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素钠造影术中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
2017-03-08花喜玲彭锡嘉
花喜玲,王 蓓,彭锡嘉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甘肃 兰州 730030)
眼底荧光素钠造影术中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
花喜玲,王 蓓,彭锡嘉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甘肃 兰州 730030)
目的对接受荧光素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的患者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确保检查安全进行。方法 对我院眼科门诊眼底造影患者645例,用10%荧光素钠(立摄得)根据体重计算2~3 ml,2~5 s内静脉注射完毕,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10例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皮肤黄染,喉头发痒,喉头水肿,四肢皮肤荨麻疹合并低血压,积极给于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以上患者均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检查。结论 虽然荧光造影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检查眼底疾病的诊断方法,但FFA是有创性检查,也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作为配合的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FFA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做好病人的身心护理,并在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时能迅速准确的配合医生给予有效救治,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应用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Spectralis HRA)进行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查患者645例,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5例,男339例、女306例,年龄7~91岁。其中30岁以下82 例,31~60岁410例,61~91岁153例。
1.2 方法
稀释荧光素实验:取荧光素钠以生理盐水稀释后行静脉注射,注射过程应尽量缓慢,5 min后患者无过敏表现即开始造影,一般选择较大的血管、大号针头,高浓度液短时快速推注。用10%荧光素钠(立摄得)根据体重计算2~3 mL,2~5 s内静脉注射完毕,观察患者不良反应[2]。注射开始时即将计时器打开,注射完毕拍一片,从而将拍摄时间准确记录下来。从肘静脉注入后荧光素钠随血液循环流到到眼底,通常需要7~15 s,最长不超过30 s,荧光素钠注射后10 s即行拍摄造影像,拍摄造影像以连续拍摄方式进行,每秒拍摄1张或2张,连续拍摄直至静脉充盈后停止,然后改为选择拍摄继续进行拍摄。一般的造影时间不短于10 min。造影过程中尽可能穿插另一眼的拍摄,应拍摄眼底全方位上方、后极部、颞上、颞侧、鼻上、鼻下、鼻侧、颞下、下方等9个视野。
2 护理干预
2.1 过敏史
造影检查前护理首先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有过敏使者提前30 min口服扑尔敏4 mg。存在严重肝、肾病史者需请内科会诊,肾功能不全尿量要在400 mL以上。若患者伴发心血管疾病应慎做造影,若因病情所需需要造影,则必须先行心电图检查确认心电图无异常,排除明显心肌供血不足。有哮喘病史者排除发作期,血压控制在收缩压90~150 mmHg,舒张压60~90 mmHg。年轻患者全身无其他疾病,身体各项条件除血压较高外,可适度放宽血压范围(90~170/60~95 mmHg)随机血糖<10.0 mml/L。造影前必须向患者讲解用药后可能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并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签署知情同意书,家属陪同检查。
2.2 造影检查的护理
造影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必须将头部固定于支架之上,自然放松维持坐位;为便于拍摄,要鼓励患者睁大双眼。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勿张口,双眼尽量不频繁瞬目,检查眼根据医生指示向4-8个需要检查的方位转动,非检查眼要保持注视指示灯。
2.3 造影检查术后护理
患者造影完毕后常存在一定时间的视物模糊,此期内要有家属陪伴患者,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患者安全。由于瞳孔需6~8 h才能回缩至正常状态,故此期内,患者要尽量回避强光,尤其不可直视强光。为避免患者眼睛受到较强刺激,患者可佩戴墨镜。荧光素钠造影剂可致患者小便呈黄绿色,皮肤黏膜黄染。为促进造影剂的肾脏排泄水平,可适当增加患者的饮水量,24~36 h后荧光素钠造影剂完全排泄后上述症状便会逐渐消失[3]。造影结束后,要留观患者30 min,留观期结束后若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方可离开。
3 结 果
10例使用荧光素后出现不同程度过敏反应。其中5例年轻男性出现轻度恶心,指导深呼吸后症状消失;2例年轻男性发生恶心、呕吐,给予漱口、胃复安10 mg口服,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多在注射30 s内发生;1例年轻女性出现喉头发痒、喉头水肿,给予扑尔敏4 mg口服,地米5 mg静推,吸氧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1例中老年男性出现四肢皮肤荨麻疹合并低血压,给予吸氧,地米5 mg静推,送急诊科留观、补液等处理,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出院。
4 结 论
荧光造影是相对安全的检查眼底疾病的诊断方法。但FFA属于有创性检查,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作为配合的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FFA的目的、意义、风险等,充分取得患者的理解。检查前精心准备,如备好抢救物品、药品、氧气等。良好的沟通使患者以良好放松的心理状态接受检查。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熟练配合以及检查后正确及时的观察能预防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发生各种意外情况时,能争分夺秒迅速准确的配合医生给予有效救治,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1] 陈 军,刘 宁,林乐理,等.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护理[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8,10(2):120-121.
[2] 吴凤琳.护理干预对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5):259-260.
[3] 黄厚斌.眼底血管荧光素血管造影学习精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6-8.
R473
B
ISSN.2095-8242.2017.39.7652.01
本文编辑:吴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