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同声传译中的顺译原则及其技巧探究

2017-03-09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分配模式原语译语

胡 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205)

英汉同声传译中的顺译原则及其技巧探究

胡 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205)

“顺译”原则是英汉同声传译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乔姆斯基的经济性原则和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为“顺译”原则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英汉语言结构,口译交际特点等因素使得“顺译”原则在英汉同声传译中得以实施。在顺译原则的基础上,译员往往会根据情况选择断句,词类转换,增补,重复,反译等技巧,将原语信息自然快速通顺地传递出去。

同声传译;顺译原则;最简方案;精力分配模式

一、同声传译中的顺译原则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是口译的一种形式,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顿地将其讲话内容传给听众的一种方式。[1]它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要求译员在听辨原语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迅速完成原语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计划、组织、表达、监听和修正,同步说出目的语译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翻译活动而言,同声传译是难度最高的一种,常被称为外语学习者的最高境界,不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很难掌握同传的真谛。它的最大优点在于省时高效,可以保证讲话者做连贯的发言,不影响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通篇理解。

在同声传译中,译员从听到原语到开始翻译的这段时间距离被称为“Ear-Voice-Span”(听说时差)[2],听说时差越长,译员需要存储在短期记忆中的信息就越多,译员的记忆负担也越重。英汉两种语言的语序差异是影响听说时差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缩短听说时差,译员往往按照原语的语序进行传译。[3]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顺译”原则,是一种因翻译条件的限制而采用的“顺句驱动”方法。[4]为了减少短期记忆的压力,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对原语信息的转换和表达,译员往往会尽量减少语言结构的调整范围和程度,按照听到的英语原文的输入顺序,不停地把原语句子切割成多个意群,再将这些意群自然地连接起来,以传达原文的整体信息。

二、顺译原则的理论基础

1.乔姆斯基的经济性原则

当代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大师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普遍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me)”,并逐渐发展出自然语言衍生过程中的几项重要原则,统称为“经济性原则(Economy Principles)”。杨承淑从“最简方案”中的“经济性原则”出发,揭示了在同声传译中运用顺译原则的重要原因。“经济性原则”是乔姆斯基针对自然语言的衍生过程提出来的理论,但杨承淑认为,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同传中从原语到译语的衍生过程。她认为,同传中的译语和自然语言尽管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同传中,从原语到译语的语言衍生过程应当和自然语言的生成过程一样,选择最经济的方式来完成译语的生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同传的译语质量更接近自然语言。[5]“顺译原则”是使同传中的译语更接近自然语言的比较好的解决方式。“顺译”正是自然语言衍生过程中的“经济性原则”应用于同传译语衍生的具体表现。[3]

2. 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

吉尔(Daniel Gile)通过描写口译过程中的各个操作环节,各个处理阶段和思维因循路线,提出了“精力分配模式(Effort Model)”。[6]该模式建立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之上,它可以帮助译员了解口译的困难所在,并找出应对的策略。[7]吉尔教授认为同声传译的精力分配模式为SI=L+P+M+C。[6]SI(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是同声传译;L(Listening and Analysis effort)是听力理解;P(Production effort)是口译输出;M(Memory)是记忆力;C(Coordination)是协调上述三种精力的精力。在这个等式中,“+”不是各个精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来共同完成同传的过程。在译员边听边译的过程中,L, P, M, C是同时发生的。成功的同传来自于这些精力的有效配合与合作。如果听力理解的过程费时太长,自然会给短期记忆带来压力,降低了记忆的容量;如果短期记忆费时太长,又会影响听和理解接下来的内容,而导致信息的丢失。如果信息输出过程费时太长,会影响到其他环节,而导致同传的失败。

为了有效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提高同传的质量,译员往往运用“顺译”原则进行传译。“顺译”可以降低短期记忆的压力,减少语言转换的时间,避免信息的丢失,保证了同传的顺利进行。

三、顺译原则的基本技巧

在英汉同声传译中,牵涉到英汉两种语言的传译。如何将听到的英语准确流利地译成被听众所理解接受的汉语,这是同传的关键所在。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来看,二者既有相类似的表达特点,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类语言具有共性,这是一个基本事实。”[8]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共性这一特点使我们能够很方便的使用顺译原则,使我们能够将英语的相关概念直接转换为相应的汉语表达。[9]当一个句子较短,或者原语与译语的结构相似时,“顺句驱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例如:

He finds that novel very interesting.

他 觉得 那本小说 十分有趣。

Most of the time, we live in the past or the future.

大多数时候, 我们生活 在过去 或是将来。

I wish to thank you for your very gracious and eloquent remarks.

我要 感谢您 非常盛情和雄辩的讲话。

然而,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使得思维模式各有不同,而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集中表现为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特征。大多数时候译员听到的是由很多连接词连接的英语长句,且英语和汉语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就给译员增加了难度。同传译员不可能等到最后一个词说完才开口传译,那样的话,译员的“包袱”就太重了。许多译员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些技巧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具体的做法就是在“顺译”这一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及时合理地将原语信息进行分割,断句处理,然后通过各种手段(断句,词类转换,增补,重复,反译等),自然地接着传译下去,可以说,同传的诀窍就是适时地“断—接—断”的不断“顺句驱动”的过程。“顺句驱动”是同声传译的一个最大特征。[10]下面介绍几种顺译原则的常用技巧。

1. 断句

断句技巧是顺译原则中最重要的基本技巧。熟练地掌握它有助于整体原文的理解,更好的进行传译。所谓“断句”就是指在同传时英语句子,按合适的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分割,并译成汉语。[11]同传首先要减轻记忆负担,断句合适就能大大提高同传质量和速度。“断句”不是为“断”而“断”,而是为“接”而“断”,如何合理的将句子断开,然后自然地将断开的句子衔接起来,是同传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

Plato, /the greatest of the ancient Greek writers, /had written a work containing all the knowledge of his time.

柏拉图,/这位最伟大的古希腊作家,/曾写了一部囊括同时代所有知识的著作。

Government have a crucial role to play /in promoting social human development /and in providing the poor with necessary working skills.

政府发挥着关键作用,/促进社会人力开发,/并使穷人获得必要的劳动技能。

2. 词类转换

英语和汉语在词法、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繁,而英文中则以名词、介词占优势。由于“顺译”的需要,经常要将某个名词或名词、介词短语转化成相应的动词。其他的词类转换也很常用。例如:

At present, the world is confronted with two major questions: one is the maintenance of peace and the other is the promotion of development.

当今世界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维护和平,一个是促进发展。(名词变动词)

District Planning aims at creating and conserving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地区规划的目标在于创造并且保留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动词变名词)

I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persist in their unjust and inequitable approach towards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ension in North-South relations could hardly be avoided.

如果发达国家继续坚持不公平,不平等的方式对待发展中国家,南北的紧张局势将难以避免。(介词变动词)

3. 增补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中,无论是笔译或是口译,加词减词都是很平常的事。加词也是同传中的一个重要技巧。英语句子在传译成中文时,加上适当的词语,可以使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

I am honored to give a speech here.

我很荣幸能在此做演讲。 (加程度副词“很”“非常”“相当”等)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lso poses numerous policy challenges.

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许多政策方面的挑战。 (加“方面”“问题”“因素”“情况”“工作”等名词)

I also believe that a simple and unassuming life is good for everybody,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我也相信一个简单,淳朴的生活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在身体上或是精神上都是这样。(加解释性短语“都是这样”“就是如此”)

4. 重复

同传译员时常会在“顺译”时突然卡住,在瞬间有措手不及之感,不知该如何接下去,这往往是因为英文句子较长,后面突然出现译员未料到的状语或定语。这时常用的应急手段就是“重复”。“重复”是为了弥补译文中的意义缺失,把前面说过的某个词语或某部分内容,简单地概括一下,使整句的意思明了。重复的内容不可过多。例如:

This country has taken giant steps forwards on the path of democracy, equality and national reconciliation.

该国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在民主,平等和民族和解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5. 反译

反译法是翻译中常见的一种技巧,在笔译和口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为两种语言在逻辑,表达方式上各有不同,用英语表达某种意思,照搬成中文却不一定行得通。“反译法”主要包括三种情况:(1)客体与主体的反译(表达逻辑的反译);(2)主动与被动的反译;(3)肯定与否定的反译。例如:

An idea occurred to me. 我想到了一个主意。(客体与主体的反译)

The resolution was adopted by the General Assembly. 大会通过了决议。 (主动与被动的反译)

But extant economists are no less the slaves to the outside influence. 但是如今的科学家一样受到外部因素的奴役。(肯定与否定的反译)

6. 综合

同声传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交际活动,具有现场性,限时性等特点。在具体的场景下,各种交际因素(发言人,听众,主题,氛围等)彼此制约,相互影响。[7]因此, 译员在遵循“顺译”原则,努力完成传译任务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时间去琢磨每种策略的应用情况,他们往往会凭经验,凭语感,把握上下文,巧妙自然地运用各种口译技巧和策略,怎么通顺怎么译,而很少用某种单一的策略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例如:

Just think this charming cosmopolitan city is going to be my home / for the remaining days of the year!

只要想一想这个迷人的大都市将要成为我的家,而且是在年内就成为我的家,真是太兴奋了。(断句+重复+增补)

He has established a dialogue on human rights at the highest levels of government, / and with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worldwide.

他已经开始就人权问题在政府最高一级进行对话,并与世界各区域和国家机构进行对话。(断句+重复)

四、结语

“顺译”原则是英汉同声传译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乔姆斯基的经济性原则和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为“顺译”原则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而英汉语言结构、口译交际特点等因素使得“顺译”原则得以实施。在顺译的过程中,译员常常首先需要将原语进行断句,在断句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断句,词类转换,增补,重复,反译等),将原语信息自然快速通顺地传递出去。在实际口译的过程中,译员受到各种情况的影响,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充足的精力来考虑各种策略和技巧的选择,而往往会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况来进行灵活的处理。同声传译是一项经验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大量实践活动的积累和对相关问题与解决方案有目的有意识的思考和训练,才会不断进步,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译员。

[1]梅德明. 高级口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Setton, R.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A Cognitive-pragmatic Analysis[M].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3]李晋荣,蔡静. 英汉同声传译中名词化结构的顺译技法探讨[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8).

[4]万宏瑜,杨承淑. 同声传译中顺译的类型与规律[J]. 中国翻译,2005,(3).

[5]杨承淑. 从“经济性”原则探讨“顺译”的运用[J]. 中国翻译,2002,(6).

[6]Gile D.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7]仲伟合. 英语口译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9]张威. 英汉同声传译“顺句驱动”操作的理据透析[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2).

[10]张维为. 英汉同声传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11]张威. 论“顺译”原则在英汉同传教学与实践中的实施策略[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12).

责任编辑:陈君丹

Rules of Syntactic Linearity in English-Chines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HU Die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China)

The principle of Syntactic Linearity is a basic principle in English-Chines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Chomsky’s Economy Principles and Gile’s Effort Model have provided a reasonabl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it. And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language structur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communicative features of interpretation, and so on, have made the principle of Syntactic Linearity applicable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this principle, the interpreters choose among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such as segmentation, conversion, addition, repetition, etc., to convey the original information to the audience quickly, naturally and smoothly.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Syntactic Linearity; Economy Principles; Effort Model

2017-03-29

胡 蝶(1978-),女,湖北荆门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H315.9

:A

:1674-344X(2017)4-0110-04

猜你喜欢

分配模式原语译语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揭示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分配模式
黔产铁皮石斛不同部位多糖、氨基酸及必需元素含量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公平问题探析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