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月》诗归王昌龄,听月楼现嫦娥影

2017-03-08倪亦斌

读者欣赏 2017年3期
关键词:画匠瓷画王昌龄

倪亦斌

美国洁蕊堂藏有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烧制的五彩笔筒,笔筒外壁一周以楷书题写诗词,并以彩料绘诗意图一幅。诗曰:

听月楼高太清,

南山对户分明。

昨夜姮娥现影,

嫣然笑里传声。

诗篇开头题写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名字,表示此诗为其所作。然而,谁是这首诗的作者尚存在争议。文史学者根据此诗的流传谱系和风格判断,认为与王昌龄关系不大,故当今主流学界编撰王昌龄诗作集未收此诗。

那么,在康熙年间烧制的五彩笔筒上怎么会将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名字同这首六言绝句联系在一起呢?答案在一本题为《新镌五言唐诗画谱》的图书。明代中后期城市商业勃兴,诉诸视觉的图像文化越来越吸引民众,图书市场繁荣。天启晚期(1625-1626年),徽州(今安徽歙县)人黄凤池编辑出版了这本集诗、书、画三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版画图书,其中收录了这首六绝,诗名题为《望月》,作者署“王昌龄”,书写者落款“钱唐十三童沈维垣”,此诗所对应的木刻诗意画即为康熙笔筒上五彩瓷画的原本。

瓷画沿袭了版画上的中心画面:一位青年文士身居宫殿式楼阁,凭倚栏杆,眺望远方,背后站着两个正在攀谈的小厮。高规格的重檐九脊歇山顶,飞檐翘角,典雅中透出妩媚。如果观者仅仅看到瓷画,很可能会对正脊两端、垂脊下端鸱吻和垂兽处拉出带卷的曲线迷惑不解。实际上,瓷画匠表现的是屋顶正脊两侧端头尾羽张扬的吻兽凤凰和垂脊下端装饰的垂兽凤凰。版画上较为详实的凤鸟振翅图像和金铜凤凰实物可以完美地为瓷画作注解。明代天启年间的版画相当准确地再现了当时高规格宫殿建筑上金属吻兽凤凰迎风振翅的风姿。因为实物精巧易损,已经很难在当今中国大地上找到。然而,在日本京都平等院凤凰堂中堂正脊檐上,如今依然保留着金铜凤凰,虽说是“山寨”,所居位置与中原吻兽有差异,但还是为我们留下了回溯的想象空间。由此可知,瓷画上飞舞的“拳头菜”形状的曲线代表的是铜凤凰展翅。

屋顶和下层屋檐的过度区域称为“围檐”,在版画和瓷画上都描绘得细致入微。楼面分月台和内屋,月台周边围阑板。版画有些细节被瓷画匠略去,例如架在阑板上的扶手杆,阑板交接处望柱上面装饰的莲苞形望柱头。版画上阑板中锼出的镂空花形,在瓷画上变成了实心的米黄色镶板。版画上小厮身后的立柱旁是两扇槅扇门,槅心棂条为一码三箭式。在瓷画上,从立柱旁边可以直接看到内室的绿色方砖地和落地屏风的一段边框。

版画上楼背后立一棵梧桐树,叶子呈巴掌状。版画上栏杆外文士面前长一株芭蕉和一棵长椭圆形叶子的玉兰。芭蕉的叶片为平行脉,结构疏松,极易被风横向吹裂而下折。芭蕉的新叶自主干中螺旋而出,很有特色,经常为艺术家刻意表现。版画家刻出了整枝螺旋状新叶,瓷画匠只画出了顶部的卷。瓷画匠把芭蕉移到了右手的角上,代之以一棵硕大虬曲的松树。松树根部窜出的一簇枝干取代了原本的芭蕉,伴以既“透”又“瘦”的孔雀绿庭园太湖石,斜插出去的主干上再分出一段枯枝代替原来的玉兰树。版画上作为背景的“南山”诸峰在瓷画中被省略,增添拱卫一轮明月的彩云。小厮和文士的形象从版画直接搬到了瓷器上,垂髫小儿头扎犄角双髻,文士头戴乌纱唐巾,身着圆领宽袖大衫。版画上文士胸前的大团花,到了瓷画匠手中,变成了一截提上来的玉带。

瓷画为了适应笔筒的环形表面,在版画原作的两侧做了延伸。楼阁的侧面一半砌墙,挖月洞窗,绣花绸帘撩起,可见一张条桌。不过,窗口露出一段矾红栏杆,纯属画蛇添足。一侧屋顶正脊吻兽凤凰下是三角山墙,装饰的悬鱼像一幅简笔的汉代卷角羊头。室外添一排以程式化笔法表现的巨型石块,巨石形状规则,造型古朴,颇有陈老莲遗风,搭配《芥子园画传·树谱》中数种叶片枝干的画法,营造出一派典型的江南庭园景象。这样一来,版画中“高架泬寥天”的危楼在瓷画中变成了平地上的建筑,“听月楼”名不符实了。

這首六绝《望月》诗的水平明显低于王昌龄的诗作,其中编造的痕迹触目皆是。诗中第一句“听月楼高太清”,句子本身不通,而且不符合六言诗句子的内部结构,像是拙劣剪切的结果。将其同宋人冷应澄诗《听月楼》开头两句“听月楼高接泰清,楼高听月最分明”(清人陆心源所编《宋诗纪事补遗》转引《义宁州志》)相比较,便可以找到其源头。冷应澄《听月楼》的最后一句“吹下嫦娥笑语声”,与《望月》后两句“昨夜姮娥现影,嫣然笑里传声”的关联也显而易见。古人诗作在流传过程中的挪用误植不乏其例,脍炙人口的名句更易为人所袭用。不但明代有人将明显拼凑起来的《望月》诗归在王昌龄名下,编入《五言唐诗画谱》,清人谢堃也提到清初名相张玉书借用同源诗句的情况:“诗有极凿空而极妙者,如张京江相国赋《听月》诗云:‘听月楼高接太淸,太清听月最分明……”(《春草堂诗化》卷一)。

笔筒上题诗后面以“莘野樵笔”落款,并钤“木石居”阴文方印,两者都是含有“隐居”意味的典故,且二典同出于《孟子》。《孟子·万章上》中载有“伊尹耕于有莘之野”的故事。伊尹生活在夏朝末年商朝初年,虽然他满腹经纶,精通施政治国之道,却安于在有莘国的郊野过耕作的农人生活。商汤听说伊尹的才能,求贤若渴,三番五次以玉、帛、马、皮为礼前往有莘国聘请他出山,从而为商朝的基业立下汗马之劳,后世即以“莘野”泛指隐居之地。在笔筒上署名的人自称为“莘野樵”,是自比历史上的名相伊尹,自视甚高。同样,“木石居”的典故在《尽心上》这章:“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意思是说,虽然大舜曾经在深山住在森林岩洞中,与麋鹿野猪相伴为伍,与野人无异,但是他一旦听到善言、看到善行,就会一往无前地去践行。后来“木石居”也被用来表达“远离尘世”的避世隐居理想。在古代社会,标榜“隐居”是为了显示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明末清初转变期时,许多文人参与了景德镇瓷器的烧造。目前所见盖有“木石居”、“水竹居”等表达避世观念印记的瓷器质量都非常之高,堪比官窑,很可能出自有文人定制甚至参与经营制作的作坊。

猜你喜欢

画匠瓷画王昌龄
基于意象思维的瓷画龙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驰骋边疆的王昌龄
接连被贬的“九品”芝麻官
爱国情怀永流传
蒋晓贝瓷画艺术作品
瓷画猫系列作品
小画匠
王清丽瓷画
小画匠
小画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