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2017-03-08焦朝霞
■焦朝霞
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焦朝霞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长为大连市发展最为迅速、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但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简单已成为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向高端化发展。大连已经具备了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良好条件,但同时也存在高端化发展的诸多障碍,所以大连要从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引领高端人才集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网络
近年来,大连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长为大连市发展最为迅速、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显现出较为突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多数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仍然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简单已成为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促使低端、简单技术向高端、复杂、精密技术转化,即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是目前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特点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经济贡献逐步增加
近年来,大连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从2002年到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601亿元增加到10993亿元,年均增长2.27%;产值增加值由123亿元增长到2783亿元,年均增长2.56%。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促进大连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对大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总增加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0. 58%提高到2014年的75.29%,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8.75%提高到2014年的36.35%。
(二)政策体系比较完善,高新企业发展迅速
大连市政府为充分发挥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分别涉及高新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人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较为完善的高科技政策体系下,大连市每年都涌现出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奠定了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2015年大连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9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8家。全年技术交易额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截至2015年底,大连市两类科技企业总数达到679家,位居东北各市之首。
(三)高新区快速发展,产业特色较明显
大连高新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立区之本,紧跟国际国内高科技产业发展潮流,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不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创新型特色园区,已经成为国内软件产业聚集度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高新区。
大连市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集中了大连软件园、天地软件园、河口软件园、IBM软件园、华信软件园、海辉软件园等十大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形成了大连特色的“软件园集群”。在发展软件服务外包特色主导产业的同时,大连高新区还大力发展由软件业派生出来的网络、动漫、工业设计、科技金融、教育培训等科技服务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快速发展。
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目前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但是其坚实的产业基础、完善的政策支持和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
(一)具备高端化发展的良好产业基础
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要有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居全市前列。目前,大连市在新材料,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高效节能,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5个重点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0个行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均达到百亿元以上。半导体照明、高档数控机床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大连高新区先后被授予中国唯一的“国家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软件产业集群”,中国首家“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以及中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2013年,高新区荣获“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5年获批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成为全国创新创业的高地。2015年大连获批国家高端轴承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数控机床、核电装备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高新区已经成为大连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大连拥有的良好的产业基础为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拥有高端化发展的政策大力扶持
产业升级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大连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如《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和发展资助办法》、《大连市企业专利补助实施办法》、《大连市科技成果转化补助实施办法》、《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若干意见》、《大连市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为了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先后出台了《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关于实施海外学子尖端人才归国创业工程的若干意见》、《大连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大连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级人才奖励实施细则》、《大连高新区千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配套政策》等。政策的施行为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承接高端化发展的跨国公司产业转移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跨国公司出于降低成本以及获得稳定的政治环境等方面的考虑,进行全球产业分工布局,逐步将生产制造环节以及研发中心、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总部向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升的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东亚地区成为承接转移的重要区域。大连在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会更多地吸收和承接发达国家高新技术的转移,更快地融入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研发体系。截止2014年底,已有110家世界500强在大连市投资设立了244家企业。2014《中国城市外资吸引力研究报告》中指出,大连金州区、瓦房店市入围中国最具外资吸引力县市区前10强。在中国最具外资吸引力国家级开发区评价中,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兴岛经济区也入围10强。外商的投资极大地推动了大连市高端装备制造、融资租赁、服务外包、技术研发、物流仓储等行业的发展。
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障碍分析
(一)企业总体规模不够
产业集聚与企业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某产业的企业集聚程度越高,则在该产业集聚中的企业规模越大。截止2015年底,大连市高新技术企业共679家,总体规模偏小,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大连市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本身规模偏小,导致企业发展受限。就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而言,企业规模的大小是发包方选择接包方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据业内人士介绍,500人的公司规模是进入欧美外包市场的一个基本门滥。截止2015年底,大连从事软件服务外包的企业已经达到1071家。虽然目前文思海辉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软件和IT服务外包企业,员工规模达到2.3万人,东软(大连)有限公司员工人数已接近2万人。但总体来看,大连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据大连软件行业协会统计,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中,员工数量少于100人的企业占80%~90%,员工数量超过千人的企业不到2%,超过万人的仅有1家。所以大连软件服务外包主要以日本为服务市场,过于单一的市场体系,制约了大连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二)高端人才缺乏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引领,但大连市目前高端人才的保有量远远不能满足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需求。尽管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连市特别是高新区实施“人才强市”、“人才强区”战略,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及奖励政策,以人才优势助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并没有改变大连高新技术产业高端人才缺乏的人才窘境。目前大连引进高端人才主要以掌握先进核心技术的高端研发类科研人员为主,但对具备高级经营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不够重视。另外大连还采取聘请海外高端人才来连指导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的合作模式,虽然灵活性较高,但稳定性不足。大连的高端人才存在聚集程度不够、稳定程度不足、结构类别单一等相关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源泉。近几年来,大连虽然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但由于长期科技实力基础薄弱,R&D投入较少,与其他城市相比,大连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总体相对偏低。2015年大连市发明专利授权数量2337件,同期上海的发明专利数量为17601件,是大连的7.53倍,广州的发明专利数量为6619件,是大连的2.83倍。大连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其他城市企业差距悬殊,决定了大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只能处于产业低端。
虽然目前大连已经建立起以ITO、BPO和研发中心三大类型为主的服务外包产业链,但是企业主要是以应用程序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的ITO业务为主。据相关统计,目前大连软件园服务外包企业ITO业务占比依然接近一般左右,BPO业务的比重不足三层,从事研发业务的企业还不到百分之五。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决定了大多数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只能承接重复性、模仿性较强的低端业务。
(四)高新园区企业缺乏根植性
近年来大连市高新园区形成了以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动漫游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为特色优势的高新产业集群,高新园区的产业结构逐步多角稳定化。但是区内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联性较差,区内企业主要是因为各种政策优惠,而并不是因为价值链联结关系而自发聚集在一起的,因此资源整合、技术及生产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较少,难以发挥合作协同效应,造成了“集而不聚”的现象。由于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是“官助民办型”,园区建设突出强调土地开发规模、企业数量、经济规模及经济增长速度,往往用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致使进驻园区的企业为了追逐优惠政策而“流动”,一旦别的开发区有更为优惠的政策,企业便会转移到其他地区,导致企业在集群内生存与发展缺乏根植性。高新园区企业缺乏根植性,自然阻碍了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进程。
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培育领军企业
产业的高端化发展一方面需要大量企业的高度集聚,另一方面需要大规模企业的引领。大连无论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还是从具有领导能力的龙头企业规模来看,与高端化发展的要求都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一方面大连市需要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另一方面要做大做强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培育领军企业,使其在产业高端化发展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大连的本土企业,例如文思海辉、东软、华信等已经具有一定品牌形象和产业优势,可以逐步加快海外并购步伐,进一步扩大自身规模,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而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缔结企业联盟,联合竞标,实现业务和人才资源的集中。在软件服务外包领域,大连企业要与大连市服务外包协会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从而在高端业务接包过程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二)引领高端人才集聚,促进产业升级
“产业发展靠人才”,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化发展必须依靠高端人才。要尽快解决大连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进程中的高端人才短缺问题,需要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要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政府要继续深入实施重点人才引进工程,推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激励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企业要结合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股权、住房、补贴等各种优惠措施引进具有专业技术、语言技能、市场开拓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熟悉国际化企业运作模式,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动态和趋势,掌握国际标准和规范,熟知特定客户要求和价值,具有国际经验以及文化相似性等综合素质的全方位高端人才。
其次要积极鼓励国内人才“走出去”。大连具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将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送到国外进行培训和学习,使其成长为达到国际水平、具备熟练业务技能、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带领大型团队的高端人才。
再次要不断加强本土高端人才的培养力度。要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以企业为核心,政府、高校和科研单位相结合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三)不断增加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切实增加资金投入
首先需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对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的政策扶持。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支持及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补助,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大项目、集成项目和重大载体建设。其次要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的持续增长,积极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同时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信贷政策进行倾斜。再次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发展,鼓励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引导风险投资向创新前端延伸,支持中小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抓好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梳理出技术创新链和创新点,凝练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方向,集中突破。其次,设立重大产业技术专项,在新材料,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高效节能,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领域设立产业重大技术专项,整合各类科技资源,重点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实现重点产业高端突破。再次,加强自主创新资源整合,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高端化发展为核心,搭建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3.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深度与水平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形成集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实验及产业化开发于一体的技术创新联盟。
(四)构建区域创新网络,提高高新园区企业根植性
在高新区,本地企业相互合作从而培育区域创新网络,对于提高企业根植性,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是非常重要的。高新区内,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企业间协作意识不够,法制观念不强,对区域创新环境的责任感不够,导致无法形成有机联系的区域创新网络。在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过程中,应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的集聚,构建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网络。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系统,充分发挥高新区内行业协会等服务机构的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和帮助,促使中小企业的新技术成果迅速商品化,同时避免产品的重复开发。同时,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积极促成高校及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开发咨询。另外,园区应主动搭建一个平台,促成大中型科技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可以以大中型科技企业为龙头,通过产业环节的分解,加强与关联中小企业的合作,增强企业的根植性和竞争力。
参考资料
1.王梓鸣.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学理论.2012.05:98-99.
2.杨华,纪东恺.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C].The ConferenceonWebBasedBusiness Management.2010.
3.杨冰清,江永红,吴晶晶.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2):65-67.
4.凌媛媛.国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总结[J].管理观察,2015(15):24-29.
5.熊季霞,李洁,孙源源,张丽.江苏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与对策措施[J].科技管理研究,2012(14):108-111.
硕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刘桂素
本文是大连市社会科学院2014-2015年度重点立项课题(编号:dlskzd20140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