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学术自主性理念确立的背景与意义——以德国哈勒大学为例

2017-03-08田雪二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哈勒自主性学术

田雪二



德国学术自主性理念确立的背景与意义——以德国哈勒大学为例

田雪二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湖北 武汉 430223)

哈勒大学(University of Halle)被誉为现代大学的起源和学术自主性理念的发祥地,该文通过对哈勒大学的建立背景、学术自主性理念的初步确立、对后续大学的影响这三个方面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哈勒大学尽管未建立完整的学术自主性理念体系,但其对教学自主性理念的初步探索为德国大学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哈勒大学对学术自主性理念的诠释也许可以为我国现代大学建设提供些许启示。

哈勒大学;德国大学;学术自主性

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德国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中扮演重要角色。关于德国大学现代化发展的研究中,柏林大学出现的频率颇高,而实际上,在柏林大学创立以前,以哈勒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因初步具备学术自主性、注重现代科学等现代大学所具有的特征,哈勒大学被誉为“不仅是德国的而且是欧洲的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1]。学术自主性是现代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而哈勒大学对学术自主性的追求和尊重,是其被视为现代大学先驱的重要原因之一。哈勒大学的建立拉开了德国大学变革的帷幕,其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及包容开放的学术氛围为欧洲现代大学,乃至世界现代大学的发展打开了局面。

一、哈勒大学的建立背景

德国大学起源于中世纪,且发展迅猛,在17世纪前,德意志大学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处于欧洲前列,为欧洲中世纪高等教育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2]。但从14世纪开始,欧洲大学进入发展的冰河期,德国大学也同其它欧洲大学一样,总体处于持续衰退中,尤其到17世纪末,德国大学的声誉更是一落千丈,许多大学甚至面临停办的危机,其存在的合理性受到严重挑战[2]。

德国大学的衰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

17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大学为社会提供新型人才,但当时的德国大学仍然笼罩在中世纪大学学术传统的阴影之下,自治特权被大量削弱,固守经院哲学的老旧思想,排斥新学科、新思想,越来越远离社会现实需要[3]。在课程设置方面,德国大学深受神学束缚,授课内容陈旧,长期得不到更新。尽管当时德国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取得一些非凡的成就,出现了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等著名科学家,但他们的知识和成就并非从大学获得,大学所传授的知识仍以文法、修辞、天文、棋艺等古典学科为主,远远落后于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自然科学和数学仍被排斥在大学之外,大学也因此被视为落后的机构,不被社会所重视。在教学方式上,由于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递已知的知识,因此教学方式死板,多是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另外,德国大学采用早已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拉丁语进行授课,人为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二)师资水平低下

由于德国大学的保守和落后,当时高水平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如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等都认为大学已不再是研究学术的地方,并纷纷离开大学,寻求别的学术之路。在这种环境下,德国大学很难吸引到真正高水平的人才,教师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三)口碑差,生源不足

当时的德国大学不再被视为高等学府,相反,大学被视为僵化守旧的机构,大学课堂被视为机械辩论的场所,大学教师被视为卖弄学问的人,德国大学失去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抨击当时的大学,表达对大学教育的不满和反抗,许多学者、科学家认为应该彻底取消大学制度,甚至要求停办大学。莱布尼茨就以大学为耻,认为呆在大学有损其尊严,他曾建议德国政府取缔大学,改为建立科学院为学者和科学家提供学术研究的场所和条件。由此可见,当时德国大学的口碑已跌到谷底。大学威望的不断降低使一些大学的生源出现问题,学生规模缩小,难以为继,纷纷倒闭。所以说在17世纪的德国,上至政府,下至民众,都对大学抱着质疑的态度,取消大学的呼声不绝于耳,德国大学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与此同时,17世纪末萌芽的启蒙运动给德国带来了革命性的思想变化,德意志民族对教育、宗教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自由、民主思想受到普遍关注,理性、科学得到大力推崇,德意志内部掀起了一股反对封建宗教,传承科学文化,普及教育的风潮[2]。

大学的日渐式微和启蒙运动的冲击使得德国大学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建立新型大学或改革传统大学成为大学革命的焦点。当时的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邦国之间的政治较量延续到教育上,许多邦国开始加强对教育的控制,试图通过大学教育改革来提高本邦的文化与政治实力[4]。因此德国的大学革命得到了社会力量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在此背景下,德国开始建立新的大学体系。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想要建立一所能为贵族和普通民众接受的大学,因此任命启蒙思想家克里斯蒂安·托马西乌斯(Christian Thamasius)将原哈勒骑士学院升格为哈勒大学,并于1694年正式颁发特许状[5]。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哈勒大学就此而生。哈勒大学的建立为处于生死边缘的德国大学以及整个欧洲大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学术自主性理念的初步确立

哈勒大学从建校伊始就秉持学术自主的原则,被视为学术自主性理念的发祥地[5]。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启用一批倡导学术自主的学者执教

哈勒大学聚集了一批启蒙运动的先行者,他们崇尚自由,敢于与旧有模式作斗争,正是他们发起了哈勒大学的现代化运动。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托马西乌斯、弗兰克(Auguest Hermann Francke)和沃尔夫(Christian Wolff)。

托马西乌斯是哈勒大学首任校长。他原本任教于莱比锡大学,因思想激进受到宗教迫害,被迫逃往普鲁士,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的支持下,将原哈勒骑士学院升格为哈勒大学。托马西乌斯是德国大学中第一个使用德语授课的德意志人;他提倡理性和实用性,将自然科学的知识引入课堂;他否定封建特权和君权神授说,拥护天赋人权论,反对经院哲学,使哲学脱离神学而成为大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语言学家和神学家弗兰克是最先在德国大学讲授虔敬主义神学的人[6]。他敢于颠覆传统神学观念,将主观教义付诸实践,培养了一批具有虔敬信仰且具备实践能力的基督教徒。而启蒙哲学家沃尔夫是现代哲学体系的创始人,许多学者认为,哈勒大学能在德国近代大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沃尔夫功不可没[1]。他深受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的影响,在学术上以讲求理性而闻名,他主张用数学和自然科学证明哲学理论,以清晰的逻辑演绎概念代替经院哲学的模糊概念,并由此创立了现代哲学体系,取代了经院哲学在大学中的统治地位[7]。在这三人中,托马西乌斯和弗兰克都曾就职于莱比锡大学,且都因激进的思想和言论而受到迫害,哈勒大学对他们的欢迎态度恰恰反应了其开放性和自由性。在托马西乌斯、弗兰克、沃尔夫等进步学者的带领下,哈勒大学展开了抗击传统神学教条,建立学术自由的伟大历程。

(二)摆脱教会束缚,改革课程设置

17世纪的德国大学仍为教会的附属品,教学内容局限于教会的条条框框之中,神学、哲学、医学均受到宗教教条的束缚与禁锢,严重脱离实际。哈勒大学率先打破这种局面,教师们被赋予相当的自由和权力,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他们可以自由思考和讲授他们认为合适的课程内容,只要这些知识在他们的专业和学术能力范围之内[8]。

首先,经院主义课程被废除,哲学从神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此同时,自然科学被引入课堂。沃尔夫创建的以数学和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哲学在哈勒大学获得了广泛认可,并逐渐成为德国大学里的主流哲学体系[4]。其他新兴科学如数学、天文学、实验物理等也被陆续纳入哈勒大学的课程体系中,而古代寓言等课程则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强调。另外,为吸引生源以及建立良好口碑,哈勒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呈现出功利主义色彩。在托马西乌斯的倡导下,哈勒大学率先将绅士教育的内容如骑术、击剑、外语、新科学等与国家官员教育的要求相结合,吸引了大批贵族子弟前来就学,维持了哈勒大学的生存和繁荣[4]。

(三)率先倡导创造性的科学研究

哈勒大学是德国进行科学研究的最早基地,也因此被称为科学研究的孕育之地,它在教学和研究两方面的学术自由原则更是获得了政府的首次承认。总的来说,它反对迷信权威,鼓励怀疑态度,首设“时间研究会”,进行自然科学研究;它强调理性精神,以自由研究原则取代中世纪以来盛行的权威解释原则。哈勒大学法学教授冈德林(N. Gundling)曾明确指出哈勒大学与当时其他大学的不同之处,他说大学的任务“就是把人们引向智慧,但是,如果对大学的研究有任何限制的话,这一任务就不可实现”[5]。

正是出于对理性和科学的追求,哈勒大学给予了教师们追求学术自由的权力,支持他们在学校内外进行自由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由此,大学教师不再仅仅扮演真理传授者的角色,他们同时还是真理的发现者、知识的拓展者和科学研究者,而大学的身份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大学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合,更是研究学问,发现真理的神圣殿堂。

(四)改革教学模式

随着经院主义的衰落和神学权威的消亡,哈勒大学一改过去的陈旧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辩论等教学方法被学术报告等新模式所逐渐取代。沃尔夫设立了以先进的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自由哲学讲座”,用系统的讲座制度取代过去守旧沉闷的宣讲模式[4]。18世纪后期,哈勒大学建立起习明纳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其自由的学术风气,为当时的大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9]。

另外,哈勒大学打破了拉丁语在大学课堂中的垄断地位。托马西乌斯是采用德语授课的第一位教师[1],之后更多教师采用德语教学,使德语在大学取得一席之地。

三、对后续大学的影响

因为时代的局限,哈勒大学当时刚刚摆脱宗教束缚,各类学科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倡导的学术自主性是一定范围下的自主,本身还不足以构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更多的是针对教学自主性,还未过多涉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其办学带有明显的贵族性,靠招收大量的贵族学生来维持学校的开支和提高学校的声誉;因为资金的需要,它通过开设政府感兴趣的功利主义课程来获得政府资助。

尽管与现代学术自主性理念有很大差距,但哈勒大学开放的办学态度为大学发展指明了道路,学术自主这一崭新的大学理念在德国大学中落地生根。哈勒大学后来也被认为是德国甚至是欧洲影响力最大的大学之一,它对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大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哈勒大学的成功唤醒了其他的德国大学,它们纷纷借鉴哈勒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1737年,毕业于哈勒大学的闵希豪森(Gerlack Adolf von Muchhausen)仿照哈勒大学的模式于汉诺威邦建立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ottingen)”[5]。而被视为欧洲大学发展里程碑的柏林大学的办学构想,则是由一群来自哈勒大学的教授们设计的。正是因为这几所大学的兴起,德国大学才能在18、19世纪的大学教育发展史中重拾辉煌。

[1] 贺国庆. 近代欧洲大学起源探微[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4):29.

[2] 范益民. 再论柏林大学的成功创建与德国古典大学观[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6):137-140.

[3] 刘亚敏. 学术自由概念的诞生与初步发展:从文艺复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6(6):40-47.

[4] 肖光华. 对德国大学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考察[D].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2. 5. 4. 3-4.

[5] 易红郡. 哈勒大学:现代大学的先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 18(1): 1-4.

[6] 钟伟良. 近代大学“学术自由”的形成、发展与新思考[J]. 中国农业教育,2007,(4):10.

[7] 阎凤桥. 柏林大学办学模式的确立:理性的凯旋[J]. 复旦教育论坛,2010,8(6):16-19.

[8] 鲁道夫·施迪希伟,刘子瑜. 德国大学的制度结构[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8(3):40-50,188

[9] 崔丽丽. 近代德国大学习明纳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D]. 保定:河北大学,2007.9.

Germ and Significance of Academic Freedom in Germany—— A case study of University of Halle

Tian Xue-er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Wuhan Hubei 430223, China)

The University of Halle has been hailed as the origin of modern universities and the pioneer of academic freedom. In this paper, how the University of Halle was established, why it has been praised as the pioneer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how it influenced the modernisation of German universities are discussed.

University of Halle; German universities; Academic freedom

G640

A

2095-414X(2017)04-0077-04

田雪二(1984-),女,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哈勒自主性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孛儿罕哈勒敦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发展性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自主性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