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析

2017-03-08葛荣霞郭文玲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想工作

葛荣霞,郭文玲

(1.河北大学 图书馆,河北 保定 071002;2.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析

葛荣霞1,郭文玲2

(1.河北大学 图书馆,河北 保定 071002;2.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新媒体时代威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危险因素,高校要主动出击,通过强化组织制度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掌控舆论阵地、弘扬先进文化来积极应对,筑牢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基。

新媒体;高校;意识形态;影响因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1]。这一重要论断既明确了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重要地位,也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的地位

(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不受侵害、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国家政治制度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是国家的精神和灵魂,起着政治认同、价值导向和精神支柱作用[2]。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主流意识能够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和践行。

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在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高校要始终保持足够的警惕,自觉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与使命。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需要

当前,随着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忽略意识形态安全的倾向,反映在高校中,有些高校党委及基层党组织对意识形态的重要地位及其安全形势认识不足,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的整体工作布局,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高校应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并将其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使高校真正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三)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内在诉求

青年的意识形态表现是时代的晴雨表,是国家和民族精神风貌的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形成十分重要”。[3]172

高校作为传播知识的中心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摇篮,自然成了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靶心。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但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部分大学生会感到难辨真伪、无所适从,甚至出现各种认知偏差和心理问题,有的大学生信奉西方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有的对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平等”津津乐道,有的成为了拜金主义者,有的被美式享乐主义的消费文化吸引,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这些思想意识和表现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敲响了警钟。因此,高校要树立危机意识,根据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采取有效策略,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提升其技能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帮助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威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和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为支撑,以计算机、3G(4G)手机网络、数字电视为主要标志的信息传播媒介[4]。新媒体具备的多样性、互动性、及时性与共享性等特点正好迎合了大学生对于感性传播的需求,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拓宽了空间、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大学校园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一)新媒体已经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

“大众传播媒介表面上是一种传播信息和提供娱乐的工具,但实质上不发挥思想引导、政治控制等功能的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是不存在的。”[5]286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低成本等特性,新媒体成为新时期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载体。一些西方国家充分利用其领先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等各种新媒体方便快捷地向我们这个网民大国传播低俗、色情、暴力的文化和享乐的生活方式,以此兜售他们的价值观。这种文化侵略和渗透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改变我国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来改变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瓦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他们还巧妙地利用新媒体的隐蔽性发动全方位的舆论战争,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捏造事实,炒作舆论热点,报道极具煽动性的虚假新闻,以期搅乱人心,制造社会动乱。随着人们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西方国家进行网络意识形态渗透的花样不断翻新,大大增加了我们的防范难度,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迫在眉睫。

(二)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非马克思主义意识渗透加剧,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威胁。首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思想、价值观念随之活跃起来,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借助网络新媒体蜂拥而至,严重威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其次,伴随新媒体的发展,大众文化中充斥着低俗化的东西,极易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混乱,导致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上产生困惑,进而对社会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疑惑。有的高校教师讲台阵地意识堪忧,课堂上口无遮拦,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甚至有意无意地称赞西方社会的价值观。种种现象表明,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的形势。

(三)高校意识形态管控工作日趋复杂

当今社会可谓“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和发布信息。新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和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并且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常态。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教师传播知识、答疑解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再者,90后大学生追求新潮、新奇、新颖的思想观点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使得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明显减弱。由于我国网络实名制的法规还在建立完善中,新媒体的隐蔽性、无形性让教育者难以把控不健康思想信息的发布源头,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大打折扣。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应对措施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和严峻局面,高校要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与时俱进,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筑牢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基。

(一)强化组织制度建设

1.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高校党委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上升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的高度予以重视,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组织书记、行政负责人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宣传部牵头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专兼职队伍结合,责权明确,形成全员、全过程、全覆盖无死角的工作机制。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制订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把意识形态工作列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一同落实,一同考核,真正实现全校意识形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确保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2.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学习宣传、新闻发布、舆情监控等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宣传阵地、学术活动、各类出版物等相关方面的管理,规范管理办法,细化工作流程。制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量化考核激励机制。完善课堂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督导等制度。在全校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局面,全方位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控制力,为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水平奠定基础。

(二)优化队伍结构

1.提升党员干部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能力与水平

高校党员干部和辅导员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因此,要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及时帮助他们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动向,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洞察预判能力、调查分析能力、科学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激发他们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新手段的积极性,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打造一支过硬的思想政治专业教师队伍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代言人、传播者,他们的政治素养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能否取得实效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高校一定要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奖惩制度,激励他们理论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支持他们将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做到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实质融合;鼓励他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把思想政治课培育成大学生喜爱的精品课程,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打造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3.重视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引导

青年知识分子是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的生力军,因他们与学生年龄相近且具备广博的知识,很容易受到学生喜爱,他们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成长,因而成为西方社会“分化”“西化”的重点对象。这就要求高校把加强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生活上关心、情感上暖心、专业上同心的基础上,强化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理论学习,多层面、多途径、多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通过交流探讨,增进共识,使青年知识分子及时了解国内外政治形势,明确“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意义所在,有效抵制敌对势力借助邀请访学、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名义从事的渗透破坏活动。校、院两级对学校的这支主力军要始终“加强团结和引导,加强政治吸纳和政治引领,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6]196,不断坚定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传播者,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

学生干部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取代的力量,他们是大学生中的一份子,他们的思想观点更容易被同学接受,进而对这些同学的“三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要关心学生干部的成长,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制定系统的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建设和管理,重点对他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为他们提供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不仅在校内能发挥积极作用,他们毕业进入社会后也会自然地把红色基因带到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从而扩展高校立德树人的社会功能。

(三)掌控舆论阵地,弘扬先进文化

1.牢固树立网络阵地意识

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舆论的生成和传播方式,互联网已然成为新时期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6]196。因此,高校党委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在牢牢把控传统宣传阵地和“红色”专题网站的同时,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运用新技术来开发利用如慕课(MOOC)、微信、指尖微课堂、全新功能的APP等新的宣传载体,搭建具有移动性和社交性的全时段、立体化的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当然,运用好这些新的传播载体需要依法管理、科学指导,比如,微信现在已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几乎每个人都有多个微信群,微信信息鱼龙混杂、来源广、传播快、影响大、社会动员能力强,加强微信管理成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最关键的环节。高校应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建立相应的舆论引导机制、研判机制以及危机预案应急处置机制,科学排查、深挖细掘,对潜在的隐患和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科学预判,形成既有效防范有害信息传播又促进新媒体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明确群主责任,即“谁建群谁负责”,群主作为群的管理者,要履行监管职责,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及时审查群里的内容,防止成员发布不良或违法信息,或者直接将其剔除甚至解散群组;微信群要实行实名制;规范群组成员行为,要求群组成员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学校各部门要摸清底数,加强对本单位微信群及群主的管理;加强网络生态建设,让大家明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它同现实社会一样既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要加强学校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发挥其引领凝聚作用,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新局面,最终把微信等社交网络建成高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新高地。

2.强化价值引领,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3]155。高校要认真贯彻这一方针,积极作为,主动占领网络新媒体的舆论制高点,加强网络意识形态信息资源建设。一方面密切关注师生在网络新媒体上的思想动态,对错误思潮和言论,要敢抓敢管,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理直气壮地加以批驳,有理有节地进行舆论斗争;另一方面,运用新媒体传播的新理念,采取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师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网上意识形态教育,定期发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培育网络舆论来强化意识形态的正确导向,让马克思主义始终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唱响网络主旋律,实现传统教育在网络上的延伸。同时,要加强礼仪制度建设,发挥仪式感的教育作用,充分利用节日庆典、党团日、主题班会、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等活动丰富师生生活,更重要的是统一思想,使广大师生从中读懂“中国故事”、听懂“中国声音”,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确立共产主义信念,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坐标,打造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化育人环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彭恩胜,胡振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01-10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蒋冬芹.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8-41.

[5]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M].高括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safety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new media

GE Rong-xia1,GUO Wen-ling2
(1.Hebei University Library,Hebei Baoding 071002,China;2.Baod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ebei Baoding 071000,China)

Ideological saf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ecurity of national ideology.In the face of dangers of the ideological threat factors in the new media er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and build a strong foundat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optimizing team structure,controlling the position of public opinion and promoting the advanced culture.

New medi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y;Influencing factors

G641

A

1673-2022(2017)04-0019-04

2017-08-04

2016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时代有效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2016056)

葛荣霞(1964-),女,河北定兴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社科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郭文玲(1964-),女,河北保定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工作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谈“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