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也可以如此“偷懒”
2017-03-08湖南省宁远县第三完全小学夏银芳
湖南省宁远县第三完全小学 夏银芳
“预习语文第5课,明日早读课检查,请家长督促并签字。”
开学刚过一个月,我便在小黑板上布置好当天的家庭作业,并将小黑板放在教室外的窗户上,以便接送孩子的家长第一眼瞧见。只是没想到,这么一条普通的家庭作业留言,却引起了大家的哗然。
我从同年级组同事的眼里看到了惊讶和不解,听到了她们的窃窃私语:“一年级的学生懂什么预习哦!这会儿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生的身份呢,哪里管得住自己,这简直是自讨苦吃。”“可能刚从中学调过来,而且以前也没教过语文,不太清楚教小学生与初中生的区别,所以要求高了。”
的确,在大家的眼里,此举真够另类和自讨苦吃的:我们班上有七十多名学生,平均年龄大约6岁。这些孩子基本来自城郊区和周边农村,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连六个单韵母都识记不全。这种状况挺令人担忧的,偏偏我还要“雪上加霜”,以初中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自学,这岂不是“揠苗助长”吗?
在大家的质疑和观望里,说偷懒也罢,急功近利也罢,我并没气馁,继续推行“预习政策”。不知不觉间,第一个学年很快过去。那么,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怎样了呢? 是不是如大家所预料,更加糟糕了?
不,答案是否定的。
在这一年里,我班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要知道,一直排在第一名的语文老师,可是有着三十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老教师。而我,不过是刚刚加入小学语文教师队伍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手。成绩上升的同时,我也完成了从大忙人到“甩手掌柜”的华丽转身。
当然,分数的高低,排名的前后,并不能够完全代表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该班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但是从中,我们却可以清楚看到提早预习的好处。
课前预习从一年级开始便实行,其实并非仅是我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我曾经困惑过,一年级的学生太小不懂事,到底是按部就班一点一滴手把手地辛苦教呢,还是冒一些风险改变教学方法?事实证明,我所作的决策是正确的,努力的方向也是对的。
但是,什么时候让学生开始预习,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多数人认为,预习只适用于中高年级那些年龄大、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至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在处在起步阶段,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而且自控能力弱,若过早布置预习任务,会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从而使他们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
然而,我的看法却恰恰相反,我认为一年级是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最佳“黄金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非常有利于预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一年级学生乖巧,听老师的话,容易服从老师的安排,如果此时老师趁势引导,就可以更早地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参与学校活动的热情度也很高。三是一年级的教学内容难度不是很大,家长们可以轻松地辅导孩子,因而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要求。这样“三管齐下”,还有什么理由担心学生不能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呢?
那么,怎样让一年级小学生快速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呢?根据本人一年来的教学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以背口诀的形式,明确预习要求
一年级的学习任务比较简单,大致可归纳为:会识认生字,会拼写音节,会组词语,写简单句子,能读懂课文,理解全文的大意。所以,我将预习的要求用口诀的形式,让全体学生熟读记背好:“一画圈圈找生字,二写拼音组词语;三分段落读课文,不懂句子标问号。”
这四句口诀其实包含了预习过程的几个步骤。
首先,把每课的生字在课文里圈出来,熟记拼音,并且想办法组词,越多越好,而且是会认会读会写的。然后,把课文所有的自然段,按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出来,这样就能知道全文有多少个自然段。然后再按顺序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全文至少读三遍,直到把整篇课文都读通顺,不结巴也不磕磕拌拌。最后,不懂的地方,用横线加问号标出来,问问父母或者次日到学校问老师。课堂上,我再把这些不懂的问题汇总,先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再一一为他们解惑。
2.课前检查,做到持之以恒
我们都知道,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爱贪玩,经常会忘记写作业。更有家长因为事多繁忙,往往忘了抽出时间督促孩子写作业。到第二天上课时,总会出现那么几个未能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学生。
针对这种现象,我会在第二天早读课之前,安排好语文小组长检查预习情况。那些没有预习的学生,一看到小组长开始检查作业就知道坏事儿了,赶紧拿出语文书,匆匆忙忙地补预习。到上课时,我已经从小组长们那里了解到全班预习的真实情况。随后,我开始亲自进行第二轮的检查,检查完后表扬完成任务的学生,对那些临时乱抱佛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和小小的惩罚。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巩固,学生渐渐由被迫和被动,慢慢变为主动。到后来上完一篇课文,大多数学生便会自觉利用课上空闲时间,进行下一篇课文的预习,不用等到晚上家长不断的催促。因为谁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谁都不想被老师批评啊。
3.逐渐提高预习要求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预习方法后,形成比较稳定的预习习惯时,老师就可以逐步地提高预习要求了。
这样循序渐进,不知不觉间,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便会对学习会更加上心,更加积极,教师也就因此达到了“偷懒”的目的。这样,在次日的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老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全班登时鸦雀无声;或者目光闪烁,左躲右闪;又或者埋头课桌底下做小动作。
中国还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学会自学是目的,预习是手段,填鸭式教学只能让学生被动接受,并没有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的素质学生。如果教师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想“一劳永逸”,那么就要早点让学生学会预习,越早越好。
引导小学生课前预习,不仅会令学生受益终身,也会令我们教师受益不浅。那么,我们还在等什么?心动不如行动,让预习,从一年级新学期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