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2017-03-08尹长丰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能力科技

尹长丰

(合肥学院 旅游系,合肥 230601)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尹长丰

(合肥学院 旅游系,合肥 230601)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服务安徽省地方经济为主的高等院校,只有不断地加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研究,才能更好地培养适用社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高等院校。以专家访谈和实际调查为依据,在掌握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应用型本科高校;安徽省

当前,随着市场化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社会工作岗位迫切需要大量具备一定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社会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创新、发展和文明的需要。大学生毕业后,为了尽快地适应社会工作岗位的需要,更好地完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一定的科技创新训练,培养具有一定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大学生具有创造新思想、新成果、新领域等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手段。

1 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现状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新的主要的培养方向。多年来,国内外大学都在进行不断的探索。纵观国内外研究综述可知,20世纪的中后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先后分别成立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 “本科生研究中心”和“本科生研究办公室”,并开始系统地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并获得了显著收效。同时,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 也开始注重大学生科技创新知识的应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出具有工程师资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

我国学者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也作了大量的研究,王新新基于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从团队规模、团队领军人物、团队文化和团队目标等方面阐述了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与发展策略[2];刘桂云基于加快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思路和措施研究,阐述了地方高校应加强团队交流活动,促进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又好又快地发展[3];张芳芳基于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机制研究,从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模式,建立团队长效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4]。

本文将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研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研究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团队模式和方法,以适用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的创新团队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

具备渊博知识、超强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所具备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对于创新型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1 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团队的成员通常有不同学科、年级、地域和专业等组成,由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目标一致,再加之资深老师的辛勤指导,促使团队中的每位成员为完成团队任务主动学习、独立研究,通过查询资料、自主学习等实践环节,团队成员都能在实践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克服了传统的教学中“你学我教”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极大地提升了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2 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要想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自身优势和整体效应,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与大量的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地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毕业后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才能够更好地适用今后的事业发展,适应今后的社会发展,从而更好的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3 有助于培养创新团队的协作精神

团队创新精神是实现团队创新、团队创新目标的重要保证,只有每位成员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彼此之间的优势与劣势,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团队间合作技能,才能激发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合作精神,提高规范团队内部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行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团队之间的创新团队合作精神。

2.4 有利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各类人才。对于当代的大学毕业生来讲,社会竞争越激烈,团队合作精神越重要,培育团队合作精神,是促使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让大学毕业生具备创新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能使他们在社会交往和工作中更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同时,也才能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更能够与人沟通、与人交往,从而提高大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构建大学生创新团队,都是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主要保证。[5]

2.5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拓宽了他们的学科领域,培养训练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高效学习的能力。大量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大学培养过程中不断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把理论知识不断地运用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活动中去,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科技创新活动就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6]。

3 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建设情况,我们进行了实际调研和专家访谈,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的14所学校,并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78份,回收率为95.6%,通过剔出一些较多空白的无效问卷,最后实得有效问卷462份,实得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92.4%。

问卷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意愿情况;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合作目标情况。通过对样本的回收整理,我们可以得到安徽省应用高校联盟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状况的统计信息如下。

3.1 老师和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通过对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及教师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调查发现,在462 份有效的调研问卷中,参加过创新大赛的大学生只占21.5%;关注过创新大赛,但没有参赛的占48.4%;根本没有这一概念的大学生30.1%。参赛人员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本身创新能力不高、创新条件有限,再加之指导老师积极性不高,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很难取得优异成绩,导致最终不能提交项目,小组初选就被淘汰。[7]

3.2 团队创新目标不明确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47.4%的大学生创新团队成员都是临时拼凑的,没有经过认真的准备和科学的合作意愿和结构,持续合作研究的较少,合作的默契差,没有明确的创新目标。调查发现,只有20.1% 的同学通过固定方式来咨询、联络;有26.3%的同学通过理论课教师的指派来参与国家科技创新活动;还有24.7%的学生是在大赛之前临时被老师抽去组团的。团队组建后,不能形成优势互补,不能通过长期努力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7]

3.3 缺乏科技创新动力的前沿知识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在大多数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只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和学术前沿知识的传授,导致大学生对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和学术前沿知识的掌握和分析理解较少,对学科前沿知识的洞察不足,把握不深,对学术前沿知识的社会有用理解浮浅,导致所提问题陈旧,社会应用价值不高,更谈不上学术创新,从而导致现有人才培养中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状况。

3.4 资金和物质支持不够

科技创新需要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然而,大学生本身不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更谈不上对科技创新进行较大规模的资金和物质支持,导致资金和物资的保障条件不够,因此,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迫切需要资金和物质的“输血”。目前,大学生进行的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资助很少,导致很多有创意的科技创新项目无法开展或半途而废。

3.5 “产学研”一体化程度低

加强对大学生社会需求有效认知的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当前,大学生创新团队大量的创新成果严重脱离了社会的有效需求,创新成果严重偏离了社会实际,导致创新成果很难转化为实际产品,无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互动。导致了大学生“产学研”脱离现象严重,对大学生整体的创新能力培养还十分有限,因此,今后应进一步改善“产学研”脱节现象,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机制建设,提升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5]

3.5 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较少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缺乏完善的创新活动平台和活动模式,造成创新团队活动无法持续永久地开展下去,创新团队活动空间的有限性。再加之,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教育为主,又加之缺乏各种真知灼见的实践教育过程和实验器材、实验场地的限制,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导致即使有良好的创新想法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但是,因为缺少完善的实践渠道,所以只得放弃,从而导致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机会更少等问题。[8]

4 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的路径

4.1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团队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实施团队化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团队,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创作、团队研究等形式完成教学内容,通过团队合作的模式,加强团队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实现团队创新目标;或通过设计一个研究主题和一系列子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定人数限制条件下自由组队,实现实验教学课目标,同时,经过有效分工,独立完成和共同讨论等实现最终目标,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创新团队的建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激情,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的提高。[9]

4.2 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平台组建创新团队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知识的获得和直接经验的积累,这些都需要通过参加各类项目或重大的科技竞赛来获得。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全国性或行业、地区性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项目等重大赛事活动,它们都给组建创新团队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同时,加强对所立项目,进行定期检查,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及时的指导与帮助,从而促进了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本科生科技创新研究项目申报与获批的数量。[9]

4.3 加强创新团队成员的素质培养

组建团队不仅要考虑到团队成员间的年龄、专业、生源的搭配,更要考虑到团队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只有不断地更新团队成员,不断地汲取新鲜血液才会带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实现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团队之间的相互合作,发挥团队个人特长,通过相互学习、鼓励和支持,使团队不断地获得新思想,增强“团队精神”,激发团队科技创新能力。[7]

4.4 以导师各级科研项目为平台组建创新团队

充分发挥导师的各级科研项目平台,不断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安徽省应用型高校在以导师的科研项目为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各专业大学生参与导师各类科研项目的创新机制,推动每位导师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之间的联动效应,充分利用导师的科研平台实现科技创新团队的“传帮带”作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

4.6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资金是创新团队进行项目创作和保证项目完成的重要保证,建立创新团队创作项目建设的资金保障措施,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所有资源,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来源途径,并通过设立专门学校专项拨款、社会赞助基金、创新基金等形式,加大对创新活动的经济支持。同时,对所有的发明专利、竞赛获奖、大学生创新作品及公开发表大学生科研创新成果给予“创新学分”奖励,在助学金、奖学金评定,毕业就业推荐等方面对参加“国家科技创新大赛”并在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予以政策倾斜。通过激励大学生创新团队和创新团队的指导教师等激励措施,推进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10]

4.7 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

搭建校内外创业孵化基地和创新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推动创新团队的创业孵化基地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创新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实现和谐共赢。[7]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模式加大校外实训机会的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和广阔的大学生创新活动空间,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提供更加丰富的平台。增强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将大学生创新团队与校外实训基地融为一体,将培训、科研、教学与生产融为一体,通过承担校企合作的科技创新项目等综合型创新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际创新过程,进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发展素质,以孵化和孕育更高层次的创新团队,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成果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需求。

[1] 郑明涛.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14(24):153-154.

[2] 王新新.科技创新团队的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4,6(3):66-70.

[3] 刘桂云.加快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思路和措施[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9):42-45.

[4] 张芳芳.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机制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7 (1):98-100.

[5] 王小兵.地方高校本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及培养发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6] 唐湘宁.以科技创新活动引领“网瘾学生”回归课堂[J].教学与管理,2012(9):69-70.

[7] 冯 勋,傅玉琴.对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的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8):135-137.

[8] 郭银亚.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思考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16(3):222-223.

[9] 侯文军.当代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途径[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138-141.

[10] 李莉.大学生创新团队对提升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0):190-191.

[责任编辑:文 竹]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 in Anhui Applied Universities

YIN Chang-feng

(Department of Tourism, Hefe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pplied universities in Anhui Province are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ence, only by 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stud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s in those universities, can their talents become more eligible for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interviews of experts and actual investig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ose teams together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makes propositions.

college stud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am; applied university;Anhui province

2017-03-06

2017-04-20

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重大项目(2016jyxm0863)、合肥学院教研重大项目(2016jyzdxm10)、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2016jxtd102)资助。

尹长丰(1969—),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学院旅游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管理。

G642.0

A

2096-2371(2017)03-0109-04

猜你喜欢

应用型创新能力科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科技助我来看云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