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刍议

2017-03-09高京平王雅宁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章太炎民族主义民族

高京平,王雅宁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刍议

高京平,王雅宁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他的民族主义思想以中华传统民族观念和西方近代先进思想为养料,随着当时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成熟。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排满思想激发的初兴时期;反满思想成熟的成型时期;归回书阁的晚年时期。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启发我们坚持以史明鉴、重塑文化自信、重视道德建设、坚决民族平等、宣传理性爱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我们有必要从他的思想中汲取养料。

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民族复兴;中国梦

兼及革命元勋与国学大师的章太炎作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先行者,以其慷慨激昂、振聋发聩的民族主义思想为当时的进步青年们指明了救亡图存的道路,将无数进步知识分子引上探索民族主义救国之路,是当时无数知识分子的精神导师。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可谓是他政治思想的精髓所在,在当前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视域下对之重新进行系统分析,能够为我们建设富强的东方巨龙——中国提供借鉴思路及精神养料。

一、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作为国学大师的章太炎,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深受其家庭影响及其故乡浙江余杭地区“华夷之辨”氛围熏陶,带有浓烈的反满情绪;同时,随着国门的一步步被迫打开,西方列强的入侵不仅带来了亡国灭种的危机,也将西方的进化论、自由平等学说、民族主义理论等先进思想传入中国,这对章先生民族主义思想的不断形成同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西方的人种起源学说更是成为其民族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

(一)基本文化内涵——传统民族观念影响

作为以华夏为中心的多民族国家,中国自古便逐渐形成了华夏中心观,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华尊夷卑”和“华夷之辨”观念,而这成为了近代中国式的民族主义的基本文化内涵。出生于浙江余杭的章太炎,深受其地浓重的反清文化氛围影响,加上外祖父朱有虔自其幼年以来对他的教导,使他在十一、二岁的年纪便知晓了戴名世、吕留良、曾静等出自《东华录》的文字狱记载,民族主义思想自幼即开始萌芽,1906年7月15日,章先生在致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中就说道:“兄弟小的时候,因读蒋氏《东华录》,其中有戴名世、曾静、查嗣庭诸人的案件,便心中发愤,觉得异种乱华,是我们心里第一恨事。后来读郑所南、王船山两先生的书,全是那些保卫汉种的话,民族思想渐渐发达。”[1]269年十三四读《东华录》,年二十读全祖望文的他,民族观深受传统夷夏大防、华夷之辨民族观念的影响,带有浓烈的排满特色。

在章太炎看来,“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逐异族,谓之光复。”[1]197继承了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反满民族思想的他,运用自己深厚的国学底蕴为坚厉武器,从儒学经典中挖掘革命依据,坚决保存国粹,用史籍中的人物、制度、地理、风俗等为民族主义提供历史的和文化的养料,让国人真正产生热爱华夏民族的心。

(二)重要理论源流——西方进化论与人种起源学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涌入了大量西方先进思想,这给当时中国的传统民族观、文化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时期中国所有的知识分子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学的影响,章太炎亦是如此。其时严复翻译赫胥黎《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促使了国人的现代性意识觉醒,章太炎更是受益匪浅,他的《原变》中的:“物苟有志,强力以与天地竞,此古今万物之所以变。”[2]86即体现了章太炎对进化论的独到理解。除了进化论外,章太炎对西方的人种起源说也颇有研究,他尤其赞同福格特的多祖论,认为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祖先各不相同,并由此产生了文化上的民族差异。

章先生独创性地将进化论与西方近代人种学起源学说相糅合,使之成为其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源流。他旁征博引,对社会学家斯宾塞、吉丁斯的社会进化论等均有所涉猎,并结合传统中国文化及历史特色,悉心衡量,取为己用,进一步论证夷夏之防的观点,指明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祖先不同、文化有优有劣,为排满革命制造舆论。值得注意的是,章先生虽然从进化论中获益颇深,但却并不认同其中的不同民族的人本身有优劣之分的观点,他认为各民族平等,只是文化有所差异,这在当时是颇为难得的。总之,太炎先生将西方进化论中“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观点与西方近代人种起源说的某些观点相结合,丰富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

二、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概述

自幼学习且喜好汉学的章太炎,自1890年父亲去世后,便赴诂经精舍师事俞樾,而当甲午战争的隆隆炮响传来时,面对愈发严重的民族危机,他亦然中断汉学研究之路,走出宁静书阁,为解救民族危亡而振臂疾呼。作为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先行者与奠基者的章太炎,其民族主义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他个人际遇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转变,逐渐成型。

(一)初兴时期(1897—1900)——排满思想激发,民族主义思想开始觉醒

自幼受其家庭教育熏陶以及故乡江浙地区强烈反清氛围影响的章太炎,自民族主义意识觉醒之始便带有强烈的排满特色。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的国人仍对封建社会制度抱有幻想,仅在器物上学习西方,直至甲午战败,清政府的溃败无能展现的淋漓尽致,国人才意识到要真正解决民族危机必须要进行社会变革,各位士大夫纷纷走出书阁,探寻救国之道,章太炎亦是如此。自1890年至1897年一直师从俞樾研学经史的他,看到满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看到各列强掀起了大肆瓜分中国的狂潮,开始提倡民族主义,加入当时的维新变法热潮中,著书立说,鼓舞了大批爱国志士。他号召广大“目睹其支体骨肉之裂而不忍”的有血气青年,“去之而不可,则惟强力忍诟以图之”。[2]261897年章太炎担任《时务报》的编辑后,更是借此条件发表著述,大力宣传改良变法。

这一时期的章太炎,看到了甲午战败,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胶州岛被德国强占、旅顺大连被沙俄强占、威海为英国强占等一系列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行动,结合时势他指出紧要任务是避免列强对中国的继续瓜分,挽救民族危亡,应将“逐满”暂置其后,他坚决主张变法维新,让光绪帝掌握实权。这时的他由于以种族的异同来区分敌友,虽看到了欧美列强和沙俄的大肆入侵为中华民族带来严重民族危机,却并未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本质,产生了联日拒欧美、联日拒沙俄的错误主张,认为“饕餮于朔方”,“瓜分之形,皦如泰山”,中国“非得日本,谁与同命”。[3]256-285

早期的章太炎并未明确提出“反满”,而是试图改良立宪,建立一个以满清皇帝为首、君主立宪政体的多民族国家。当戊戌变法终迎来失败,章太炎的改良政治主张开始动摇,加上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清政府的彻底卖国,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开始正式觉醒,踏上了反帝爱国、排满救国的革命道路。

(二)成型时期(1900—1913)——反满思想逐渐成型,反对君主专制

经历戊戌变法的失败,看到清政府已彻底沦为帝国主义的走狗,且暴力压制了义和团运动,实行严酷的种族压迫政策,章太炎反帝爱国的逐满思想开始逐渐成型。1900年至1913年这段时间可谓是章太炎政治思想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也是他民族主义思想正式成型的重要阶段,这时的他无论是对内还是内外的思想均有很大进步。

第一,对外民族关系——反帝爱国思想坚定

随着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义和团群众运动的血败,章太炎看到清廷已然沦为西方列强走狗,清醒认识到以往的联日主张是不切实际的,要想解救民族危亡,就必须要进行坚决彻底的革命,自国家内部解决问题。

一方面,他彻底认清了日本侵略者的真实面目和清政府的列强走狗身份,放弃联日主张,也不再寄希望于清政府的改良立宪,认识到面对“其酷虐为旷古所未有”的帝国主义侵略,只有坚决革命才能挽救中国,他主张收复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领土主权,取消其在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特权,在《讨满洲檄》中他明确说道:“宗教殊途,初无邪正,黄白异族,互为商旅。苟无大害于我军事者,一切当兼包并容,有违节制,悉以军律治罪。”[4]256-285他对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落后分子的观点大加驳斥,在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他指出必须要寸土不让,与沙俄等侵略者斗争到底,此文一经刊发,反响热烈,连很多老师宿儒也深感钦佩。不仅如此,章太炎更是亲自投身革命,于1908年号召山东人民对德国侵略者进行武装反抗;1911年将部分日本侵略者妄想兼并他人土地并与清廷勾结反对革命的野心彻底揭露;1912年为有效抵御沙俄、日本的侵略,亲赴东北边疆组织兴办实业。种种这些,足以看清先生投身革命的决心。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章太炎逐渐认识到真正的结盟者不是日本,而是亚洲一切被压迫民族,自此,他将中国独立与联合一切亚洲被压迫民族组成联盟紧密联合,并于1907年同印度的爱国志士一同组织成立了“亚洲亲和会”(又称“亚洲同盟会”),其在东京起草的《约章》中明确指出要以“反抗帝国主义,期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为宗旨,于东京、中国、朝鲜、孟买、越南、菲律宾、美国等地设立总部,并于世界各地广设分会,虽然最后由于该同盟组织过于松散,无政府主义色彩过于鲜明,并未有太大作为,但却充分表明了先生联合亚洲一切被压迫民族共同革命的坚定决心及明显进步。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阶级局限性、时代背景等因素制约,章太炎并未明确提出“联合一切被压迫民族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但他却从传统文化中的“赤心”、“人道”等出发,在《民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揭露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支持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斗争,《致留日满洲学生书》《印度人之观日本》等文皆是例证。

第二,对内民族关系——排满反清思想逐渐成型

自戊戌变法失败,章太炎便不再坚持保清御侮,加上目睹义和团运动中清政府的所作所为,他彻底认清其对外不顾民族危亡成为帝国主义走狗、对内进行残酷种族压迫的真面目,开始明确提出“逐满”主张,他在秦力山主编的《国民报》第4期上发表《正仇满说》,指出即便不谈自满清建朝以来实施的种种严苛酷刑、屠刽压榨,仅看当下满清政府的所作所为,就可看出这是“固制汉不足亡汉有余”,同时他也对梁启超的改良主义论调大加驳斥。最初他主张让清帝交出政权回东北“自治”,1906年出狱后在日本期间,他的排满政策认识有所提高,开始主张誓死推翻清政府,他的《讨满洲檄》一文,洋洋洒洒将满清政府的政俗十四大罪历历数出;《<社会通诠>商兑》中指出要誓死推翻清朝政府,“满洲之汗,大去宛平,以适黄龙之府”,[4]347并提出要建立统一的多民族资产阶级共和国。已转变为彻底的革命派的章太炎,以美国南北战争后美国对黑人一视同仁的国策为例,指出各族人民无论满、蒙、回、藏,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张建立各族平等的统一多民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他这种将满清政府和满族人民区别开来,注意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十分先进的。

总之,1900—1913年期间的章太炎,在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的社会存在影响下,反满反帝思想进步巨大,加上他本人去日期间加入同盟会,主编《民报》的人生际遇,进一步汲取了国外很多思想、主张的精华,同他本人浓厚的国学底蕴结合,使其民族主义思想实现了巨大飞跃。虽然后期由于与孙中山的矛盾日益凸显,脱离了同盟会,但先生的反满反帝决心和民族主义思想仍不受丝毫动摇。当然这一时期的章太炎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思想中仍有软弱性的一面,其民族主义思想多少带有大汉族主义偏见,自幼受“夷夏大防”教育的他,对满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并不认同,主张要少数民族“汉化”。但我们要明确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时社会激烈双重矛盾的影响使得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得以萌芽并不断发展、进步、完善。

(三)晚年时期(1913—1936)——回归书阁,坚决反帝,局限性日益暴露

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后不久,袁世凯继任国民大总统,最初章太炎对袁是支持信任的,受邀担任其政府高级顾问,而后逐渐认清袁的反动本质,深自引咎,观其《告葵丑以来死义诸君文》中指出的反对专制的斗争之所以没有彻底胜利即可知之,由于他起草反袁檄文,大力参与倒袁行动,自1913年8月直至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一直被软禁在北京,这三年,他的反帝爱国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创作了《宋武帝颂》《魏武帝颂》等文章引史为己用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获释后,面对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径,章太炎多次发表爱国救亡演说鼓励全体军民起来反抗侵略,并多地奔走,激烈痛斥以蒋介石为首的“勇于内争,怯于公战”的国民党政府及军阀,指明在当时只有依靠广大民众才能解救民族危亡。“五卅惨案”、“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沦陷、上海“一•二八”事变等接连发生,章太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指出坚持不抵抗政策的蒋介石政府“爱国家不如爱自身,爱自身之人格尤不如爱自身之性命”[3]256-285。他曾组织“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试图联合全民收复失地;他曾创作《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对十九路军的奋力革命大加赞扬;也曾奔赴北京、青岛等地多次进行演讲,鼓励广大中国青年担起救国重任;他坚决反对国民当局镇压一切爱国学生运动。总之,面对严重民族危机,他的爱国立场自始至终都十分坚定,这是他民族主义思想的主线,他大力提倡民族主义,主张以此团结全体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抵御日本侵略者的侵略。

当然,不可否认,晚年时期章太炎思想的局限性日益暴露,有明显倒退,尤其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在五四运动后,他一直无法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仍坚持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并开始大讲尊孔读经,宣扬《春秋》,逐渐回归书阁,试图在国学中寻觅救亡图存的根本方法,从他的“史亡则国性灭,人无宗主,沦为裔夷”(《检论·春秋故言》)[5]151即可知他对读史的重视。不过在临终前,章太炎已经认识到共产党坚决抗日的立场,反共思想已然开始松动。

三、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评析

在分析任何人或事时,我们都要坚持一分为二地进行理性分析。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奠基人之一的章太炎,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既有重要意义,也不可避免地有着种种局限性。

(一)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

被鲁迅先生赞扬“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的还要大”(鲁迅,1936年10月,《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6]125的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正是他作为民族主义的奠基者高举民族主义大旗,鼓舞了一批人。时至今日,研究他的民族主义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以史明鉴,由古知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宏伟壮丽的中国历史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他一生致力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振兴,提倡“保存国粹”,从经史典籍中找寻到对当时解救民族危亡有用的材料,是章太炎的一贯主张。在近代中国文化自信逐渐丧失的情况下,致力于挖掘和诠释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从中探索时代所需的新的文化价值的章太炎,通过运用改造传统的方式反而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保护。当今中国正面临着深重的民族文化危机,国闻正在逐渐丧失,在这种背景下对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进行研究,观其在发掘、保存、宣传和建设民族传统文化事业中的具体做法以及思想主张,有助于帮助我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崇国学,带动广大群众自发了解和保护传统文化,真正的实现文化自信,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其二,增进道德,振奋精神。

在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中,国民道德建设起着先决性的作用,他尤其重视革命道德,指出道德的衰亡是一个国家、民族彻底衰亡的根本体现,在他看来,革命者首先要有道德,无道德者不能成为革命者。因此他主张引导民众建立道德品格,进而培养出全新的民族性格,通过民族精神的无形力量实现民族团结,奋发图强,最终也就能够成功解救民族危机。现代社会,虽然种种社会制度、法治不断健全,但是道德沦丧却愈发严重,社会道德出现严重滑坡,虚假广告、网络暴力、电信诈骗等等超越道德底线的事件屡屡发生,道德危机已然成为社会的毒瘤,这时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就十分有借鉴意义了,要想真正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就必须要重视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道德水平和自身素养。

其三,民族平等,理性爱国。

与明末清初的那些封建知识分子相比,力主“排满”的章太炎却并未盲目排斥一切满族人,他很客观地将满清政府、满清贵族和普通的满足人民分别开来,并提出了各民族平等的先进思想,主张建立多民族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不仅在当时极具前瞻性和进步性,对于当前我们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解决久留的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南海问题等重大事件,引导我国人民构建理性民族主义,反对和排除非理性民族主义,促进中国和平发展同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国需要理性,比如面对当前紧张的萨德事件,民间抵制事件十分激烈,诸多不理性爱国显现涌现,然而僭越法律的爱国反而会损害国家形象。太炎先生无疑是爱国的,为了救亡图存,他不断思索并付诸实践,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也是结合实际而不断改变、成熟的。

(二)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他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并不够准确、全面,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其一,受资产阶级局限性桎梏,反对马克思主义。章太炎一生都在坚持建设资产阶级现代国家,坚持资产阶级思想,这使得他民族主义思想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尤其是在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开始对救亡图存、民族革命发挥主力作用的时候,章太炎依然坚持资产阶级思想不放,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而他个人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在学术界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无疑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其二,始终未能抹去大汉族主义色彩。不容置疑的是,由于自幼受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章太炎的骨子里是有一种大汉族主义情结的,虽然他有各少数民族平等的现今主张,但其实在他心中汉族文化仍是主流文化,少数民族都应学习传统文化,这种大汉族主义的思想至今仍有部分人或多或少地认同。

最后,有一定的唯心主义倾向。章太炎一直试图从国人的精神状况来找寻民族危亡的原因,带有一定的唯心主义色彩,他甚至潜心研究佛教,试图从佛学中挖掘出利于培养国民道德的精髓。固然重视道德建设很重要,但过于清视制度建设也是有很大弊端的,在学习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时,我们务必要客观理性。

总之,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既保留着中国古代的传统民族思想,也吸收借鉴了西方的进化论、人种学说等先进思想,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民族主义,他利用传统资源来对其民族主义思想进行深刻表述,因而与当时其他知识分子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他的民族主义思想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保存国粹”,这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民族主义思想。尽管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曾有大汉族主义偏见,也曾反对中共反对马克思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他对祖国的爱是炽烈的,也提出了民族平等、联合全亚洲一切被压迫民族共同努力等在当时极具前瞻性的想法。当前我们学习研究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探寻现阶段民族精神这一思想武器的重要作用,对当前新时期我们培育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提供理论借鉴,为解决海南问题、钓鱼岛事件、萨德乐天事件等事关民族主权的政治问题以及倡导理性的爱国思想提供历史养料。

[1]汤志钧. 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77.

[2]姜义华. 章太炎思想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润苍. 试论章太炎的民族主义[J]. 近代史研究,1981(3).

[4]章太炎. 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5]张汝伦. 现代中国思想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许寿裳. 章太炎传[M]. 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李俊丹 校对:周冰毅)

On Zhang Taiyan ’s Nationalism

GAO Jing-ping, WANG Ya-ni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Marxism, Tianjin 300401, China)

Zhang Taiyan is the forerunner and founder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alism. His nationalist though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national concept and modern western advanced thought was changing and matur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t that time. Zhang Taiyan's nationalist thought mainly experienced three periods of development: the beginning period of Strongly exclusion of the Manchu thoughts; the mature period of his opposition to the Qing government; the later period of return to the study. His nationalist thought inspires us to learning from the history, reshaping ou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firming national equality, and advocating rational patriotis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reat "Chinese dream", we need to learn the excellent part of his thought.

Zhang Taiyan; Nationalist thought; National rejuvenation; Chinese dream

B259.2

A

1673-2030(2017)02-0108-05

2017-04-12

高京平(1971—),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王雅宁(1991—),女,河北廊坊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章太炎民族主义民族
章太炎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我们的民族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章太炎著医论 首推《伤寒》
多元民族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