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微生物组研究与人类健康

2017-03-08瞿涤张文宏

微生物与感染 2017年1期
关键词:病学微生物学编委

瞿涤,张文宏

·新年寄语·

人体微生物组研究与人类健康

瞿涤,张文宏

2016年,医学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领域“风声依旧”,继续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病原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斗争、妥协、共同进化的历史。我们从降临到世界的那一刻,就不再是一个孤独的生命,微生物与我们同行。随着我们不断成长,定居在体内的微生物菌群会发生变化。2016年,以研究人体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推动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并在“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中获得话语权,北京香山科学会议于2016年12月1—2日召开了“中国微生物组研究计划”学术讨论会。主要议题包括:人体微生物组与人群健康、环境与海洋微生物组和污染环境的修复与治理、工农业微生物组及可持续发展技术,以及微生物组技术创新与数据分析和功能挖掘等。关于“人体微生物组与人群健康”这一议题,需要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者及感染病学临床医师积极参与。微生物群在个体中具有动态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尽管个体的微生物组各具特性,但如何利用所发现的共性以改善患者的微生物组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这是人体微生物组面临的挑战,也是需临床感染病学、基础微生物学及疾病预防与控制领域等多学科合作攻关的课题,所获研究成果应可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为了推动医学微生物学和感染病学的教学改革,2016年8月5日在召开全国编委会会议的同时,本刊与复旦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共同举办了“微生物与感染教学研讨会”,10多所院校进行了教学交流报告。会上闻玉梅院士总结了自己对医学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和理念,针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提出了15个字:“知识与智慧,微观与宏观,武器与战略”,要求教师开阔眼界并提升教育境界。袁正宏教授提出,医学微生物学面临的挑战有:传染病依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新现和再现严重传染病不断出现,形势严峻,必须加强作为感染病学基础的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并根据当下学生的特点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根据闻玉梅院士创立的“一健康基金”为本刊设立的“优秀论文”的要求,常务编委会对2016年发表于本刊的论文进行了评审,选出优秀论文4篇,以促进微生物、传染病、公共卫生及药学等领域的“一体化健康”研究。经评审,选出一等奖1篇(秦金红等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KP002的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学研究”),二等奖3篇(王佑春等的“不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途径群体中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情况”、刘佩红等的”牛型纯化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试验阳性牛中分枝杆菌的分离与鉴定”、祁贤等的“2013—2014年南京市流感病毒H3N2亚型血凝素分子遗传特性分析”)。

本刊目前为双月刊,为及时报道最新研究成果,稿件处理周期将尽可能缩短。作为协办单位,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也积极发挥会员们的作用,大力支持本刊的发展。2017年,本刊编委会将进行改选,不仅要吸引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专家,还要纳入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中青年学者。根据常务编委会的建议,本刊将邀请各位资深编委推荐青年编委,成立青年编委会,通过实践中的传帮带,加快青年编委的培养。此外,本刊还将扩大编委的地域性。

在新的一年里,本刊将进一步发挥编委会的积极作用,并结合现代互联网等技术,利用微信平台将在本刊上所发表的国内外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的有关进展和新理念及时推送给读者。在保持原有特色(学科交叉、临床与预防结合、临床与基础结合)的同时,本刊还将不懈努力地开创新局面,为及时报道医学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平台,更好地服务读者。本刊所发表的论文,可至本刊网站(http://jmi.fudan.edu.cn)免费下载。诚挚希望本刊能得到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关注、支持和推广,更希望能得到积极反馈和改进建议,以促进本刊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病学微生物学编委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编委简介
疫情报道高频术语(十八)
编委简介
疫情报道高频术语(十二)
疫情报道高频术语(十三)
编委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本刊编委简介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