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国培计划”落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08海南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5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国培研修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谢 东

一、国培落地改革要点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这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总项目办做为“产品设计和质监”角色,全程监督参与省项目办和承办单位的“代工生产”环节,保证产品(项目)的整体质量。

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出问题节点:

第一,总项目办工作量大、项目周期长,大部分子项目不能在当年度完成,不利于财务核算;

第二,各级管理机构和实施单位的能动性不强,不利于项目创新与完善;

第三,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但不能提供完善的用户服务。

国培落地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内容如下。

一是协同申报机制。推进高校、培训和管理机构、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协同申报项目,整合多方资源,保证培训质量。

二是延伸跟踪指导。推行混合式培训,利用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平台,长期分享培训成果、发挥种子学员辐射作用。

三是常态校本研修。打造本土化团队,结合教学实际改进培训内容。依托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配合相关制度建设,逐步建立校本常态研修机制。

二、协同申报试点情况

2015年,海南省在海口、万宁、东方、定安、屯昌、保亭和澄迈等7个市县试点协同申报,由网络研修任务承担机构与各市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校共同实施项目。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开展混合式培训;

二是通过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开展工作坊研修;

三是遴选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

四是依托本地培训团队,分学科(领域)建立骨干引领全员的教师常态化学习机制。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从实施情况来看,试点项目尚未达到国培改革的预期目标。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协同机构包含企业、事业和学校,受制于不同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培训任务不能有效分解落实;

二是各机构在管理部门的“协调”下“协同”,并非主动合作,没有合作机制,也没有积极参与项目设计、联合投标,实际上仅将其列为常规工作;

三是学校不理解项目设计目标,未发挥主动性,仍扮演参训学员的角色,只关注学习任务,校本研修活动分散随意,未形成常态机制。

根据试点项目的部分统计数据显示如下。

第一,试点项目设计培训教师17050人,研修平台实际注册人数33916(7个项目市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总数约为45000人),起到了一定的辐射引领作用。

第二,人均提交资源数为0.3(10178/33916),人均提交作业数为2.0(98238/33916),表明学员仍以完成培训任务为主,没有主动开展协作交流。

第三,大部分资源下载数不超过10次,没有研讨、修改、完善、展示等环节,上传资源也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三、延伸跟踪指导实践

第一,远程培训或混合培训项目,继续使用网络研修平台;

第二,集中培训或置换脱产培训,购买服务使用第三方网络平台;

第三,规模较小的集中培训项目,沿用传统的定期回访、巡回讲座等方式。

实践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一)项目生命周期限制

培训项目管理同样采用“启动、准备、执行、结束”的生命周期,而延伸跟踪指导的设计思路,实际上是希望项目生命周期的“结束”阶段无限期推迟,这显然会增加成本,增加管理和实施的难度。得不到足够重视,没有足够资源支撑,则无法有效落实。

(二)培训项目交叉重叠

教师继续教育考核规定要求教师每年均参加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国培、省培、市县级培训、校本培训项目繁多,难以做到统一规划、有序实施,经常存在连续参加培训、培训内容重叠的情况,教师个人精力有限,难免产生逃避和应付心理。

(三)网络平台各自为政

由于培训项目多、承办机构分散,加上网站建设成本较低,为便于项目管理,各项目普遍采用“一个项目建一个平台”的模式,每次培训建一个平台、每年培训建一个平台、每次培训发一个账号密码,历年历次的培训资源和成果散落在各网络平台中,难以综合利用;“研修日志、专题作业、研修总结”等任务设计模式化、与教学实际脱节,无法引导教师“学中做、做中学”。

(四)本土团队流于形式

教师培训是本土化服务,必须整合当地资源,才能做好延伸跟踪指导。在项目实施初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普遍愿意加入团队,随着培训项目趋向程式化、机械化,成员的积极性逐年下降,“一个教师加入多个本土团队”的情况也越来越多,随着工作量加大、重复工作增多,本土团队已不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四、常态校本研修探索

(一)资源整合

首先要建设省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将其作为混合培训学习、延伸跟踪指导、常态校本研修的统一支撑平台。从教师角度,可以保证各培训项目的学习延续;从资源角度,可以保证各培训项目的集中呈现;从平台角度,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产生信息孤岛。

建设省级研修社区,要坚持“开放、共建”的原则,不能将第三方承办机构的网络平台排除在外,而是要综合评估、多方协调、积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平台底层融合或互通。

(二)培训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培训模式也在从传统的“单向传授”转为“合作实践”,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应以“优质资源建设”为中心,引导教师利用研修社区突破时空限制,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在团队协同实践的过程中,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提高专业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制度激励

推行常态校本研修,涉及学校和教师日常管理和工作习惯和工作流程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需要要先行动起来,再创造条件逐步完善。在初级阶段,通过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配合示范样板校,与评优、评先、职称、工资、效益等挂钩,才能有效激发学校和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随着教师在网络研修活动中不断受益,最终将转化为常态校本研修的自发动力。

基于上述设计,海南省已经完成省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的主体建设工作,提供的服务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为全省教师分配学分账号,用于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学分登记;

第二,设置各培训项目平台统一入口,简化参训操作;

第三,整合博客,用于教师日常工作、工作坊研修和延伸跟踪指导;

第四,开设“课程超市”供教师自主选学,除学习外,教师也可以上传开设自制课程;

第五,建立“同步课堂”资源库,引导教师共建共享;

第六,实行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网络化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国培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扬州大学国培计划阶段成果剪影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远程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