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
2017-03-08盛卫东
盛卫东
(宜兴市肿瘤医院影像科,江苏 无锡 214000)
鼻咽癌的多排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
盛卫东
(宜兴市肿瘤医院影像科,江苏 无锡 214000)
目的将多排螺旋CT影像对鼻咽癌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旨在提高鼻咽癌患者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8例,将患者CT影像的检查结果进行收集,进而将CT影像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根据鼻咽癌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其对鼻咽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9.6%。患者CT影响主要显示鼻粘膜增厚、咽隐窝变浅消失、鼻咽部出现有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的软组织肿块等表现。结论 对于有临场表现,怀疑鼻咽癌的患者,可结合多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诊断,有助于判断患者病变部位、侵及范围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鼻咽癌诊断的准确率较为理想。
多排螺旋CT;鼻咽癌;诊断价值
鼻咽癌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1],患者随着病情的恶化,症状加重,临床确诊后常常处于中晚期阶段,病灶发生转移,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对于鼻咽癌患者,早期的临床确诊意义重大[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螺旋CT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为了将多排螺旋CT对于鼻咽癌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笔者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8例作为受试对象,将患者治疗前的CT影像检查结果进行收集,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31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4~77岁之间,平均(45.2±3.3)岁。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鼻塞、听力下降、头痛不适、鼻涕带血、视力下降等临床表现。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检查。
1.2 实验方法
CT成像仪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AS128,可以连续扫描层厚为5~10毫米,间隔0.5毫米。仪器参数为:140kV和350MAS。患者仰卧位,对患者颅低到第七颈椎下缘进行扫描后择病变面积最大的区域进行灌注扫描。
2 结 果
48例患者的诊断情况及不同患者的CT影像表现
所有患者病变组织均进行了病理检查进行确诊,结合病理检查结果,CT影像学显示有43例患者检查显示阳性,5例患者显示阴性,即CT检查的准确率为89.6%,可信度较高。
患者CT主要表现为鼻咽部的黏膜出现增厚现象,且可见有软组织肿块,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分界较为清楚。进行增强扫描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病灶显示更为清晰。
3 讨 论
鼻咽癌,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男性中的发病率较女性高[4]。目前,临床研究表明鼻咽癌的发生与地域、环境、生活习惯、EB病毒感染等因素有相关性。鼻咽癌的病变部位在鼻咽部的上皮组织,患者在早期时候没有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且病变部位较深,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因而常常被误诊为鼻咽部的良性病变。鼻咽癌还会侵及周围组织,包括枕骨、颞骨、蝶骨等,造成骨质的破坏[5]。这些骨质的破坏能够通过CT检查对于发生的位置和侵及范围进行判断,尤其是多排螺旋CT,能够从多个位置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扫描成像[6],可以弥补常规平扫CT造成的扫描不全面的弊端。除了会对周围骨质造成破坏外,鼻咽癌患者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也较为常见,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较大。超过一半的鼻咽癌患者会发生淋巴结转移,并以颈部的异常肿大为首诊原因。采用CT扫描,能够观察到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呈现出不规则的强化现象,可以用来辅助临床诊断。本研究中,笔者对CT影像对于鼻咽癌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了评估,旨在提高鼻咽癌诊断的正确率。
笔者对院内收治的48例经过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48例患者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89.6%。患者均表现有鼻黏膜增厚。部分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在鼻咽部可见有软组织肿块,呈结节或菜花状,在增强扫描时,肿块与周围组织的界限可以清晰的显现。有6例患者颅低扫描显示虫蚀样改变,与周围界限不清楚,提示病变转移,侵及颅低。26例患者表现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增强CT影像学结果显示病变部位明显强化。多排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且图像分辨率高的优点。且相比于常规病理学组织活检受限的部位也能够进行扫描、成像、诊断,扫描范围更为全面,避免了因检查受限造成的漏诊,通过对发生病变的部位进行全面的判断,为后续的放疗范围提供了临床依据,降低了治疗后患者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概率。
鼻咽癌患者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7],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包括炎症病变、淋巴瘤、纤维血管瘤等。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注意对不同疾病的CT影像学的典型特征进行对比判断。鼻咽癌早期与鼻咽部炎症病变表现相似,但如果影像学显示有咽隐窝变浅、鼻咽部侧壁或后壁增厚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病理活检进行进一步的诊断。鼻咽部淋巴瘤恶性程度高,常常对周围组织造成累积,引起全身淋巴结的肿大。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的CT结果均显示有肿块形成且患者骨质被破坏,但是纤维血管瘤患者在增强扫描时会出现血管增强的效果,可以与鼻咽癌进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CT对于鼻咽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相对经济,可以用来作为鼻咽癌患者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鼻咽癌患者CT表现为鼻粘膜的增厚、咽隐窝变浅消失,侵犯颅低时可表现有骨质的破坏。对于出现有此类影像学表现的患者要结合病理活检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诊断,注意要对其他容易误诊的疾病进行排除,提高鼻咽癌诊断的准确率。
[1] 吕建广,梁理娟,符伟平,等.64排螺旋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0):71-73(76).
[2] 汪裕聪,王海波,陈孟达,等.64排螺旋CT扫描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J].温州 医学院学报,2012,42(4):381-383.
[3] 杜承润,应红梅,程竞仪,等.双时相99mTc-MIBI SPECT/CT显像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对含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13,23(10):834-840.
[4] 陈月红,刘家佳,李仕晟,等.PET-CT在鼻咽癌诊断应用中的新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20(5):467-470.
[5] Pai T,Nair N,Pantvaidya G,et al. Metastat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resenting as an isolated breast mass:A diagnostic pitfall and a review of literature[J].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2017,60(1):119-121.
[6] 张爱军.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鼻窦检查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7,32(2):64-66.
[7] 苏显球,余光权,陈敏明.64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早期鼻咽癌及周围骨质破坏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4):78-80.
R739.62
B
ISSN.2095-8242.2017.39.7667.02
本文编辑:李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