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阅读教学寻源头活水

2017-03-09山东省平原县继愈小学孙姗姗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课文

山东省平原县继愈小学 孙姗姗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语文教学无非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但阅读课上我常常陷于日新月异的教学形式而迷失自我,面对异彩纷呈的教学流派左顾右盼,无所适从。多媒体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拓展思维训练等。一篇课文从表现形式到思想内容,从布局谋篇到人文内涵,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要挖深讲透,可谓掘地三尺,绞尽脑汁但大都无济于事,收效甚微。何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不要深挖洞,要广积粮。”是啊,课上的再精,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可是语文课上任何能力的培养都是与阅读能力分不开的。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太监急皇上不急有什么用呢?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还应放在学生身上,这才能一劳永逸。可是打着素质教育旗号的今天,我们知情者毋庸讳言,应试教育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现在的阅读教学依旧束手束脚,怕影响成绩不敢大胆放开。其实如果能有效地利用阅读,有了源头活水,于能力,于成绩都是不无裨益的。

二、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

阅读能力是对学生语感,语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它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出来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要广泛接触课内外读物在读中自思、自悟。阅读面扩大了,思路就会拓展,领悟力就会提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应多记,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想做到这些只有书读百遍,否则仅凭老师上嘴唇碰下嘴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帮助学生爱上阅读,会阅读。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强调多读,还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注重多样化的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另外让学生学会阅读,还应让学生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会边读边思尤为重要。为此我实践了批注式阅读,效果较为理想。批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或者文字写下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理解或者疑问。批注式阅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空间,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探索品味文字背后的信息,真正解决了学生学习阅读中“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现象。做好批注式阅读,首先要转变观念,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课堂上,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边读边体悟,边批注。让他们的智慧闪光,让他们思维的火花碰撞。也许批注的时候气氛不是那么活跃,但那会无声胜有声。学生在用心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他们不但但是在批注文章,也是在批注自己的思维,批注自己的感受,批注自己的个性。其次,传授方法,把批注的技巧教给学生。从批注的内容上来讲,可以是预习时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不懂内容的标注,可以是学习中对精彩句段的感悟和品评,可以是由课文内容引发的联想或文本的延伸,可以是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写作方法的总结,甚至可以是对文中标点符号或某个字眼的思考,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异彩纷呈。这样学生在批注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功。

三、重视培养阅读的语感

新课改理念认为,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法中,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教学法中,就是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中感情表达丰富的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在诵读中仔细品味句子语调、节奏的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进而生发强烈的语感。特别是对文中包含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的句子,更应该强调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教学《中华少年》一文第时,我先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然后指导学生朗读的韵律和节奏。在此基础上,采用同桌对读、男女对读、小组齐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化诗文表达的感情体验,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对文中含有表现力丰富的词语的句子与改动后的句子通过诵读进行比较,是培养语感准确性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原文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点,这样,在比较诵读中,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妙、达意之准确。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定向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感受形象,达到领悟感情的目的。让学生复述课文然后根据这些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想象中进入情境,得到语感的培养。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有所体验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进行链接,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事物,诱发语感。

总之,课堂四十分钟教师只能引领学生感知文本,走进文本,发掘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去想象,去创造,去挖掘,深入体会意境深远的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领悟阅读的佳境还要靠课下学生自己的努力。只有课内外结合,为学生寻到源头活水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背课文的小偷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