿从幼儿园升到小学,无论是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作息时间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的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

我们首先要激发孩子读小学的愿望。孩子要到小学读书,这对于他来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家长除了要在物质上帮助孩子作好准备以外,还要在精神上多鼓励他们。让其对上小学产生兴趣,从而盼望上学,喜欢上学。而且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还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小学,知道小学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到了小学以后,他们要认真学习,做个好好学习的孩子。

在学习上,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要做一个引导者、陪伴者,陪伴孩子读书。接着,我们要帮助孩子提高对语言的理解水平。如果发现孩子不做作业,可能是因为不明白老师话。所以我们在和孩子阅读故事时,不要说着说着又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把整个故事读完后,才根据情节消化其中的语句和词汇。最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要让孩子更好成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在入读小学以前多发展注意力,使他们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在社会适应准备方面,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进入小学,也就是说要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是相当重要。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那就会更自信了。在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同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要提高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入读小学后,孩子要学习不同的学科,完成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老师在班上可以让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转变家长的传统的教育观。幼儿园或学校可以通过讲座、校报、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宣传的途径使家长与幼儿园统一认识,充分发挥着家长与学校的作用。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调整好孩子在家衔接计划,让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老师也可以把幼儿在园的情况记录下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家长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与家长共同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严格来说,孩子到了五至六岁的年龄,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在这段时间,由于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环境影响,孩子开始向往小学生的生活,向往成为一个大哥哥、大姐姐。在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心思。鼓励孩子以积极的心情来迎接小学的新生活。如:家长以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XX,你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啦!让孩子产生当上小学生的自豪之感。

家长还可以利用假日,带孩子到小学里看一看,让他们熟悉校园的新环境,并随机教育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有大大操场让大家做运动,有高高的教学楼让同学们学习,还有干净的……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一定很友善。在这里读书一定会象哥哥姐姐一样变得很聪明!

幼小衔接对幼儿能不能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会影响着孩子以后的学习状况。所以,我们要科学地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进行幼小衔接,让他们顺利地进入小学,适应小学的生活,这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喜欢

幼小教育工作者幼儿园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提高幼小衔接工作成效的对策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