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角下公立医院改革实践
——以C市Z医院为例
2017-03-09周筱琪
周筱琪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财务中心,吉林省 长春市 130033)
供给侧视角下公立医院改革实践
——以C市Z医院为例
周筱琪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财务中心,吉林省 长春市 130033)
以C市Z医院为例,分析了其从供给侧着手,主动转变办院理念以适应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步伐的一些经验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也为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谋求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供给侧改革;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人才培养
“供给侧改革”这一新生词汇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旨在“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增量促进存量的结构性调整,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而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所面临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的核心目标,也是要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效率和质量,以达到资源配置合理化、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本文总结了C市Z医院供给侧改革的经验及取得的成效,为其他医院开展相关改革提供参考。
1 医疗服务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公立医院过度主导医疗资源配置
从我国目前的医疗服务供给主体来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既未形成完善的各层级间功能互补的金字塔结构,也未形成多元主体良性竞争的办医格局[1]。长期以来,人才、技术、检查设备等医疗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供给主要集中于大型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有效供给存在短板,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形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相对闲置的矛盾局面[2]。
1.2 就医体验亟待改善,供给质量亟待提升
目前,医疗卫生服务仍停留在“治病救人”的基础阶段,离发达国家的人性化就医服务理念还存在一定差距,就医环境、服务态度的改善难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就医体验的多样化需求[2]。
2 供给侧视角下的Z医院改革实践
Z医院是C市一家大学所属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属(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医院有床位3300余张,职工4500人。2015年,C市被纳入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综合试点,虽然C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式方案尚未公布,针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属(管)医院的改革补偿政策也尚未明确,但Z医院已开始主动作为,适应医改新形势、新要求。
2.1 适应形势,转变办院理念。
随着医改深化特别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持续推进,首先使医院发展理念产生重大转变。评价医院能力不再以数量为标准,评价医院实力不再以规模为尺度,这种理念的转变,直接带动医院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由诊治常见病多发病转向诊疗急危重症疾病,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使医院确立了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目标和通过多种模式带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责任,进一步明确了委属管医院在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2.2 主动作为,落实改革要求
2015年,Z医院所在省份公立医院医疗收入总量353亿元。其中,三级医院医疗收入237亿元(占总收入的67%),二级医院医疗收入89亿元(占总收入的25%),一级医院医疗收入27亿元(占总收入的8%)。2015年,Z医院医疗收入占所在省份公立医院医疗收入总量的7%,床位数占公立医院床位总量的3.5%。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在公立医院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各级医院在医疗资源上的分配将逐步平移,三级医院在服务量和医疗收入所占比重必将逐渐降低。据相关学者推断,2017年三级医院向二级医院结构要平移10%~15%。为适应这一重大改革变化,Z医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 控制床位规模
按照该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提出的,正确把握医院规模与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合理调整规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的要求。自2013年起,医院顺应改革要求,结合区域规划和职能定位,逐年下降开放床位总数,截至目前,开放床位总数已由2013年底的3300余张核减至2900张,降幅达到13%。通过控制床位,节约了运行成本,医院管理半径进一步缩小,得以抽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管理出效益、树品牌、惠民生。以2015年数据为例,医院门诊量150万人次,增长12%,出院患者12万人次,增长3%,开展手术6万例,增长3%,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院注重内涵、控制规模、调整结构的效益不断显现。
2.2.2 改善医疗服务
医院严格落实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多措并举,切实改善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一是改善医院就医环境。医院完成了门诊、急诊、老住院部的装饰改造工程,医院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就医条件明显改善。二是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加强预约挂号管理,新增设诊间预约、手机APP预约等方式。2016年上半年,医院预约挂号量同比增长61%,分时预约就诊率达100%,切实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三是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完善先救治、后付费措施,按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级分类处置。该院一次性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并成为全国22家首批示范中心之一及省内首家与C市院前急救系统实现无缝对接的医疗机构。2015年,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比例为44.6%,同比增长18%。四是落实核心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医院制定了《临床诊疗规范》,加强住院患者收容及临床路径管理,丰富护理服务内涵,组建病人服务中心,免费提供24 h全程送药、陪检服务,为重患提供床头陪护,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今年5月,医院被省卫计委评为“十二五”期间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五是提高疑难病诊疗水平。先后成立5个多学科疑难病会诊中心(包括颈、肩、上肢疼痛疑难病会诊中心;胸痛疑难病会诊中心;癫痫及发作性疾病会诊中心;肝胆胰疑难病会诊中心;头痛、头晕、眩晕疑难病会诊中心)。其中颈、肩、上肢疼痛疑难病会诊中心为国内首家,年均诊疗疑难病患者300余例,解决了疑难病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多个科室而又得不到及时诊断与治疗的痛苦,受到广大患者好评。
2.3 推进分级诊疗
医院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方案》,主动推进工作重心下移,优质资源下沉。一是积极推进“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与省内10家县级医疗机构、3家武警部队医疗机构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在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6年间,医院在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共派驻支援专家150人,支援服务约2500天,诊疗患者超过3万人次,手术示教3200例,举办学术交流活动300余场,培训县级医院骨干医师1000余人次;二是积极推进多层次医疗联合体建设,发挥“传帮带”作用。医院组织专家定期下社区进行指导,召开协作医院院长座谈会、举办管理人员培训班,充分利用省级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和省微创外科师资培训中心的优势,年均培训基层医务人员800人次,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
2.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0年,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正式启用,是唯一的一家省级临床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通过强化临床技能培训,住院医师培训质量不断提升。2015年,医院71名住院医师全部通过考核,结业合格率100%,优秀率82%。在2016年的全国住院医师规培考试中,医院结业合格率达100%,是省内唯一一家全部考核通过的规培基地。2016年,医院搭建了以临床基本培训、专科培训、模拟医院、虚拟仿真中心为一体的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力争创建成为省内首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搭建起更为先进、更为广阔的平台。
3 供给侧视角下的公立医院改革启示
医药卫生行业供给侧的最大特点就是供给侧处于天然的垄断地位,导致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因此,医改必须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破除垄断,扩大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供给,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感[3-5]。可以说,Z医院在面临全面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的大环境中,已经做好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以找准自身职能定位为出发点,积极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内涵式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学科建设,不断激发自身造血能力,全面推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的目标。
3.1 正确认识供给侧改革对公立医院管理的意义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有助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医院管理者是医院改革效果的重要影响要素,管理者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极为重要的[6]。公立医院管理者应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以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多角度、多维度的采取措施,以促进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得到提升,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取得可持续发展。
3.2 强化成本意识,加强精细化管理
随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全面推进,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同时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治疗、检验项目的价格等一些列改革措施的落地,给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如此紧迫的局势,公立医院管理工作必须要牢牢把握“降本增效”这条主线,通过精细化管理出效益,创生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一是要控制床位数量,调整规模布局;二是加强药事管理,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三是加强成本控制,完善成本管理措施;四是降低人力成本,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力资源效益;五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医用耗材精益化管理水平;六是统筹资金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3 强化创新意识,推进医院学科建设
一流的医院一定是由一流的学科集群组成,一流的学科集群也一定汇聚着一流的人才和创新团队。提供一流的诊疗服务,培养一流的医学人才,创生一流的科研成果,这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级公立医院必须抢抓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遗余力地推进新一轮学科建设取得突破,为未来的发展争取空间和主动权。
3.4 强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软实力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院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从而实现智慧医疗的建设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技术保障。医院应以此为契机,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尽快实现跨部门医疗信息共享、跨平台医疗服务协同,在准确、全面采集人群健康信息、公共卫生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实现高效安全的卫生服务,也为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1]刘国恩,官海静.分级诊疗与全科诊所:中国医疗供给侧改革的关键[J].中国全科医学,2016,(8):2619-2624.
[2]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探索模式创新推动广东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几点思考[J].广东经济,2016,(6):6-9.
[3]刘 丹,何克春.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以宜昌市为例[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8):72-74.
[4]马 进.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之拙见[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7):261-263.
[5]鲁 明.如何施行医疗领域的“供给侧改革”[J].经济界,2016,(3):30-31.
[6]李华娟.供给侧改革对医院管理改革的启发[J].财会学习,2017,(2):182-183.
(本文编辑:张永光)
Public hospitals reform practice under view of supply-side——Taking Z Hospital in C City for Example
ZHOU Xiao-qi
(FinancialDepartmentofChinese-JapanUnionHospitalofJilinUniversity,JilinChangchun130033,China)
Taking C City Z Hospital for Example,to analysis the experience and fruit it get with changing the ideas initiatively of running a hospital from the supply-side in order to get with 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and also to seek some ideas and advice for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medical field.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Public Hospitals;Medical Service;Talents Cultivation
2017- 03- 23
10.3969/j.issn.1003-2800.2017.08.004
周筱琪(198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助理会计师,主要从事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和研究
R197.3
A
1003-2800(2017)08-0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