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人文环境塑造研究
2017-03-09张锡
张 锡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文化与历史研究·
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人文环境塑造研究
张 锡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人文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人文环境塑造过程中存在的思想观念、政策法规、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培养公众生态意识,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改革,加大执法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技术创新与转化,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是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河北省;京津冀;产业转移;人文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生产要素流动程度的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此大背景下,河北省正在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将会形成互利共赢的有利局面。同时,人文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这是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要求,更是河北省市场经济和产业转型的发展目标。因此,对于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人文环境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人文环境塑造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保守落后
河北省虽然拥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是并没有将其转化为资本,因此河北省的经济相对落后。长久以来,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占据着主导地位,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低附加值的产业仍是主体,由于缺乏对市场的认识,市场经济意识相对较弱,同时缺乏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和挑战的精神,这种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是现存的一大重要问题,可能间接对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过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妨碍。区域内的思想观念保守落后,使得区域文化意识的凝聚力弱,难以调动公众参与河北省又好又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积极性,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区域文化凝聚力,这对于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以及京津的产业输出都存在一定的影响。河北省要在发展区域内产业承接的过程中,兼顾经济发展的物质建设和区域思想观念的精神文明建设,在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的同时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相关政策法规环境欠缺
承接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的人文和政策方面的大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河北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任重道远。不仅表现在实际承接过程中缺乏产业环保方面的政策支撑,在产业承接后还缺少一定的环保监督,没有及时作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因此承接产业转移时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环境问题,致使承接效果大打折扣。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推进,河北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能转变不到位,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强,科学规划也不够完善,再加上相关政策法规大环境的欠缺,使得河北省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缺乏一个稳定和健康的政策环境。这不但不利于承接过程的科学有序进行,更不利于政府的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2]
(三)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环境不完善
据目前统计数据,河北省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活动产出在全国排名中居后。[3]但是由于科技创新主体性差,创新力度不够,而且缺乏核心技术,致使河北省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环境不够完备,不利于河北省科学有效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与此同时,还存在着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不紧密,缺乏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等问题。这就难以激发科研人员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得区域技术协调能力弱化,重视成果转化数量多于转化的质量。这种科技创新与技术转化不理想的环境,不利于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人文环境的塑造。
(四)尊重人才意识淡泊
与京津相比,河北省教育水平较低,劳动力素质明显不高,人才流失严重,而人才引进更是困难。这主要还是由于尊重人才意识淡泊,对人才不够重视。河北省在发展经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相关企业缺乏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的项目,这就使人才的发展受到束缚,使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未来前景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同时,河北省的科研力量和科技支撑力量不够完备,没有为留住人才创造更佳就业环境的措施,致使大多优秀人才被京津等大城市吸引,造成河北省人才资源短缺,致使人力资源成为河北省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人文环境塑造的对策
(一)加强培养公众生态意识
思想意识是人文环境的重要一环,河北省要更好更快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就要加强对公众生态意识的倡导和培养,使生态意识深入人心。首先,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宣传绿色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意义及重要性,增强企业生产者和员工的生态环保意识,并开展生态环保的系列培训或讲座来进行生态意识教育,使从业人员参与其中,自觉监督生产过程的有序进行。其次,对于大部分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宣传,响应国家号召,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倡导绿色的生产、生活行为。使公众树立文明的生态观以及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长此以往,公众的生态意识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对于河北省绿色、科学地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是至关重要的。
(二)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改革并加大执法力度
目前,国家针对产业转移已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河北省要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法规制度。有关部门要做好监督和监管的工作,以规范政府行为,使政府充分发挥自己的服务作用,增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以建立高效廉洁的政府管理体制。同时,河北省还要加大相关执法力度,对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相关违法行为和污染行为进行严格惩治,提高办事效率,规范相关部门行为,以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建设环境和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技术创新与转化
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着诸多的生态科学技术问题。要想实现承接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政府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技术创新与转化,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同时,政府应鼓励相关企业进行污染防治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的深入研发,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生态技术研发能力,为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供生态技术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在延长产业生命周期的同时减少因技术落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由于京津的空吸效应,以及河北省本身经济发展环境落后,造成河北省人才吸引和引进存在一定困难。在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不达标,创新能力弱,经济效益差,使得企业的就业环境和待遇差强人意,造成人才流失问题严重。这就需要河北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重点项目的建设与投入,加快人才信息战略平台的建立,积极响应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和重点人才项目支持体系的完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并努力完善就业环境和薪资待遇,从社会保障和衣食住行等方面加大力度,为人才的吸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总结
加强对人文环境的塑造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奠基工程。人文环境的塑造与经济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建立起一个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人文环境,才能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4]才能推动河北省又好又快的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1] 冯庆忠.人文环境及其对区域经济推动研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人文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35-36.
[2] 马娇.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选择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5:61-63.
[3] 张学海.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4).
[4] 刘雨春.人文环境与市场经济[J].理论探讨,2002(4).
责任编辑:何玉付
2017-05-12
张锡(1991—),女,河北保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F127
:A
:1671-8275(2017)05-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