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民居俗语文化信息对比解析
——以民居类山西俗语与英语习语为例

2017-03-09史笑非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俗语民居民俗

史笑非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汉英民居俗语文化信息对比解析
——以民居类山西俗语与英语习语为例

史笑非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俗语,是一把钥匙,能够为我们开启地方民情风俗的一扇门。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运用这把钥匙,借助比较研究的思路,品味俗语表达差异所展现出的不同民俗味道,力求藉此探寻类型化俗语差异背后的文化渊源。

山西俗语;英语习语;居住习俗差异

居住民俗是一定地域内老百姓居住行为的习俗惯制。[1]81它是一种有形的文化符号,更是文化之间交流的民间途径。承载着民居习俗踪迹的民居俗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不同俗语浸润着各自的建筑文化情怀在相互碰撞、融合中发展。

一、不同语言的民居俗语都能反映出当地居住民俗

(一)语言和民俗

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认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2]43语言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民俗事象、民俗形态逐渐沉淀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形成了独特的民俗语言;而俗语传达的信息又汇聚并承载着民俗文化风貌,是我们了解民情风俗的一个窗口。谭汝为先生指出:“民俗语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自身就是一种民俗事象,而且还记载着、传承着其他民俗事象。”[3]3我们总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将语言的置于民俗文化的领域,挖掘语言同民俗事象的联系,更有利于我们获得言语表达的启示,理解民间文化的精神。

(二)人类认知共性

人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是共通的,这种共通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在语言中有突出的表现。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忻州)

金窝窝,银窝窝,丢不下自己的穷窝窝(临汾)

金窝银窝,不如个人奈穷窝(河津)

穷家难舍,热土难离(忻州)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home sweet home

home from home

通过上面的俗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山西还是西方国家,人们对“家”有着共同的情感体验。“民以宅为安,家以居为先”,家是人们的栖身之所,是人们物质生活的空间保障,更是人们情感寄托的精神家园。居所成为了承载人们家庭归属感的物化产品,它为人们遮风避雨,抵御侵袭,为人们提供了“个人居住空间”。一个人的生存几乎都无法脱离居所,有了“家”,人们才能踏实安全。

(三)意象选择性

尽管人们在认知方式上有共同点,但语言表达还会被一种经验性的因子所影响。人们总是习惯性地通过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体验来表达内容,通过最熟悉的意象来说明事物、道理。这正是衣食住行等物质民俗内容常出现在老百姓俗语当中的原因,也是东西方俗语表达中意象选取差异的原因。

二、汉英民居俗语的对比表现

(一)反映相关民居内容的俗语

(1)建筑材料

一颗黄豆磨不成桨,一疙瘩砖头垒不起墙(原平)

车辙里的半头砖——踢打出来的货(太谷)

下颏子底下支砖头——张不开嘴(忻州)

砖头瓦渣,看人打发(万荣)

搬砖弄瓦(忻州)

春风吹破琉璃瓦(定襄)

三天不打,上房搬砖溜瓦(代县)

半截子瓦渣也能绊死人(洪洞)

平檐整瓦(忻州)

明光瓦亮(大同)

like a ton (load) of bricks 来势凶猛地;似排山倒海之势

gold brick 骗子的假金砖,假货;骗人的话

like a brick 起劲地;劲头十足地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 做无米之炊;做极为困难而又劳而无功的事情

the bricks and mortar 房屋,房产

be on the tiles 纵情玩乐;花天酒地

have a tile loose 神经有点儿毛病;头脑有点儿不正常

fly a tile 打掉人家的帽子

在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与砖、瓦有关的俗语,由此可见,砖和瓦是中西方最为常见的建筑材料。传统民居大多讲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随着手工业的发展,由土石烧制而成的砖和瓦,经济实用,稳固牢靠,造型多样,成为人们建筑中常选的材料。山西原平谚语有“一疙瘩砖头垒不起墙”,英语习语“see through a brick wall(明察秋毫)”、“talk to a brick wall(对牛弹琴)”,类似的俗语表达反映出使用砖石砌成墙体,瓦片搭建房顶,是中西方民居构造中较为典型的材料选择。

(2)建筑结构

搬门子(天镇)

房门安在窑门上——改门换户(临县)

门上挂箩头——看你不是盏灯(沁县)

疥毒癞蛤蟆坐在门墩上——冒充石狮哩(和顺)

扫帚顶门哩——叉叉谐“岔”不少(临汾)

没有三十年不透风的墙(洪洞)

墙里说话墙外听(临县)

拆上东墙垒西墙,拆上帽子补裤裆(忻州)

墙上挂草拍——不像画(原平)

跳墙上厦(河津)

shut (slam) the door in sb ’s face 将某人拒之门外;让某人吃闭门羹;拒绝和某人商谈

between you, me and the doorpost 说句私下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gate crasher 擅自入场;不请自来;擅自闯进

show them the door 拒绝接受某人;将某人解雇(或开除)

ivory gate 不应验之梦兆

climbing the wall 想离开;(转)激动,焦急

The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to hit the wall 没有办法,没有别的选择

talk to a brick wall 讲话得不到对方的反应,对牛弹琴

Great without small makes a bad wall. 有大无小,墙砌不好;大石不离小石垫

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传统建筑结构中,门和墙都是民居最重要的结构布局。不管什么类型的建筑,也不管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其功能性是最为突出的。门(door,gate)是一座建筑的出入通道,因此,习语中常用“门”表达接纳或者拒绝之意。英语习语中有:show sb the door(对某人下逐客令)。山西临县有“把状元关到罗门外”的说法,“罗门”就是院子的大门。墙(wall)是建筑的支撑体,也起到建筑空间分隔的作用。“墙里说话墙外听”和“The walls have ears.”反映出人们对相似的居住体验。

(3)邻里关系

挨上好邻家,吃酒又戴花;挨上赖邻家,挨板又扛枷(和顺)

伴上好邻家,吃酒又戴花;伴上赖邻家,挨了板子又坐监(忻州)

行要好伴,住要好邻(忻州)

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好篱笆成就好邻居。比喻邻居之间互有防范可省去许多口舌。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 淡交使友谊长存,君子之交淡如水。

Love your neighbor, yet pull not down your hedge. 爱你的邻居,但不要撤掉你的围篱。比喻必要的警惕和防范。

安居自然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邻里关系。和谐健康的邻里关系是良好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尽管东西方邻里观念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通过两种语言俗语的解读,我们发现,人们都十分注重发展和保持一种优质的邻里关系。

(二)反映各自独特民居内容的俗语

(1)民居类型:窑洞与别墅(house)

宁挖窑洞不建房,不用砖瓦不用梁

靠住土崖打窑洞,冬暖夏凉神仙洞

半山腰里有人家,房子修在地底下;车马隆隆屋顶过,鸡犬声声出背洼

说话没窑撑

半崖上打窑——没院 谐“怨”

卖了瓦房窑里住——灰倒腾

残锅残窑

A man's house is his castle. 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

be on the house 免费的,主人请客

People in glass houses shouldn’t throw stones 不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get on like a house on fire 一见如故

get your own house in order 先拿镜子照照自己

eat someone out of house and home 把某人吃穷

在山西,“民多穴居”是不少旧志对当地民居的记载。窑洞,是山西比较典型的传统建筑形式。它主要集中在山区,利用山地落差依山而建,在适合的山体平面深挖一个洞,门窗向外。自然条件是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制的决定因素。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干燥,黄土层积厚实,适合打窑。窑洞的修建对土地和砖瓦、木料等建筑材料的需求是有限的,“不用砖瓦不用梁”,可以大大地节省工料。窑洞处于山体土层中,一面向外,与外界接触面小,能够保持恒温,被当地百姓称为“冬暖夏凉神仙洞”。窑洞构造稳固,经久耐用,“有千年不漏窑洞,没有百年不漏的房厦”也就有了一定的根据。

在西方,较为常见的传统民居形式是独立式住宅(house),也就是我们说的“别墅”。为了远离闹市区的喧嚣,民居别墅常常被建在城郊。富人会选择一些树木繁茂、幽静宜人的地点建造自家的独栋别墅,与其他别墅相隔距离较远,彼此保护隐私,避免打扰。此外,连排别墅在西方民居中也较为常见。虽然它也是独立式住宅,但使用面积较小,相邻别墅间的距离较近,价格相对便宜。

(2)取暖方式:火坑与壁炉

家暖一条炕(谚语)

早烧天阴晚烧晴,烧了失熄,浅不得上炕(忻州)

火坑喽出来,跳的泥坑喽(太谷)

地炉炕吹喇叭——低声下气(陵川)

七行锅台八行炕,九层火火十层炕,十八层砖上安窗桄

fireside chat 炉边亲切闲谈

fireside speech(talk) (政治领袖在无线电或电视广播中)不拘形式的讲话

山西冬季的气候较为寒冷,风沙也大,火炕成为屋内取暖的主要设施。炕本是供人睡觉休息的,由于炕与灶台相通,能够加温取暖。有了暖炕,就有了家的温度。“大炕上面生和气”,一家人的活动都围绕“火坑”进行,既保持了屋内的温度,更增进了家人的感情。甚至有客人来访,也被邀请“上炕”。为了避免潮湿,即使在夏季,屋内也要“煨火炕”,久而久之在当地形成了“火炕民俗”。

和山西的火坑不同,西方典型的取暖形式是壁炉。这是一种修建在墙壁内部的取暖设施,功能上只供人取暖,是一种半开放式的燃烧设备。在西方室内装修中,壁炉仍是客厅设计的重点,装饰性较强。与火坑类似的是,壁炉也承载着西方家庭的情感意义,一家人围坐在壁炉旁听祖父母讲故事是留在很多人心里的温馨记忆。壁炉也与西方的节日习俗相关,一些节日仪式就是在壁炉旁进行。

(3)围挡方式:围墙与篱笆

有房子没院墙,扎的一留茭棍笆

蚂蜜虎爬展墙——出尽猛力啦(平遥)

墙头上种白菜——难浇 谐“交”(蒲县)

人家骑马你上墙(万荣)

make a Virginia fence 摇摇晃晃地走(指喝醉酒的人)

refuse one’s fences 避免冒险

over the fence 不合理;超出常情;不公正

No fence against ill fortune. 无篱可御厄运来。

The sun does not shine on both sides of the hedge at once.太阳不可能同时照到篱笆的两面;比喻事难两全。

出于保卫安全和私密功能的考虑,民居建筑的外围都采用一定的围挡方式,但东西方存在较大差异。从俗语的表达上看,山西民居的围墙大多用土、石、砖等材料砌起来的高墙。整个庭院被高高的院墙遮挡起来,从外面看不到院内的情况,封闭性比较突出。

西方院落的围挡方式则是由灌木材料编制而成的篱笆,高度不超过一个人的身高,透过篱笆,我们能从外面能够看到院内的房屋建筑及环境。篱笆的设计注重美观性,封闭性较弱,但这并不影响住宅领域的划分。

三、汉英民居文化的差异解析

民居俗语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中西方不同的居住习俗,居住习俗的差异源于东西方文化形态的分歧。

(一)文化承载性与实用性

山西民居的文化承载性较为明显。在老百姓心目中,住宅不仅仅是一个居所,更是人生演绎的舞台。透过民居,我们能够解读出地方特色、民俗传统、审美观念以及风水观。

山西民居建造的整个过程都要请风水先生择日选址进行,动土仪式讲究严格。“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辈辈出大官”,民间的风水观念将房屋的营造与家庭的福祸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信仰观。民居不仅仅是老百姓的居所,也是神灵的所在。居住环境中神灵无处不在,“灶门爷爷吐稀嘞——赖神神(临县)”,“灶家爷坐到当院啦——管事太宽(长子)”,灶王爷的崇拜在山西民间较为普遍。此外,民居内常设有土地神、门神、财神的神像佛龛,山西晋城的民居院落中专门摆放一块石头供奉中公爷。

山西民居伦理意识较强,血缘和宗法深刻地影响着民居的功能。在住房的安排上,严格按照家庭成员的辈份、身份考虑,长者为贵,长幼有别,长辈的住房与晚辈的住房是有严格区分的,反映了严格的礼制规范和伦理色彩。山西祁县的院落格局讲究东略高于西,“宁叫青龙抬头,不让白虎张嘴”映射房屋高度设计特点。晋城民居严格遵循“三间五架制”的古老风俗。“趋吉”[4]观。从院落布局到房屋朝向,从开门的方位到室内装饰,从开房的间数到草木的种植,无不体现着人们对吉祥美好生活的企望与寄托。

相对于山西民居习俗深厚的文化承载性,西方的传统民居习俗更侧重于实用性和功能性的考虑。房屋的选址讲究的是远离闹市,隐秘独立,与周围的邻居保持适当的距离,屋内主人的生活起居是绝对的隐私。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走进一栋西方的住宅后,常常发现房间房门紧闭,拉着窗帘,保持每个空间的隔离状态。这是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独立,注重隐私的表现。西方民居的装修结构因人而异,主要追求实用功能。在有孩子的家庭,常常将厨房设计在住宅的中心位置。为的是父母在做饭的同时,方便照顾孩子;孩子也会有围绕着父母的归属感、安全感。房间的设计和安排体现的是家庭成员平等的居住条件,一般孩子的房间位置靠里,父母的房间靠外 ,这主要是出于安全保护的考虑。西方的家庭以小家庭为居住单位,不会出现大家族聚居的情况。西方的信仰行为一般不会明显的外化在民居的陈设当中,往往通过一种象征或者影射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很难在西方民居的布置中找到专门供奉信仰的供台。

(二)“趋同”[5]性与个性表现

从整体上看,一定区域内的山西民居建筑风格基本接近,表现出统一趋同的特色。由于同一地域内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地老百姓的民居建设经验基本一致。更重要的是,受到传统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强调“适度”原则,民居建设的风格模式彼此协调,融合统一。

而在西方国家的任何一个社区,我们很难找到两处相似的民居建筑。西方人更喜欢对自己的住宅进行个性化的布置,以此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即使在同一区域内,自家建筑风格一定区别于周围的邻居,从建筑材料的选择、空间的布局、色彩的运用、景观的装饰等方面下足功夫,彰显独特性、新鲜感。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人本位,推崇个体价值的倾向密不可分。

(三)对外封闭型与外放型

不论山西还是西方国家,民居作为人们栖身居住的场所,都具有私密性功能,居住空间的含蓄性、内向性是共同的表现。但是,从居住习俗的差异看,私密性的程度是不同的。

山西民居表现出来的文化性格更趋于封闭,这一特点从当地建筑的围挡方式——院墙可以得以印证。院墙厚重高耸,稳固森严,对外是完全封闭的。家有围墙,国有城墙,当地人更习惯用这个坚实封闭的建筑部分来划分领域和势力范围,这充分说明了山西人保守内敛的民族性格和当地经济形态。与西方居住习俗中隐私性不同的是,山西民居保护的是群体隐私,[1]114而不是个人隐私。因此,其封闭性是对外的封闭,而在民居内部则是共享的、开放的。住宅内房间的房门都是大开着,一家人出入彼此的房间不需要对方的同意,这里表现出来的是家庭的观念。

西方民居惯用的围挡方式是篱笆,与院墙相比,它的封闭性大大地减弱了,给人通敞开放的感觉。美国的白宫也是由铁制的栅栏围挡起来,我们从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内部的景观。这样的建设风格源于西方开放、外露、坦诚的性格特征。海洋文明造就了西方人外向的行为方式和积极行动的品质,他们相信自己,依靠个人,独立开放,自由竞争。在民居布局上,自然表现出一种对外开放的居住形态。尽管是外放式格局,但西方人的界限意识很强,也许我们看不到有形的领地分界,但这个界限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

[1]殷莉,韩晓玲. 英汉习语与民俗文化[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费尔迪南•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 高明凯,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谭汝为. 民俗文化语汇通论[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4]孙大章. 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特征试探[A]. 2002年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2.

[5]周海萍,谷言.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美学思想[J]. 山西建筑,2010(32).

(责任编辑:贾建钢 校对:朱艳红)

H315.9

A

1673-2030(2017)02-0117-04

2017-06-05

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山西民俗语言的人文历史信息研究”(项目编号:SSKLZDKT2015092)

史笑非(1981—),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俗语民居民俗
冬季民俗节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俗中的“牛”
民居摄影
俗语知多少
民俗节
客家俗语巧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