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对当今中国的实践指导

2017-03-08杜永鑫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理论

杜永鑫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3)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对当今中国的实践指导

杜永鑫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3)

我国的历史经历和现实情况,决定了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回顾的基础上,从有机统一管理与服务、统筹解决各类问题、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正确认识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当今中国的实践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实践指导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当前的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而政治却在向着多极化与复杂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究其实质,主要是通过走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实现的。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西方的一些社会发展理论也试图对我国产生影响。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坚持以这一理论指导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内涵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内的一套思想理论的整体。在马克思理论中,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指的是世界各国的人类通过提升自身能力而获得的自由与解放的过程。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社会发展不但含有一般人类的社会发展,同时也包含着一个国家社会形态的发展。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特征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特征,可以从三个“统一”进行阐述。

1、统一了科学性和价值性

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坚实基础就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在其支持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揭示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十分注重一个社会形态中的人的权利与价值,并且将“人”视为理论的重心,从客体与主体两个方面对人的科学性和价值性进行了分析,使之达到了辩证的统一。“科学性”的含义,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把握所涉及的各个要素之间怎样实现内部的有机联系;而“价值性”的含义,则指的是社会发展是否对“人”具有实际的意义。科学性和价值性两者并非毫不关联,而是有机统一的。

2、统一了一般性和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究和揭示,是通过研究自然、人、社会之间的关联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人类社会必将经历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其中最为重要的社会发展推动力量是社会之后的“人”,但整体来说,社会发展的路径一方面来自人的意志,另一方面则与物质性因素息息相关,由此可将社会的发展视为一个个“过程集合体”的发展,其整体规律则是从低级阶段发展至高级阶段。然而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以上的一般性的发展历程绝非社会发展的全部。随着民族和国家的不同,社会发展也完全有其特殊性。以上的理论对于一些不属于西方发达国家行列的国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迪。

3、统一了整体性和层次性

《翻译诗学》一书旨在围绕诗歌翻译批评,建构中国的翻译理论话语体系。全书除了前言、绪论、后记,主体部分一共包括14章,就内容而言,大体分为4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其整体性,虽然此理论将人类社会视为不断发展演变的对象,但这个对象内部的各个因素并非是彼此叠加的关系,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不同的因素之间往往相互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社会发展时,一方面应该分别对社会中的各类因素进行考量,同时也应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各个因素之间的关联进行研究。而对于其中的单个因素,则既不能忽视其对社会发展的实质作用,也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并且,各类因素的作用绝非均等,而是有着清晰的次序,其间所具有的联系也可以分成本质上的联系以及偶然的关联。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当今中国的实践指导

(一)有机统一管理与服务

为了支持我国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才能优化目前的社会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发展是当前的大势所趋,而以人为本则应作为我国发展的最终核心。客观地讲,当前有部分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人员并不能俯身接触民众,其所提供的社会服务还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要求。由于这部分社会管理人员没能在感情上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就导致了其工作中的浮皮潦草,这种现象不但未能推动社会发展,反而为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反作用。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要求能够“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同时也是我党对于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的主要目标之一,社会的创新发展绝不能绕过这一目标,社会管理与民众的福祉之间也应该是统一的。只有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使民众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二)统筹解决各类问题

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平稳的发展进程之中,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依旧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类别与严重程度是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的,也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体现。较为典型的事件包括贵州瓮安事件等,充分体现出当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依旧存在着各种不协调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某些地区过分夸大了生产力的发展,忽视了其中潜藏的社会矛盾,导致贫富不均、环境破坏等,这些现象不符合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这就需要我们应该通过社会发展的创新对其进行克服。为了理顺这些社会关系,不能简单化地通过一些行政手段进行,只有在更高的视角上,以全面及整体的观点,才能真正在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当前我国的发展,应该将重心置于所面临的许多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来看待目前的客观现实。以“创建节约型社会”为例,决不能只是将其理解为经济层面的社会发展,而应该从政治视角、文化背景、以及生态意义上来综合考虑。部分“官员”在百姓眼中已经变成奢侈浪费的典型代表,工作中颐指气使,生活中影响恶劣,如果任其继续发展,人民对于党风政风的负面看法就会积累起来,在一些临界点处爆发出来。以上这些现象粗看处于经济社会层面,而其核心要素则带有广泛的政治、文化色彩,只有积极、妥善地加以解决,才能够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强大的原动力,同样也是我们的政党保持活力的内在源泉。只有拥有创新精神,才能够不断地去芜存菁、推陈出新,在不断的创造中得到发展。创新的实质是改革和探索,但创新也应该被必要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观念所制约。只有广泛纳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吸取经验,才能真正开辟新的天地。

我国一贯坚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领域中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而我国的历史沿袭中,一直是权力高度集中的模式,这种模式与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已经不相适应。因此应该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通过转变观念和配置资源,构建更加合理的社会发展体系。而无论改革是何种方法,始终应该将“人”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视目前部分领域内的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同步、以及不同行业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合理等现象。还要在当前的环境下重新构建道德秩序与诚信体系,通过体制创新与机制创立,来推动社会的科学有序发展。

(四)正确认识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党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党委领导”的实质代表着党的巨大责任,但绝非表示党具有特权。党组织、政府应该正视自身的工具属性,将为民造福作为自身行动的纲领任务。如果将自己误认为是人民高高在上的主人,则完全弄错了自身的定位,不但难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容易造成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只有秉承马克思主义“以人为主体”的思想,才能摆正自身位置,为人民服务。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群之间以及干群之间发生一些矛盾并非罕见,但我党一贯以来的宗旨便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无论何种情况之下也不能忽视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执政党必须认识到自身的“工具性质”,当出现一些情况和问题的时候必须站在人民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应该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发挥自省精神,通过及时查找自身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共同助推社会的发展。

(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唯物史观来指导自身的行为,才能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健康发展。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唯物史观,在面对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时候,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支持下,深刻领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无论问题的类别和严重程度如何,均应从问题的根源和本质着手,而其根源与本质则最终会落在经济原因与社会原因上,在这个前提下分析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最终找到问题的核心,并加以解决。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核心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的纲领。在工作中应该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只有深入基层,扎扎实实地在群众中将工作做实做稳,了解群众的呼声,并以务实的态度去面对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谐发展,而和谐发展的核心就是人的发展。这就需要我党一方面应该继续坚持经济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良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则应该着手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摩擦进行妥善的处理,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只有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以管窥豹,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作出了一些探讨,而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探索的内容还有很多。当前的时代是一个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织的时代,我国的历史经历和现实情况注定了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不断遇到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在伟大的实践中对其进行解决和克服,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

[1]文军.从现代性到全球化:社会发展理论面临的挑战与转向[J].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13.

[2]张瑞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J].学术探索,2016(7):1-5.

[3]周贞平,陈春燕.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1-2.

[4]李鑫.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才智,2016(4):224.

[5]张早林.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看“中国模式”的普遍性意义[J].探索,2011(1):189-193.

[6]方小凤.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7-20.

[7]宋娟娟,王成华.美丽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6-8.

A Brief Discussion on Marx's The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s Practical Guidance to China Today

DU Yong-xin
(Dat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al, Datong 037003, China)

China's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have decided to adhere to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view of Marx's development social theory, expounds the guiding practice of Marx's the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the organic unity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olving all kinds of problems as a whole,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ruling party, and adhering to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Marxism;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practical guidance

2016-10-24

杜永鑫(1987- ),女,硕士,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A811

A

1671-3974(2017)01-0022-03

猜你喜欢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理论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