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2017-03-08广东省高州市荷花镇荷花大车坡小学杨国锋
广东省高州市荷花镇荷花大车坡小学 杨国锋
留守儿童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留守儿童的出现也是因为在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到沿海城市谋求发展而造成的,而这些人的孩子只有部分跟随父母到外地,大部分的孩子被留下来,与父母分隔两地,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一起生活。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的关注。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进程化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超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而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某电视台资料显示,仅广东省“留守儿童”就有150万人,但据我校本期统计,“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2/3,而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的比例,而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二是上代监护。
这两种类型造成“留守儿童”在成长环境中处于缺失的状态,再加上大多数的代养人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使得“留守儿童”在人生的第一个启蒙阶段的教育就处于劣势。代养人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易倾向于放任自流和过分溺爱两个极端。首先,代养人的尴尬身份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只要“留守儿童”不犯什么大的错误,代养人都不管,使得“留守儿童”不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自身素质也参差不齐。其次,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
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再次,“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得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从目前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来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已经是社会问题了。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应调动各界力量,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
首先家庭教育要切实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留守儿童”建筑避风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责无旁贷的,所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家长还是应该发挥其第一启蒙老师的优势。在外出时,尽量不要父母两人同时外出,应该留至少一个至亲在家里照顾和教育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金钱并不是第一位的,如果两个人都必须外出的,应该经常和代养人、教师、孩子进行沟通,实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感状态,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度,让孩子意识到,即使是父母不在身边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关心他。
其次,学校应该发挥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发挥优势,应该说大部分的受教育过程都是在校园中完成的,所以学校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可想而知。首先,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学校中的“留守儿童”数量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建立详细的资料,便于跟踪管理;其次,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带动其他学生多关爱他们,并且经常组织班级活动,让他们多参与,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老师、同学的温暖及校园的快乐。
最后,社会各界更应该积极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近年来,政府机关人员当起了代理爸妈的角色。各级政府组织多个部门在农村小学成立了“留守儿童”服务站,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缓解了大部分“留守儿童”的饥渴、空虚的情感,但这始终是权宜之计,乏力之举。我觉得:第一,可以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对农村的代养人进行监护指导,并对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跟踪辅导。第二,净化社会环境,对于大量“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政府应该加强网吧的管理,对于纵容未满18岁的青少年进入网吧的情况要进行不为余力的打击。第三,多建立类似“留守儿童”站这样的机构,继续加大投入,在关爱形式上要创新,在情感上要兑现,要持之以恒。第四,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视,这样可以让大量的农民就近就业,从根本上减少了“留守儿童”的产生。
从整体上来说,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反映的不仅仅是表明的教育问题,更是劳动、用工、三农、教育、户籍制度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自然,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所以解决这个问题还任重道远。总的来说,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法律制度等。只有全民关注,社会、学校、家庭统一步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