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白衣战士》(第二课时)教学片段品评
2017-03-09杨华
杨华
【片段一】用朗读打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师:文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生:“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叶欣已经忙碌了两个小时了,但她仍顾不上休息,继续奋战。
生:叶欣已经很累了,却仍拖着疲惫的身体进行下一场的战斗。
师:有句话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场战斗不是你想休息就能休息的,累归累,还得坚持啊!谁来读这句话,读出她的坚持!(生读)
师:(示范读,将“拖着”读得重而缓,引导学生形象理解叶欣疲惫不堪的姿态)谁再来读?(生读)
师:你的朗读,让老师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的叶欣。
师:可人终归不是机器呀,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白衣战士的顽强!(生读)
【评析】理解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于“拖”字的教学,笔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感悟,当学生没有发现这个关键词时,我选择用想象画面、反复朗读的方法代替品析字词理解文本法,读出来的效果是有画面的,也是动容的,从而叶欣的形象就具有感染力了。
【片段二】用朗读打开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师:(多媒体出示:“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叶欣是怎样工作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试着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
生:……只见她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坐得舒服些,同时用面罩为患者呼吸,注射强心剂,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忙不停息。
生:……只见她每天早早来到病房,面对危险和死亡,斩钉截铁地对身边的同事说:“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评析】学生在读书时会产生属于自己内心的独特感悟,有时也许能勉强表达出来;但有时却是内心涌起的难以言表的感觉,所以用回读的形式解答课后的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叶欣是怎样冒着高强度、高风险,进行高强度的抢救工作的”,不仅是水到渠成的,还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片段三】用朗读打通学生的情感通道
师:(配乐读:“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同学们,让我们齐读最后两句话!
生:花圈如海,淚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师:再读,感受那悲痛的场面!
生: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师:让我们记住这个微笑吧,再读!
生: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师:护士长叶欣已经走了,但是她一直活在我们心中,她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白衣战士!叶欣走了,她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国际护理界授予她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同学们,此时你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叶欣阿姨讲,谁来?
生:叶欣阿姨,谢谢您,您为了其他人重获新生,牺牲了自己、牺牲了家人,您是伟大的!
生:叶欣阿姨,您是阳光的化身,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虽然您已经不在了,但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生:叶欣阿姨,每当我想起您,仿佛看到您忙碌的身影,您用自己的言行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救出了多少在“非典”病中痛苦难熬的患者,您是伟大的!我们会把您永远铭记在心中!
【评析】一唱三叹,回环引读,是升华主题的有效形式。在一次次的朗读声中,学生真切地与人物、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的语感就慢慢磨砺出来了;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的心灵也慢慢地受到了洗涤。言为心声,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时,他们的感叹就是由衷的。
语文课堂要以“读”为根本,读是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桥梁,是培养语感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用朗读打开语文课堂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对于《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体会叶欣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如果教学时句句分析,将人物形象“喂”到学生嘴里,这里的情感体悟肯定不到位。而如果能让学生自己领悟、体会、朗读,完成情感的自我升华,会比教师直接讲解言下之意要体悟得更深刻。因此,我将各种形式的品读贯穿文本教学始终。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配乐朗读了一段描述叶欣去世时情景的语句。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之中,教学重点就突破了。
新课改将语文课定义为综合性、实践性的课堂,如果实践的课堂要加以灵动的话,从朗读开始吧!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领悟文字情感,在读中提高语文素养。用琅琅的书声,开启语文课堂自身的魅力,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