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市场协同发展简析
2017-03-08王玲
王玲
摘 要 近年来,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就是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三地市场的协同发展,并且增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竞争力。从本质上看,市场的协同发展是需要将横亘在要素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壁垒破除,从而进一步推动要素流动的自由化。本文简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市场协同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京津冀 市场壁垒 市场协同
一、前言
按照市场协同的基本要义,构建市场协同的根本要求就是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消除贸易壁垒,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实现要素与资源流动的自由化与合理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推动协同市场构建的过程也就是逐步打破地方市场分割、消除要素流动的各种屏障,实现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与重组,逐步建立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的过程。践行京津冀市场协同发展战略,塑造京津冀市场协同体系,有利于构筑要素流动有序自由、城乡发展协调、资源环境可承载、市场机制运行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利于弱化地方政策保护,消除区域间的贸易壁垒,促进公平竞争,缓解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构建全国统一的开放型大市场;同时还有利于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深化对外开放与内部一体化有效融合的探索提供一个崭新的样本和范式。
二、京津冀市场协同现状
京津冀要协同发展的思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在天津市市长李瑞环的倡导下,环渤海地区15个城市成立的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是京津冀地区区域合作的启蒙阶段,经历了长期的尝试和努力,也取得一些成果,但总体上没有太大起色。直到2004年,三地达成“廊坊共识”,标志着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正式进入启动阶段。2006年,国家发改委正式着手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编制工作,但该规划酝酿多年却未能出台。2010年以来,京津冀区域合作加速推进,由于对区域协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加上缺乏中央层面的有力推动,形成京津竞争、河北苦等的状态。
三、突出的问题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多方面和极其严峻的,突出问题表现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较弱、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大城市病突出、极化严重等。
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由一系列相互制约又相互对应的发展变量和制约变量构成,可分为自然资源变量、社会条件变量以及环境资源变量,具体包括大气、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人口、交通等。随着一体化的发展,土地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大,但京津冀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一直很低,存在浪费严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先天性能源禀赋不足,主要靠外部调入,另外能源结构不合理也是京津冀地区的突出症结;环境污染问题是近年来最突出的问题,不止京津冀地区,全国环境污染都很严重。
从区域内部看,京津冀三地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发展很不平衡。北京和天津处于发达阶段,河北相对落后许多,传统重工业仍然是河北的主要产业,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较低,这也为实现三地协同发展带来很大难度;从产业发展整体来看,产业集群发展滞后,产业同构问题突出;另外,公共服务上的巨大差距也是京津冀地区突出的问题,如户籍制度导致公共服务的分割化,现行的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保障、最低生活保障都是以户籍为依据的,这也使得地区之间公共服务存在较大不平等。
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仍是当前地方官员考核的重要因素,这使得每个地方政府都要做大自己地区的经济盘子,同时这也会导致过度竞争,忽视对全局利益的考虑。例如,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地方政府都有动力去发展有利于提高收入的行业和产业,甚至不惜代价给予各种优惠竞相引进大投资、大项目,在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形成了恶性竞争。在现行的财税体制缺乏规范化的区域间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使得京津冀三地政府间利益分化。
京津地区汇聚了大量优质资源,尤其是北京,吸引了很多流动人口,导致这个地区人口迅速膨胀,人多的后果就是城市拥挤、交通拥堵、垃圾围城。
四、推动京津冀市场协同发展的思路
(一)将深化津-冀的市场协同作为最重要的突破口
津、冀两地在低协同度和过度竞争方面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即便是在京津冀协同战略出台后,两地对北京即将疏解的产业明争暗斗的情况也从未停止过。鉴于津、冀两地在产业结构、港口资源等领域的同构性现状,在今后的协同战略深化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将两地的协同作为最重要的突破口,加大产业分工的细化和合理化,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加大对资源要素的战略性重组。例如,作为两地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港口资源的整合就迫在眉睫。在津冀沿海港口群中,虽然天津港与河北境内的三大港口由于区位的相近、腹地的交叉、航线的重合、岸线资源的有限以及产业结构在某些领域中的重叠等,使得四大港口之间的竞争从未停止过,争抢货源现象更是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当前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情况下,两地港口常年面临区域竞争激烈、港口需求下滑以及产能过剩等诸多难题,导致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在“内斗”的过程中,大大伤害港口群的综合竞争力。放眼国内,以宁波港为代表的新一轮港口群整合潮正在悄然兴起。伴随着《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获得国务院批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的共同聚焦下,亟须将津冀港口群的协同化建设作为三地协同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津冀港口群区位相近、腹地交叉、岸线资源紧密相连等一系列实现港口群一体化发展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明晰分工,提高两地的协同竞争力。
(二)继续推动京-冀的市场协同进程
京-冀两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悬殊,产业结构的同构度低,协同度相对较高。在今后的发展中,按照“木桶原理”,两地之间深化市场协同的重点在于弥补过于悬殊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加大产业的互联互助,沟通市场的有效对接,补上“最短板”。一方面,河北需要加大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以良好的产业实力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北京要加大研发创新、产业技术领域对河北的外溢,積极推动重点项目在河北的布局,完善对河北生态资源的共建与补偿,力争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减轻河北在转型升级中的压力,助力两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领域的“双赢”。
(三)不断完善京-津市场的协同进程
京、津两市之间,在京津冀整体中实力差距相对较小,产业结构的互补度较高,因此二者的市场协同度已经走在了京津冀市场协同度的前列。立足于既有的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等条件,在今后的协同战略深化过程中,两地应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例如,在金融服务领域,北京侧重强化金融管理功能,天津则重点发展金融创新运营),加大战略性资源的互补,做好市场协同发展规划的衔接,促进同一产业不同业务活动在区域之间的合理布局和分工协作,推动产业在区域间的合理布局。
五、结语
总体上,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在波动起伏中不断向前推进。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不能掩盖微观个体之间低协同度的差异。尤其是津-冀之间的低协同度需要特别引起注意。基于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京津冀市场的协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单位为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改革局)
参考文献
[1] 邬晓霞,贾彤,高见.京津冀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测度与评价:1985—2012[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4(10):79-86.
[2] 桂琦寒,陈敏,陆铭,陈钊.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6(02):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