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维生素C水平对其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综述

2017-03-09王教倩谢秀莲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浆维生素

王教倩,谢秀莲

(淄博市第一医院肾内科,山东 淄博 255200)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维生素C水平对其骨-矿物质代谢的影响综述

王教倩,谢秀莲

(淄博市第一医院肾内科,山东 淄博 255200)

血液透析;维生素C;CKD-MBD

维生素C(VtaminC,Vc)是一种必须从外界摄取的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参与人体氧化还原、胶原合成、促进伤口愈合、营养物质吸收与代谢等生理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C可作用于肾脏、骨骼和肠道等部位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受体,增加骨骼成骨细胞和其它PTH靶器官系统对PTH的敏感性;反之,维生素C的缺乏可降低PTH受体敏感性,造成PTH相对不足,促进甲状旁腺释放PTH,以维持机体骨骼代谢的平衡。同时,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从而参与机体骨骼代谢。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Disorder,CKD-MBD)是由于慢性肾脏病导致的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综合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与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CKD-MBD是CKD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而且CKD患者存在Vc缺乏的现象,在尿毒症透析患者,维生素C缺乏的现象也十分普遍。那么,尿毒症透析患者VC与CKD-MBD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现有研究甚少。

本研究从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血浆维生素C水平以及CKD-MBD的相关指标入手,对血浆维生素C水平与CKDMBD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1 方 法

研究采取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入选标准:年龄>18岁,规律透析三个月以上,每周透析三次,每次4小时;病情稳定,均未服用活性维生素D、钙剂、磷结合剂或规律口服上述药物但1月内未调整剂量者,且近期无手术、外伤、严重感染、无风湿免疫性疾病活动、无恶性肿瘤等应激状态。排除标准:严重贫血(HgB<60 g/L)、急性或慢性心功能不全未控制者(NYHA分级≥3级)、存在急性感染者、急性或慢性肝功能不全,胆红素异常者、妊娠者。观察时间三个月。主要终点事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进行药物冲击治疗或手术干预,血浆维生素C值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0 mg/L)或新发结石(草酸盐结石)。次要终点事件:新发的心血管事件(包括ST段抬高或非抬高的心肌梗死、急性心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需药物或手术治疗)、新发脑血栓或脑梗塞、急性消化道出血、外周动/静脉血栓形成需手术或药物干预。共计入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2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35例,年龄(57.10±15.89)岁。所有患者均于透析前抽取静脉血测定基础血浆维生素C值,同时检测患者的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钙(Calcium,Ca)、磷(PhosPhate,P)、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量(hemoglobin,HgB)、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钙磷乘积。以中国金域医学检验公司实验室提供的中国正常人维生素C水平参考值为正常值。分别以维生素C及iPTH分组。根据血浆维生素C基础值将患者分为维生素C正常组(维生素C≥4 mg/L,非干预组)及维生素C缺乏组(维生素C<4 mg/L,干预组)。以150~300 pg/ml为MHD患者血清iPTH达标值,将患者分为高iPTH组(iPTH≥300 pg/mL)、iPTH达标组(iPTH 150~300 pg/mL)及低iPTH组(iPTH≤150 pg/mL)三组。干预方式:维生素C缺乏组患者每次透析后予维生素C注射液300 mg静注(共计36次),正常组不予干预。观察期3个月。于观察期结束时再次测定患者的血浆维生素C值、血iPTH、ALP、Ca、P、ALB、HgB、hs-CRP及钙磷乘积。采用SPSSforwindows 19.0进行数据录入和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的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对连续性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选择正态性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非正态变量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选择非参数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推断。采用spearman/pearson相关系数对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将有意义的系数带入线性相关分析,探讨血浆维生素C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2 结 果

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C缺乏现象普遍存在,达78.3%。维生素C正常组(A组)和维生素C缺乏组(B组)两组的基础血浆维生素C均值有明显差异(P=0.000)。A组和B组的血浆iPTH值有明显差异[pg/mL,99(69.25,233.25)vs 206.3(133.4,428.5),P<0.05],ALP值[u/L,82(65.25,107.75)vs 98(66,206),P<0.0 5]亦有明显差异。入选患者中,i P T H达标(150~300 pg/mL)者24例(26.1%),iPTH降低者41例(44.6%),iPTH升高者27例(29.3%)。

三个月观察期后:①血浆维生素C水平:非干预组患者较前降低,但与三月前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4(4.29,6.49)mg/L vs 5.11(3.94,6.15)mg/L,P=0.490]。干预组患者血浆维生素C值较前明显增高[1.31(0.8,2.02)mg/L vs 5.64(4.29,6.49)mg/L,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月后B组患者血浆维生素C水平改变明显,其中40例患者(55.6%)血浆维生素C升至正常水平(≥4 mg/L);28例患者(38.9%)血浆维生素C水平仍低于正常,但较三月前可见升高;4例(5.6%)患者血浆维生素C水平未见改善。②血清MBD指标:非干预组患者较前血清iPTH、ALP、P、钙磷乘积轻度升高,Ca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血清iPTH[206.3(133.4,428.5)pg/mL vs 154(76.5,388)pg/mL,P=0.047]和血清ALP[98(66,206)pg/mL vs 81(60,104)pg/mL,P=0.0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a、P、钙磷乘积较前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HD患者血浆维生素C水平与ALP、hs-CRP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观察期内患者无终点事件发生。

3 结 论

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维生素C缺乏现象普遍存在(78.3%)常规透析可造成患者维生素C丢失;予血液透析患者补充维生素C可使患者iPTH、ALP降低,但对低iPTH水平的患者血清iPTH值无明显影响。血浆维生素C水平与ALP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MHD患者补充维生素C可能会起到抑制微炎症反应作用。

本文编辑:李新刚

R692.5

A

ISSN.2095-8242.2017.23.4551.02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浆维生素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