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融结合:经济下行期的一条出路!

2017-03-08

中外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产融金融企业

近几年,产融结合是个热点。

在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希望,甚至正在用金融杠杆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但说到产融结合,教训比经验多。这个路径没有问题,但关键是要懂得如何用?一起来探讨这个时髦话题。

什么是产融结合?

刘戈:产融结合是我们遭遇经济下行压力下的一条出路吗?

1.实体企业声音

关锡友:金融是一种工具

沈阳机床将金融看成一种增强竞争力的工具。有客户跟我们说,“过去我们买机器的所有权,现在只买五年寿命行不行?”在中国,真正服务于实体的金融机构很少。就这样,我们被迫走上了产融结合的道路。

金融是实体企业提供给客户的核武器,最重要的是,可以催生实体经济再创造。

周剑振:产融结合是细胞的结合

产融结合不仅仅指投资银行、证券、保险等,而是产业和金融实现细胞层面的结合,例如:新希望把一头母猪变成一个金融品,由小猪付钱;沈阳机床按小时付费。这是真正的产融结合。

2000年,海尔开始做产融结合,做银行、保险。2012-2013年,转移路线到金融产品上,并围绕自己的产业做了海尔财务公司。2014年之后,海尔具备了金融产业技能,便开始外扩,做消费金融和产业金融等。海尔金融,一方面为自己的产业服务,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开始挣钱。

胡海平:产业和金融是孪生体

金融作为工具,是典型的产业思维。企业界最关心的,是产业能不能扶助企业强大,所以金融是工具。

金融是一个产业不用怀疑。产业金融是将银行的钱拿来做企业,最后变成钱;金融是直接产生钱,本质都是产生钱。银行机构提供的是钱,企业产业将钱作为血液、原料,最终制造出满足消费者的产品。

做产业的企业,在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往金融产业方向走,是一条非常正确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所以,产业金融一定是双生体和孪生体。

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一定是往金融服务领域。

2.投资机构声音

向宏:是思维方式,但不能一蹴而就

在中国企业普遍困难的今天,那些有产融结合背景的企业却活得相当不错。所以,我认为所有企业都应该具备金融意识。金融是我们应对变化的一种思维方式、理念,更是一种手段。

但是产融结合真正实现有效结合,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要从意识、方法论角度来研究、准备,但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实际操作体系。

专注还是金融控股?

刘戈:作为制造业企业,是专注,还是成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

关锡友:我是工程师出身,应该专注制造业。但后来发现,我们的用户不是为了拥有机床而买机床,他是为了买机床的使用价值。而现在的金融体系,完全没有办法服务这种需求。

我们缺少产业金融,缺少消费金融,没有人提供,只能向商业银行借贷。而商业银行主要做类金融银行业务,是加价模式,不是培育模式。而产业金融是培育一个产业业态,它会经历种子期、成长期、收获期。

作为实体经济,来理解金融,一种是商业银行信贷贷款,一种是战略投资。而我们大部分是借贷,因为没有人给我提供服务。如果有的话,我本来是老老实实的工程师,你让我学金融,真的把我累疯了。

周剑振:我个人认为,单纯的专业化道路走不通。产业做得好,没有金融授权方法,也做不起来。跳出产业以外看金融,基础还是在产业。

张瑞敏提出换道超车,而不是弯道超车,为什么?时代变了。

第一,后工业化遇到了移动互联时代,需求驱动供给侧改革。

第二,从企业间的竞争到商业生态的多赢格局。

第三,从雇主过渡到平台+个人的组织形式。

靠钱生钱,对于目前中国金融而言都会很难。打猎的人越来越多,而猎物越来越少,越来越瘦。所以,我们要从打猎变成农民养猪。我们必须要种田,种粮食,养猪。这也是为什么产业金融里几乎不用银行系的人,甚至不用金融口的人。因为农民和猎人思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思维。

刘戈:GE在多年前走上多元化道路,也产生了自己的金融公司。但五年前又把自己的金融相关部门都砍掉了。这个问题怎么看?

周剑振:GE做金融的核心是为了工业服务化,生产性服务业。那时候,很多设备卖不动了,怎么办?找更多设备来做红海,靠存量经济。而要走向生产型服务业必须以金融捆绑,即细胞化融合,机器按分钟计费。这对中国工业而言,具有巨大的参照力。而后来为什么砍掉?在金融控股公司里,有10%是卓越的,40%是失败的,还有50%是把集团拖垮的。当然,GE是卓越的。

产融结合难在哪儿?

刘戈:对于企业而言,产融结合会遇到哪些难点?

一、经营层和产权层的关系

向宏:现在门口的野蛮人,频繁在中国出现。比如:王石和董明珠最近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强势资本在二级市场上的恶意收购。

中国企业面临什么样的生态格局?从全球发展来看,全世界影响最广的企业就是金融控股公司,有完整的金融手段,同时它又在很多产业里从事战略投资,这就是金融控股。

新希望作为一个实业企业,它是行业龙头,但在金融控股和产融结合上走得很艰难,刘永好一度是民生银行的二股东。但是,中国所有的银行,都面临经营层和产权层之间的关系,到现在都没有解决。

二、宏观的不确定性和专业能力的驾驭

向宏:今天谈产融结合,大家潜意识看到市面上的企业搞产融结合的并购手段和并购方法,提醒在座诸位:这条路是非常危险的,这种危险不仅仅是体现在专业能力驾驭上,还体现在大量宏观不确定带来的风险。

由于中国金融监控是分控的格局,很难整体站在企业角度来了解经营价值,企业就要在夹缝当中找机会,你懂了银行不懂信托,你今天在银行合规了,明天可能在保险又撞上了。只有真正懂金融,同时会看市场的人才能玩儿。

中小企业如何借力?

刘戈: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产融结合有什么意义?站在大企业的角度,你们认为中小微企业在产融结合上应该有什么样的作为?

周剑振:未来是生态,大企业做太阳,提供足够金融的能源。后面是行星、地球和卫星相互之间的连接,所以海尔说:要么成为平台,要么成为平台的一部分,产融必须是趋势。

向宏:中小企业要主动向有金融功能的大企业、投资金融靠拢,我们不需要搞结构很复杂的产品结构,但是要学会和中小企业密切相关的金融产品打交道的方法,至少能少吃亏。

关锡友:中小企业一定要在行业里做到独特性,就会有大资本找上门。同时进入行业的生态体系,保持独特性,也会有资本找到你。

产融结合,具体怎么做?

刘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向宏:企业类型决定了和广义金融、狭义金融或者资本市场的不同关系。将产融结合这个题目真正研究透,一定要结合企业生态来看不同的企业,甚至不同产权背景、不同大小、不同阶段的企业对金融的有效力。

做实业的,最有效的产融结合就是上市公司,因为在某一个领域,你进入到市场前几名,作为行业老大及资本市场就有可能给你钱,比从银行拿钱收益更高、成本更低。

每个企业要搞金融:

首先,了解三个领域的政策变化;

其次,了解金融产品的合规性、合法性;

最后,懂得如何和本行业结合。

有两种形式:

第一,战略投资:专心做好实业,成为领先企业,让钱主动来找你。

第二,成為金融控股公司。

胡海平:今天中国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资本过剩。杉杉控股的成功,与其说靠牌照,不如靠聪明人。他们能够发现市场上的需求。同时具备驾驭金融工具的专业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对政策有很好的把握和预测。

杉杉1993年从做服装转型做新材料,我们经历了非常艰辛的转型,有一点心得:转型的前提是维持良好的现金流,企业家一定要未雨绸缪。在做金融之前,要梳理好现金流,做好产品,精兵减阵。在现金流断裂的情况下,金融转型会举步维艰,所以企业家一定要高瞻远瞩。

猜你喜欢

产融金融企业
金融监管新形势下城投公司产融结合路径探讨
企业
企业
企业
我国产融结合研究的脉络与趋势
——基于CNKI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产融结合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基于商业信用的证据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产融结合进程、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基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