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要打造三“乐”课堂
2017-03-09刘培
刘培
一、 乐“学”——有效教学的前提
语文课堂应该充满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应是学生生命得以快乐成长的“娱乐场”。学生愉悦的心境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首要前提。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教师以视频激趣,在读熟文本的情况下,通过表演,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走进文本,乐意去学习,自然地去捕获知识。
【片段一】
师:咱们现在把准备好的头饰带上。瞧:多可爱的小红马和小骆驼呀!有一天,小骆驼来到清澈的小河边,欣赏着自己在河水中的倒影。小红马正巧路过,见了就说——
生:“你看,你的脚掌、眼睫毛多丑,背上竟然还长着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师:面对小红马的讥笑,你是怎样想的?
生1:你怎么能这样讥笑小骆驼呢,太不礼貌了。
生2:小红马,你说他长得难看,你知道这难看的东西在沙漠里作用有多大吗?
师:看来,大家对课文的学习很到位。你们想对他们俩分别说些什么?
生1:小红马,你不要以貌取人。
生2:小骆驼,你是沙漠之舟,你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生3:美不美,我们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他有没有实际用处……
学生要从文本阅读中产生感情,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决于在学习中是否充满激情,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激情,学习也就充满了乐趣。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对文本进行二度构建,让规范的语言文字通过表演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思考,在充满乐趣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情趣,这样的乐学,不正是学生们获得有效知识的一个自然、完美的过渡吗?
二、 乐“思”——有效教学的基础
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学完《三袋麦子》一课后,学生认为应该向小猴学习,因为小猴聪明、能干,土地爷爷也夸奖他。在临近下课的时候,有位男生举起手,胆怯地说:“老师,我感觉小猪的想法虽然没有小猴好,但也有他的理由,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想法。”教室里頓时发出一阵窃窃私语。“是吗?”我没有马上给予判定,选择了聆听,果然让我听到了不同思考的声音。
【片段二】
师:对于小猪、小牛、小猴他们各自做出的决定,同学们有什么看法吗?
生:我爱小猴,他多聪明呀,土地公公也称赞他。
生:我爱小猴,土地爷爷给的麦子,在他眼里不仅可以用来吃,还可以作为明年的种子,多聪明。
师:看来,聪明的小猴获得了我们一致的赞许。
生:老师,我想小猪做法虽然没有小猴好,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师:哦,大家说呢?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讨论开了)
生:小猪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他实在太高兴了,想把它磨成粉,做成烙饼,好好地美餐一顿,多憨厚可爱啊!
师:小猪憨厚可爱,挺逗你喜欢的,对不?
生:老师,我认为小牛也有值得表扬的地方。
师:是吗?说说你的看法。
生:小牛虽然没想到要把它作为种子,但他舍不得吃,怕发霉,每天拿出来嗮嗮,多么节俭!
师:小牛的节俭,是值得肯定的……
学生们的想象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总有我们想不到的地方,这正是童心的魅力。教师就应该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给他们一片独抒心灵的时间,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意愿。在课堂上,教师只有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去创设一个轻松、和谐、质疑的环境,学生才会大胆地想,才能尽情地说,才会愿意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个性。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拨动学生“乐思”这根琴弦,才能使同学们鲜活的想象力和潜在的表达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三、 乐“诉”——有效课堂的关键
一首歌让人久久传唱的往往就是几句高潮中的流行句,它是人们对这首歌的记忆点。而一堂课留给学生们显性的往往也是他们乐于表述的看法、想法。怎样将这样的情感表达出来,深切地领会课文的真谛?学生只有借助于与作品人物“心灵”的反复相会、相融。《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课在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还让学生进行了富有个性化的想象,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于表达的场所。
【片段三】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吗?快乐的童年盲婆婆也曾经有过。你看盲婆婆现正全神贯注地听着,她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盲婆婆听到了蝈蝈的歌声,仿佛看到了小溪流淌的清波,她轻轻地掬起一捧水,洗了洗自己的脸蛋。
生:盲婆婆仿佛看到了大自然中茂密的森林、盛开的鲜花。
生:盲婆婆仿佛回到了童年幸福的、无忧无虑的时光,和小伙伴们在尽情地玩耍。
生:盲婆婆仿佛回到了童年,走进了绿油油的田野,和小伙伴不停地奔跑着。
师:现在,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去哪儿?
生:小树林里,让她好好地呼吸大自然里清新的空气。
生:带她去海门叠石桥,我要好好地给盲婆婆描绘一下,现在我们美丽的家乡——国际家纺城。
生:动人的童年里,只有那时候的她,才是最最健康、最最快乐的。
师:听着,想着,她心中充满了欢乐。这歌声给盲婆婆带来了什么?
生:会带她走进花丛,闻到鲜花绿草的芬芳。
生:会带她走进果蔬园,闻到果蔬淡淡的清香。
生:因为这些,盲婆婆心中不再忧郁、孤独。蝈蝈的歌声让她又回到那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醉人的意境,营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学生尽情展现了自己丰富的想象,至此,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诗境中产生了共鸣,受到了熏陶。
(作者单位:海门市三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