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格利克金矿矿产成因及找矿远景分析
2017-03-09裴世彦
裴世彦
【摘 要】新疆托里县赞格利克金矿床处于西准噶尔铜金铬多金属成矿带,赋矿岩石为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凝灰质砂岩、细粒闪长岩等,初步认为该金矿床为受岩浆期后热液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文章就赞格利克金矿地质特征、成矿原因、找矿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赞格利克金矿;地质;成因;远景
矿区位于准噶尔地块西缘,达尔布特大断裂南东侧,在成矿区带上属西准噶尔铜金铬多金属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良好。
1.区域地质特征
1.1区域地层
1.1.1石炭系.
区域内仅出露下石炭统地层,为图幅内分布最广、时代最老的地层。它组成准噶尔界山区的各主要山系,为一套厚度巨大的地槽型喷发一沉积建造。按剖面的岩性特征,下石炭统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组;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太勒古拉组。
1.1.2二叠系。
区域内仅见有下二叠统一赤底组(P1ch),分布不广,仅局限于达尔布特大断裂北侧,从沙尔布拉克至阿克库拉一带的断陷凹地中,呈北东一南西向的带状延伸。
1.1.3侏罗系。
分布于图幅东部,呈北东向的带状延伸,区域内出露面积约25平方公里,见有下、中和上侏罗统。为一套典型的大陆湖相沉积,其上被上第三系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所覆盖。
1.1.4下白垩统吐谷鲁组(K1t)。
区域上仅分布于图幅东南角,北东南西走向,见有上下两个亚组。岩性主要为灰绿、褐红色砂岩、泥岩夹砂砾岩的不均匀互层。南西延伸为第四系覆盖。
1.1.5第四系.
区域上第四纪堆积广泛发育于图幅东南部及达尔布特河谷地区冲积层(Q3al)沿达尔布特河谷分布,形成第二级堆积阶地,阶地高3~8米,堆积物由砾石、砂及亚砂土组成。厚度3~10米;洪积+风成堆积层(Q3-4pl):分布于图幅东南角的平原地带,下部以亚砂土为主,其上不均匀的散布着由中一细粒砂堆成的固定砂丘,估计厚度不小于20~30米。
1.2区域构造
区域内构造较为发育,构造线方向以达尔布特大断裂为界分为显著不同的两个部份,在该断裂以北总的为北东向,无多大变化;在该断裂以南,中部呈近南北向,西南部变为近东西向、可见北西及北东向。区域内褶曲构造复杂,多呈高角度紧闭形态,枢纽起伏显著,有时形成倒转产状;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它们属于不同时期形成、具不同的规模、不同活动性质、不同活动历史的断裂,这些断裂纵横交错,破坏了褶曲构造的完整性,并明显的控制着区内超基性岩及脉金矿等的空间分布;根据区内所有构造形迹的性质、序次、复合关系及成生联系等划分出南北向构造体系、北东一北东东向构造体系、北北西向沙尔布拉克压扭性断裂。本区域内金矿大多与中酸性岩体外接触带发育的张扭性断裂有关。
区域内侵入岩较发育,其中又以花岗岩分布最广,超基性岩、闪长岩及与花岗岩有关的中酸性脉岩次之,石英脉为本区重要的赋矿岩石。区内岩浆活动与内生成矿作用极为密切,目前已知的铬铁矿与超基性岩有关,金矿则与花岗岩有成因关系。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地层属北疆地层区-北准葛尔地层分区-玛依勒山地层小区,本区的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希贝库拉斯组(C1xb)、包古图组(C1b)、太勒古拉组(C1t)三个组,时代均属早石炭世,矿区出露地层以太勒古拉组(C1t)、包古图组(C1b)为主,沿沟谷及包古图河分布第四系(Q)。
2.2构造
矿区除个别地段见小褶曲外,整体表现为向南西陡倾的单斜构造;矿区内以压扭性断裂构造为主,早期压扭性断裂主要位于矿区北东部和中北部;晚期北西-南东向断裂位于矿区中部,北北西向断裂位于矿区西南部。
2.3变质作用
区内小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岩分布较普遍,主要沿北西、南北向张扭性断裂发育,往往可形成小规模的破碎蚀变带。带内碎裂岩化作用强烈,形成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地表多伴有硅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等,是本区主要的控矿作用。
3.矿体特征
3.1矿体地质
金矿体主要位于矿区中北部,产于下石炭统包古图组(C1b)地层中,主要岩性为凝灰质粉砂岩,成分由斜长石、少量石英组成,填隙物为火山灰和细小炭质。赋矿围岩主要为蚀变凝灰质粉砂岩,与矿化关系密切的蚀变有硅化、毒砂化、黄铁矿化。
3.2矿石成分
矿石中所见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少量辉锑矿,钻孔中局部见少量星点状磁铁矿、磁黄铁矿,偶见黄铜矿和方铅矿。地表所见氧化矿物有褐铁矿、砷华。
3.3矿石类型
金矿石按氧化程度可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通过钻探及地表槽探揭露,矿体的氧化深度均不超过50米,主要表现为强褐铁矿化、赭石化;硫化矿位于氧化带以下,50米深度之后应为原生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及少量辉锑矿。目前探矿工程所见矿体平均品位小于2.5×10-6,多在1-2×10-6之间,属低品位矿石。
4.矿床成因及找矿远景
4.1矿床成因
通过对已有成果的总结和研究,我们认为赞格利克金矿有如下特征:
(1)矿区以金、银、砷、锑、铋等元素为主的综合异常,低阻高激化物探异常和金矿化均围绕乃比克花岗闪长岩体分布。从矿区金、银、砷、锑综合异常及钻孔中化探曲线显示,金矿体分布与金砷异常密切相关,在平面图上显示出套合型好,在剖面图中则显示强的正相关。
(2)金矿化体均位于距岩体接触1000米以内不同方向的断裂破碎带中,含矿岩性主要为破碎蚀变的凝灰质砂岩、粉砂岩、含砾砂岩、闪长岩等,矿化与岩性无明显关系。
(3)毒砂化、黄铁矿化、辉锑矿化、硅化与金矿化密切相关。在钻探编录中基本可依椐是否含毒砂来划分矿化与非矿化。
(4)矿区北东向闪长岩脉发育,金矿体切穿闪长岩脉,闪长岩脉切穿花岗闪长岩体,说明金矿化与该区较晚期的构造有关。
从已有资料总结来看,矿体受北西向张扭性构造带控制,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辉锑矿化以及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反映了主要成矿物质应来源岩浆期后中温热液,矿体就位空间为岩體外接触带附近构造裂隙。矿床类型属应为受岩浆期后热液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4.2找矿远景
(1)本区位于西准噶尔铬、金、铁、锰、水晶、宝石沸石、膨润土、煤石油成矿带之包古图铜金矿化集中区,南东已发现包古图金矿,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型,产于包古图组,受北东向、北西向构造控制,该脉群包括大小12条含金石英脉,深部钻探揭露隐伏(盲矿)矿脉体52条,长一般20-90米,其中地表大于100米的3条。总体走向呈北东及北东东向,大致平行分布,倾向北西,陡倾,倾角多在75°左右。形态主要为脉状、网脉状,常呈舒缓波状、膨大狭缩状,偶见分枝复合现象。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固化、碳酸岩化、绿泥石化。与赞格利克矿区的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化)体特征基本一致。
(2)根据地球化学异常,在矿区已发现具一定规模的矿(化)体,赋存于包古图组,受北西向构造控制,已发现金矿(化)体12条,主矿体Ⅵ号矿体,长350米,平均水平厚度1.29米,倾向南西,倾角71-81°。单工程金品位1.10-4.56×10-6,矿体平均品位2.42×10-6。求得333+334级矿石量65.86万吨,金金属量1126.91千克。
(3)经过2013年工作,围绕乃比克岩体发现多条不同方向含金的蚀变带、石英脉(Ⅳ号矿体、L1、L2等矿体),且金品位较北西向构造带中圈出的矿体高。在矿区东部岩体与位于接触部位发现横穿岩体、围岩的构造蚀变带,带中发现规模较大的青磐岩化,且光谱样有0.36-0.76×10-6金矿化显示。证明该区有进一步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