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城市全面创新驱动能力评价

2017-03-09程慧锦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山东省评价

程慧锦

内容摘要:本文在构建山东省城市全面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采集的指标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从指标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变量,根据因子得分对样本城市进行综合排名,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提出山东省内城市全面创新驱动能力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 全面创新驱动能力 评价 因子分析法

引言

全面创新驱动能力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全面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创新驱动能力。区域的全面创新驱动能力代表着该区域各创新要素间相互协作,以及推动创新、经济发展的基本能力。对山东省城市全面创新驱动能力的评价研究,有助于促进城市创新活动的开展以及城市创新体系的完善。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区域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但因为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不同,对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不同。

(一)对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

Marta-Christina Suciu(2009)在文中阐述了创新对城市和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发展创新城市的任务是识别、培育、利用和促进,做好吸引人才、合理配置资源、协调组织发展等工作;刘永久(2010)将城市创新能力分为六个方面,即知识创造能力和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以及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能力;朱孔来(2010)总结了三个方面对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考察,首先是对城市当地资源的考察,其次是对城市创新所需要的活动进行衡量,最后是对城市创新的现状进行评价,评估城市创新变化的潜力;陶雪飞(2013)以城市科技创新为评价对象,建立了“五位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即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和创新投入体系、创新服務体系以及政府管理体系五个方面。

(二)对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的测度方法

孙红兵(2011)和李艺(2013)都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不同区域城市的创新能力特点;李兵(2012)从创新资源、载体、环境和产出四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城市间的关系和差距;杜鹃(2014)通过建立两阶段DEA模型对国内52个重点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区分;Mahmood Doroodian(2014)将创新能力评价分为六个步骤,即区域识别、项目生成、数据采集、项目净化、规模发展和规模质量,并建立了一个二阶因子模型进行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目前对区域城市的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理论成果,如创新评价指标的细化分析等,但是对城市在全面创新驱动能力方面的评价界定和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文以山东省城市为例,对省内重点城市的全面创新驱动能力进行评价研究,以期能够提高城市的创新效率,为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山东省城市发展的全面创新驱动能力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全面创新驱动是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核心驱动要素,以创新要素融合为手段,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和战略创新协同驱动发展,加快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对山东省城市全面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从全面创新能力和创新驱动能力两个方面分析。全面创新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各创新要素的投入强度、管理水平以及制度保障能力等;创新驱动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有企业经济效益、能耗变化率以及知识成果转化率、信息化程度等,具体如表1所示。

(二)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城市全面创新驱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法是一种能够用较少的几个因子来表示更多指标或因素间关系,来反映原材料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借助因子分析法可以减少计算分析的工作量,能够找出潜在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变量,更好地对原始数据进行解释分析。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表2为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数据,以山东省17个重点城市作为样本城市,采集了2014年有关评价指标的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2014年山东省信息统计局和省内各地方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由于以上数据中有部分数据缺失,因此需要对缺失数据进行处理,本文采用SPSS软件剔除缺失值,即删除X5指标。

具体分析步骤。检验待分析变量是否适合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通过KMO检验和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的方法确定原始变量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法。KMO检验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的一种方法,当KMO值大于0.5时,适合做因子分析,分值越接近1越适合运用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对应的相伴概率值若小于显著性水平,则认为原始变量间存在相关性,适合因子分析。如表3所示,KMO值为0.503,Bartlett检验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所以检验的结果是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法。

因子变量的提取及命名。由表4主成分列表中可以明显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变量有四个,并且其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说明这四个因子已经能够解释大部分的原始信息,因此从中提取四个主成分因子,并通过正交旋转的方式使变量更便于解释。

经过旋转后,因子变量的含义更加明确,从表5旋转成分矩阵中可以找出第一个主成分F1对应的指标是总资产贡献率(X6)、成本费用利润率(X7)、销售产值利税率(X8)和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X9),代表的是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市场收益水平,对创新具有拉动作用,因此将其命名为拉动力因子;第二个主成分F2基本反映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X1)、财政科技支出占比(X4)、图书馆藏书量占比(X10)、工业产值比重(X12)、万元GDP能耗增长率(X13)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X14),科研经费和文化教育的投入以及创新产出带来的效益是创新的基础支撑,可以命名为支撑力因子;第三个主成分F3可以解释指标研发单位密度(X2)、研发人员密度(X3)、高学历科研人员比重(X11),代表着地区对研发试验的投入力度,可命名为推动力因子;第四个主成分F4可以解释发明专利授权量占比(X15)的内容,代表着地区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可将其命名为影响力因子。

计算因子得分。表6是由SPSS软件通过回归法进行计算获得的因子得分矩阵,根据表6得到的系数可以列出因子得分函数,然后计算17个样本城市提取的四个因子得分,文中以四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计算最后总得分,对17个城市综合排名,具体如表7所示。

F1=-0.040X1-0.034X2+…-0.029X15

F2=0.289X1-0.040X2+…+0.124X15

F3=0.022X1+0.316X2+…-0.021X15

F4=-0.227X1-0.107X2+…+0.315X15

综合排名=0.27496F1+0.23722F2+0.23524F3+0.12570F4 (1)

实证结果分析。根据城市规模大小可以将山东省内17个城市划分为三个等级:济南、青岛为Ⅰ型城市;淄博、烟台、潍坊、济宁和临沂为Ⅱ型城市;其余城市为Ⅲ型城市。通过上述结果对这三类城市各因子得分和综合排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城市全面创新驱动能力发展不均衡。从表7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内各城市各因子得分排名相差较大,各城市的全面创新驱动能力发展侧重点不同。有些城市只注重对创新发展的投入,忽视对城市创新产出和知识成果转化率的管理,即把重点放到了对全面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对创新驱动能力的重视不足。

城市间全面创新驱动能力差距较大。通过对不同城市规模水平的城市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可以看出Ⅰ型、Ⅱ型城市的综合排名比较靠前。而城市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差的Ⅲ型城市,其全面创新驱动能力也相对较差,仅有个别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综合排名能够位于前十名以上,如东营、菏泽、泰安和威海。由此可见,城市的全面创新驱动能力与城市经济发展和生产总值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

完善全面创新驱动的对策

(一)结合自身发展

发展全面创新驱动能力,需要建立在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现状,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资源优势制定相关发展战略。济南和青岛作为山东省内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水平较高的城市代表,应发挥其龙头的带动作用,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发展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做好服务和品牌的建设推广;烟台、东营、淄博、菏泽、泰安、威海和潍坊作为创新能力发展较强的城市,应针对自身存在的某方面创新能力的不足,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提高创新的辐射能力和影响力;剩余创新能力较弱的城市,在发展自身优势特色产业的同时,对于技术不成熟的产业,可加强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寻求自主创新路径。

(二)协调全面创新发展

城市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各城市在发展全面创新驱动能力时,需要协调各创新要素全面发展。不仅要重视对全面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提高创新产出效率,了解各创新要素之间的发展关系。做好战略创新工作,依据城市所处的区域地理环境以及城市内部所拥有的资源条件,确定城市创新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战略目标的设定应具有适宜性、阶段性和重点性等特征,才能有助于城市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好制度创新,完善知识成果保护政策体系,对拥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实施相对优惠政策,制度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积淀和持续激励,才能更好地对创新活动起到规范、激励和协调的作用;做好文化创新,凝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在加强城市文化创新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家文化的创新活动,企业家文化的先进性领导着企业文化的凝聚形成,而企业文化的创新则是城市文化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有利于为城市创新提供精神引领;做好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包含着两方面的创新:一是技术的创新,加强关键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广品牌规模,提高技术的自主性发展,二是知识的创新,知识创新是新技术产生的基础,因此需要加强教育机构对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投入;做好管理创新,加强对创新环境、创新机构以及创新人才的管理,保障创新决策得到实施,及時对创新进程进行监测反馈,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监测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协同管理作用;做好市场创新,通过市场对创新成果进行检验,既而根据市场反馈再制定目标和方向,推动新一轮全面创新驱动行为产生。

(三)资源整合

经济全球化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呈现出“多组织、多信息、多渠道、多区域”的发展特点,因此发展城市的全面创新驱动能力,需要对这些创新资源进行整合。加强创新主体间的相互联系,如鼓励企业与学校和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企业间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寻求国际间交流合作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源;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政府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科研资金的投入支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导向能力;加强城市资源的高配置利用,如应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的海洋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材料以及海洋环保等重点新兴产业,并将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与企业物流体系进行整合,在便捷货物运输的同时减少大型货运车辆对城市形成的堵塞和环境污染;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的实施;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在完善各区域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企业、学校以及社区的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全球资源数据共享的状态等。

(四)完善城市创新链条

城市创新是由多方主体、多方要素共同协作完成的过程,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会议内容中提出立体创新链的概念,即将产业链、金融链、信息链和政策链作为创新链的辅助支撑,激励创新活动的开展。完整的城市创新链条涵盖了研发创造、中试阶段、商品化、产业化等环节,其中科技中介机构在创新体系的链条中扮演了衔接传递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对实现沟通和服务各环节、主体的科技中介机构的建立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各城市创新的瓶颈在于发明专利申请量较高,但实现产业化进入市场率较低,即虽然有大量的发明专利提供和寻求技术突破的企业需求,但技术交易市场并不活跃,这与科技中介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的不足有关系。因此应设立专业性较强的科技中介机构,为技术交易提供全流程的服务功能,通过与各专业领域的权威机构合作来提升机构的服务质量,并对新产品、新技术投入市场的需求量、用户反映和经济效益进行及时的总结反馈,不断寻求改进和调整,以期提高创新质量水平。

结论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城市全面创新驱动能力进行定量性的分析评价。该方法能够在众多复杂的指标中找出较少的可以反映大部分原始信息的代表性因子,并计算这些代表性因子的得分,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排名,能够较直观地看出评价对象之间的关系和差别。但由于只选择了2014年的指标数据,数据具有局限性,只能反映当前的一个发展状况,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方法参考,并不能反映随时间变化各指标的发展趋势。因此,利用该模型对各城市全面创新驱动能力进行定期评测,继而总结时间段的动态变化过程为以后研究的重心。

此外,本文关于山东省城市全面创新驱动能力的评价指标选择,由于定量性指标的限制,导致部分创新因素的可衡量性指标较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评价指标扩充,或寻求将定性指标用定量的方式表述的路径进行完善,以期对城市全面创新驱动能力的评价结果可以更好地接近实际。

参考文献:

1.Marta-Christina Suciu.CREATIVE ECONOMY AND CREATIVE CITIES[J].Romanian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9(31)

2.刘永久,王忠辉,吴风庆.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以山东省十七城市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0(9)

3.朱孔来,张莹,花迎霞,李静静,亓庆亮,王琳娜.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现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

4.陶雪飞.城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3(10)

5.孙红兵,向刚.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综合能力评价[J].经济问题探索,2011(3)

6.李艺.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的安徽省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3(15)

7.李兵,曹方,马燕玲.基于灰色分析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3)

8.杜娟,霍佳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14(6)

9.Mahmood Doroodian,Mohd Nizam Ab Rahman,Yusniza Kamarulzaman,Norhamidi Muhamad,Shelton Peiris.Designing and Validating a Model for Measuring Innovation Capacity Construct[J].Advances in Decision Sciences,2014

10.莊志彬,林子华.创新驱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11.周晶晶,沈能.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创新型城市评价[J].科研管理,2013(S1)

12.李世泰,赵亚萍,张.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4)

13.刘硕,李治堂.创新型城市建设国际比较及启示[J].科研管理,2013(S1)

14.马海涛,方创琳,王少剑.全球创新型城市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学刊,2013(1)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法山东省评价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山东省即墨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