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创新分析

2017-03-09乔晓娜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连锁经营城乡一体化农村地区

乔晓娜

內容摘要:本文探讨了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的可行性和特点,并分析了当前连锁经营体系的建设现状,从中发现连锁经营在商贸流通业中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客观存在的城乡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创新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创新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创新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农村地区 连锁经营 创新

城乡一体化下发展连锁经营的可行性及特点

(一)可行性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逆转的趋势,是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发展连锁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具备可行性条件。

首先,从政策方面看,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商贸流通业中连锁经营业态的发展,尤其是农村乡镇地区的连锁经营发展,2005年国家商务部启动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农村乡镇地区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和流通方式,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各地政府也纷纷推出各项政策措施以促进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的发展。例如浙江省政府颁布的《关于切实加强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工作意见》提出六项扶持政策;广东省政府对“三农”工作加大支持力度的通知等。其次,农村地区人口众多,面积广阔,仍有较大面积的商用地可开发,加之农村居民的收入逐步提高,消费能力也逐步增强,农村地区是极具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在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下,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业也会受到城市的影响,带来需求的变化。最后,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农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也会逐渐产生变化,虽然当前绝大多数的农民消费观念还较为保守,但是在新的消费观念的冲击下,这一现状将会逐步改变,未来农民的购买方向将会朝着品牌化、高档化的方向发展。

发展连锁经营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价格混乱、采购不成体系、市场组织度低的问题,还能够充分地发挥示范作用,通过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实现农村地区各级行政区域协调发展。最重要的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就业、内需拉动的促进作用,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善农村地区都是留守老人及小孩、商业经营惨淡的被动局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特点

第一,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连锁经营具有寻找新市场和利润空间的特点。新市场不仅指的是寻找饱和城市市场之外的农村市场,也可能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乡镇地区,亦或是小型商圈都可能是未来的新市场,连锁经营可以将新市场与已有市场关联起来,既带动当地商贸流通业发展,又扩大自身的市场范围。利润空间更多地是通过物流资源的合理利用而达到降低运输成本,因此在城乡双向商贸流通的基础上,流通效率大大提升,采购成本可进一步降低。

第二,具有品牌共享性。无论是大型的连锁经营企业亦或是中小型的连锁经营企业,都具备品牌共享性的特点,而这一点在大型连锁经营企业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品牌共享性往往从内到外,如内部管理体系、商品质量体系、配送体系等,而外部更多的是展现给消费者的形象,如统一的装修风格等。品牌共享性是体现连锁经营价值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而这一特性无论是在城市地区或是农村地区都会有所体现,但城乡两地的表现程度可能存在差别。

第三,市场信息与生产相结合。在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背景下连锁经营具有市场信息与生产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连锁经营网络的完善让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更通畅,农村地区的农副产品供应及时;另一方面让农民能够通过连锁经营店面了解市场行情,调整生产,以更好地满足市场所需。

第四,城乡一体化下政府大力支持且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业发展。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政府都通过发布政策、予以优惠等方式支持有利于农村市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更在金融信贷等方面解决发展难题,尤其对于一些想要加盟连锁经营店的农民来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城乡连锁经营的发展得到有力的政策保障。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连锁经营体系建设现状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城乡一体化发展概况。2015年末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74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比重为56.1%,乡村人口比重为43.9%。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2013年末城镇人口比重为53.73%,201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高达56.1%,可见城市化率已经在逐步提升。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升,表明城镇人口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城镇主导社会时代已经开启。但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国一直不断地在推动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至城镇地区,因此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使得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让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而越来越多的边远农村也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城市文明,城乡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速度加快。

城乡居民收入现状。2015年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而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增速放缓,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9%,国内消费增长速度缓慢,低于预期。虽然社会消费零售品总额增速放缓,但是依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远高于国内工业增速。在新常态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也逐步趋于稳定。

根据表1数据显示,2011-2015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到全国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降幅较大,从增速10.3%降至增速7.4%,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从2011年的11.4%降至2015年的7.5%,表明在经济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居民受到影响更大。但是在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的居民收入也更稳定,一直保持在7%-8%的增速。农村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依然高于城镇地区。但是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195元,而农村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422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地区的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但是离城镇居民收入的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二)城鄉一体化背景下连锁经营体系发展现状

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现状。根据表2的数据显示,2011-2014年我国连锁零售企业门店个数不断增长,2014年连锁零售企业全国门店数量已经达到206415个。2011-2013年连锁零售企业销售额不断上升,自2014年起,连锁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开始出现负增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新常态背景下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内需疲软以及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让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同时城市租金压力和工资上涨的压力让连锁经营企业承受了巨大的经营压力。

与城市地区的连锁经营企业遭遇困境相反,农村地区的连锁经营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在我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政策的倡导之下,各农村地区的政府行政部门纷纷招商引资,吸引连锁经营企业的进入。同时连锁经营企业自身也在市场份额扩张的需求驱动下开始瞄准农村市场。例如我国连锁超市巨头—华联超市就开始实施城市辐射农村、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在全国华联超市共拥有门店超过1000家,其中800家加盟店,加盟模式让农村地区的网点能够一次性永久加入华联超市。此外在农村地区的供销合作社也开始走连锁经营模式,利用连锁经营模式的特点来实现现代化商贸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以浙江省为例,目前浙江省的合作供销社连锁门店数量达到29502家,网点的农村覆盖率高达80%。

连锁零售企业业态发展情况。根据表3的数据显示,2014年连锁零售业态中超市门店总数位居第一,高达33202个,其次是专卖店,门店总数高达22854个,而便利店位居第三,门店总数为16832个。商品销售额最高的是百货店,达到3806.1 亿元,其次是大型超市,商品销售额达到3109.2亿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百货店、大型超市等多分布在城市地区,这两类连锁零售业态往往销售的商品价格高、注重品牌,因此销售额远远高于其它几个业态,而便利店、仓储会员店等多为小型的连锁店,分布范围广,商品更偏向于生活化,价格也更为亲民,因此虽然这几类连锁零售业态数量众多,但是商品销售额却远远达不到大型零售业态的水平。

正因为便利店、仓储会员店等业态更平民化,因此这类型的业态也更容易深入到农村地区。例如浙江西部地区最大型的连锁超市—左邻右社就建立了一个总部仓储中心,总部仓储中心负责每日分配车厢运送配送物资至各连锁分店,分店目前超过1300家,地址遍布浙江西部的14个县市区,而这些分店大多数都是位于县市区的农村地区,以便利超市经营模式为主。连锁便利等相比于连锁超市、连锁百货中心等模式更容易被农村居民所接受,而当前农村地区也出现了产供销结合的连锁合作社,采用类似于连锁便利店的模式进行经营,更符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

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分析

城乡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创新不同步。网络体系创新不同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城乡资源对接不畅。连锁零售企业进入农村,受制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以及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实情况,因此很容易造成商品销售、物流配送等信息向上反馈不及时,造成物流配送不及时、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了商品的流通。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农村地区的资源更新,企业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成本,也不愿意在农村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点进行创新,直接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的创新水平。例如,农村地区的连锁经营便利店多用于销售城市滞销产品,而由于企业不愿过多投入,因此很难按照城市的标准及时反馈销售数据和情况,从而让总部及时地进行货物配送。

农村地区连锁经营网点信息化建设落后。第一,金融零售终端的覆盖不够。当前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金融零售终端普及率不高的问题,虽然一些镇级或是中心地区的连锁经营门店至少有一种金融零售终端,但是种类依然单一。在镇级以下的行政区域,例如村级区域金融零售终端的覆盖率则更低。当前在城市地区已经开始普及的第三方支付消费如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购物、出行,但是在农村地区此类创新的支付方式鲜为人知,即使是在城市地区已经普及此类支付的连锁经营店在农村地区的门店也只能采取现金收费。第二,连锁经营连而不“锁”。经营门店信息化软件系统的利用不充分。连锁经营企业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因此多利用信息化系统来进行管理。但是一些处于较远农村地区的连锁零售网点则几乎形成信息孤岛,由于不联网、不善于使用信息系统等原因导致这类门店难以与总部紧密关联,尤其是对已经开展电子商务的连锁零售企业发展不利。第三,门店员工信息系统使用能力有待提升。目前一些农村地区的门店可能有信息系统覆盖,但是由于门店员工多为农民,或是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村居民,因此对于信息系统的适应能力明显不足,不能充分利用系统进行门店管理。

(二)原因分析

经济发展存在差异。虽然近年来农村经济在城乡一体化推动下经济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依然与城市发展有着较大的差距。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直接导致了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与城市存在差距,而消费水平又是制约消费观念升级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仅靠销售初级农产品获得收入,而传统的销售方式流通环节繁琐,导致农民的收入较少,另外在农村地区,农民的就业渠道有限,导致农民收入不高。农民收入不高直接导致了农民的购买力不足,农民一味地追求低价,品牌意识不强,消费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整体上制约了农村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的创新发展。

经营主体的制约。当前农村地区的连锁经营机构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创新力不足。首先是目前我国的连锁经营企业普遍都处于探索农村市场的初期,因此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更为谨慎,也不可将城市发展的成功经营套用在农村地区。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的经验匮乏,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其次是定位不准确,一些连锁经营企业在农村地区直接照搬城镇发展的模式,亦或是过于低估了农村地区的需求,将一些过时的、滞销的产品转移到农村地区来销售,不贴合农村市场的需求。最后是缺乏模范企业,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连锁经营的品牌化程度不足,缺乏宣传,没有成功的龙头企业的带领,难以深入发展连锁经营的经营模式。

環境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地区的环境不利于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的创新。例如从市场环境上看,目前农村地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连锁经营企业在进入农村市场后由于受到此类产品的竞争威胁,极大地挫伤了市场创新的积极性。

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创新途径

(一)创新服务平台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了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的创新,为了提升农村居民的购买力,同时推动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应当创新连锁经营服务平台,真正将一手农业资源直接与连锁经营门店实现对接,简化流通步骤和过程,让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消费力,更能稳定巩固连锁经营的发展地位。

打通城乡双向市场最关键的一步是将农民手中的农业资源与连锁经营店进行对接。连锁经营网点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可直接与农户、农村农产品合作社、供销社等签订直供协议,增强连锁经营网络供应链的供应能力。农民手中的农产品、特色产品等可以直接经过物流配送至城市中各大连锁经营网点。一旦对接便打通了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便捷通道,进一步扩大农村地区农产品的销量和农产品的市场,并推动农村地区物流、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行业的发展,让农村经济与连锁经营相辅相成,为连锁经营体系在农村地区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因地制宜建立差异性商贸流通连锁形态

由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差异,因此在当前城市地区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已经较为完善的前提下,连锁经营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创新应当要基于充分考虑区域差异的前提下来实现。例如在一、二线城市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城市边缘不断向外扩张,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因此可以考虑大胆地将城市连锁经营体系的成功经验运用到这些地区,如O2O配送等。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地区,就要考虑到经济落后、信息网络欠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不足,考虑与当地已经较为知名的供销合作社等进行合作,或是利用收购供销合作社来提升知名度,再扩张门店。在农村地区的不同行政区域建立相应规模的连锁经营门店,从而形成完善的农村连锁经营网络体系。例如山西省高平市在因地制宜建立商贸流通连锁形态下拥有成功的经验。山西省高平市在全市新建路、陈区、米山、石末、神农、原村、北诗七个乡镇行政区的中信地带建立起规模超过1000平方米的乡镇级别中心超市,该级别的超市能够辐射周边的乡镇区域,可服务周边居民约2万人。未来还将扩大乡镇超市的数量,将其它乡镇行政区纳入到乡镇超市连锁服务网络中。

由于连锁经营具有品牌共享、市场信息与生产相结合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而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的创新也需要从信息化建设入手。城市地区原本就具备极大的信息化建设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农村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点纳入到企业的连锁经营管理体系中来,同时建立更高效的市场需求信息流通机制,实现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发展创新,必须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连锁经营网点信息化建设水平。

企业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连锁经营网点的信息化建设投入,避免农村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与城市脱离成为孤立的信息孤岛,企业要抓好网点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宣传等方面的投入。例如可与当地的供销合作社、农户等建立农产品库存信息,让企业能够更快、更科学地制定采购计划、配送计划。再者必须增强店员的管理系统应用能力和项目管理应用能力,让店员能够作为信息传播的桥梁将新信息传播到农村居民消费者群体当中。例如店员可以教农村居民消费者使用APP进行浏览、购物,用手机即可查看店内是否有所需商品,并且可选择在线支付或现场支付的方式,通过细节渗透不断地提升农村地区消费者对于信息化的接受程度。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势必要进一步提升,而连锁经营则是提升的有力突破口,城乡经济的发展也让农村地区成为新的连锁经营潜力市场。在城市连锁经营模式不断发展创新的驱动下,农村市场的连锁经营也要跟上创新发展的步伐,但农村地区的连锁经营要进行创新发展,必须意识到农村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在借鉴城市地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找到农村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创新途径,让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创新真正能够科学、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忻红,李欣钰.城乡一体化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环境分析[J].商业时代,2013(13)

2.卢美丽.基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连锁经营配送网络优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知,2012(22)

3.丁俊发.城乡经济一体化下的物流模式[J].中国连锁,2011(7)

4.邢花果.农村建设中连锁化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致富时代,2012(3)

猜你喜欢

连锁经营城乡一体化农村地区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