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种植技术探究
2017-03-09吴钦安陈宝刚
吴钦安,陈宝刚,王 刚
(1.黑龙江省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哈尔滨 150001)
林业造林种植技术探究
吴钦安1,陈宝刚2,王 刚2
(1.黑龙江省濒危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哈尔滨 150001)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木材资源是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们必须协调好社会生产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造林种植作为一项重要的林业保障工作,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只有深入了解造林种植各环节技术要点,才能推动林业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造林种植;生产活动;种植技术
为了加强对林业造林种植内容的了解,满足不断增长的木材生产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笔者对造林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以全面提升林业造林技术水平,提升造林质量和效率,推动林业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1 林业造林种植技术要点
林业造林种植作为重要的林业生产环节和内容,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和对木材的需求。造林种植开始前,必须要做好前置要件,奠定扎实的造林种植基础。树种选择、种植时间和整地效果对造林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要贯彻落实造林前置工作,不断提升造林种植质量,促进造林种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优化生态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应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做好造林现场的预处理,做好林地现场清理。造林现场有许多杂草、灌木等植物,还存在着大量的树枝和石块等,造林种植前,一定要做好种植林地地面的杂物清理,营造干净、整洁的造林环境。我们应根据清理区域,选择全面清理、块状清理和带状清理等形式。清理方法主要有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和火烧清理,其中,割除清理可以采用人工手动操作,还可以采用割灌机、推土机和切碎机等机械设备。将清理出来的灌木、树枝等杂物整理在一起,点火烧掉,形成的草木灰也有肥沃土壤的作用,是一种较为生态的方法,而化学药剂法是将除草剂喷洒在需要清理的植被上,达到杀死杂草的目的。
2 造林整地技术分析
根据整地范围,可将整地方式分为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根据整地区域形状,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块状整地,大范围全面的种植区域土壤翻垦就是全面整地,全面整地对于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的平原等较为适用。局部整地是对造林土壤进行局部翻垦,按照翻垦区域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翻垦区域呈长条带状的是带状整地,整地区域呈块状的是块状整地。
块状整地和条状整地主要根据待整地的具体地理、地质条件而定。对于山地而言,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块状整地的方法为穴状、块状、鱼鳞坑。对于地势平坦的地区而言,带状整地包括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的具体方法为坑状、块状、高台等。
3 造林技术要点
3.1 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又可称为直播造林,该技术方法是将树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林地上,播种造林法过程较为漫长,树木从胚芽逐渐长大,经历树木生长的各个阶段,其根系生长自然、完整,分布均匀,幼树能够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在生长过程中,弱质个体植株被自然淘汰,存留下来的植株生命力强,同时可形成自然植物群路。此外,采用播种造林法对于人力需求不大,具有节约成本的优点。缺点是播种立地要求很高,干旱、高温、寒冷、霜冻、风沙、灌木杂草茂盛的地方成功率较低,由于存在自然淘汰,需要大规模播种,容易受到当地动物的干扰,抚育成本较高,应用范围有限。应用条件:树种体积大,发芽能力强,树种供应有保障,造林地自然条件良好,少杂草灌木、水分充足,自然灾害少,地广人稀,人力资源不充分的地区。
3.2 分殖造林法
该方法是以树木营养器官为培育媒介进行造林,常用的植株营养器官包括树干、树枝、树根及竹子位于地下的茎部等。该方法可降低育苗时间和成本,同时,该方法还具有实施方便、技术要求低、成活率高等特点。使用分殖造林法培育的植株,幼树在初期的生长速度很快,能够遗传母本的优良性状。缺点是应用条件要求较高,一是立地条件高,二是分支造林材料来源必须保证,容易受到母本数量和分布情况的影响,因而分殖造林法主要应用于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营养繁殖的树种。
3.3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要以苗木作为种植材料,该种方法充分利用了载种植株结构完整,对于恶劣的生长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受性,相较于播种造林法,植苗造林营造的人工林郁闭时间更早、初期生长更快,即使在干旱地区或水土流失情况明显的地区都能够实现很高的造林成功率。其缺点是对于苗木要求很高,在育苗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在起苗阶段,由于植株根系受损,必须采用缓苗措施,不但耗费工时,而且会降低成活率。一般而言,植苗造林的适应条件最为广泛,适合绝大多数树种,珍惜树种常用此法种植,具有立地即可应用的特点。
3.4 混交林技术分析
人工造林的主要目的是商品林生产,因而存在树种单一,对病虫害、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差的缺点。为了提高商品林的抗性和成功率,必须改善树种种植结构,建立多样化的生态体系。目前,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林木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
混交林技术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空间和养分利用率高。如果采用单一树种种植,只能应用某一层次的空间,汲取较少种类的营养,更多的空间层次和养分的效益无从开发。而采用混交林,不同生长特点的树种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林地体系,可以大幅提高对空间和养分的利用率。第二,林产品产量和质量有保障。混交林通过科学的设计,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体系,不同的树种间相互促进,产品质量和产量大幅提高。第三,有利于防护能力的提高。混交林地面上、下的结构远较单一树种成林复杂、丰富,对于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十分有利。但是该方法对于育林种植技术要求很高,重点在于树种结构设置,如果设置不合理,就无法发挥应有效果。此外,由于多种树种混合抚育,单位面积某一树种的蓄积量相对单一育林较小。混交林技术对于立地条件也有一定要求,该技术的应用有着一定的针对性。
林业造林种植是一项投资规模大、影响因素多、内容丰富、环节众多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经济的日渐繁荣,社会各界对于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不仅是我国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观需求。林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在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有关单位要认真钻研造林种植技术,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科学编制种植计划,择优选用树种木苗,严格执行造林种植技术规范,切实保障种植质量,推动我国林业造林事业健康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植树造林工作愈发关注,环境质量也备受重视。林业种植技术的规范化,有利于提升林业种植质量,促进造林事业的发展进步。
[1] 赵传华.正确掌握整地技术和造林方法分析[C]//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2014.
[2] 徐恩思.关于造林方法的选择及后序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4):104-105.
[3] 李静.关于造林方法的选择及后序管理措施[C]//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2014.
[4] 巴布.埋干造林方法好[J].内蒙古林业,1958,(11):59-60.
[5] 霍旺,付玉.关于林业育苗技术与造林方法的综合措施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6,(19):122-123.
[6] 韩士军,陈新,孔繁荣.浅谈林业造林方法和造林成活率[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68-69.
[7] 李桂贤.造林方法的选择及后序管理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130-131.
Studyonplantingtechnologyofforestryafforestation
WUQin-an1,CHENBao-gang2,WANGGang2
(1.HeilongjiangEndangeredWildAnimalsRescueandBreedingCenter,Harbin150001,China; 2.HeilongjiangForestryMonitoringandPlanningInstitute,Harbin150001,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energy consumption has become a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Timber resource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socio-economic production activities. We must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s an important forestry security work, afforestation will spend a lot of manpower,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only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afforestation planting technical points can promote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and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fforestation; Production activity; Planting technique
2016-11-23
吴钦安(1970-),男。
S
A
1674-8646(2017)04-0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