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戏剧的“问题式教学”
2017-03-08云南省普洱第二中学
云南省普洱第二中学 杨 倩
戏剧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在丰富学生对历史、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审美人格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高考试题几乎不直接考查戏剧文本,戏剧选文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一直被忽视。
综观近年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有关高中戏剧教学方面的研究总体来说是不大受研究者青睐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它文体而言也是相当少的,特别是把戏剧教学的理论和戏剧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更为稀少。因此,对戏剧文学作品进行相关教学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在此,笔者针对戏剧文学作品提出“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学策略,以期戏剧选文的教学能够得到重视,使戏剧艺术的真正魅力能得以真正体现。
(一)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现状
新课标的要求和高考导向之间的矛盾是戏剧作品在教学中得不到重视的最大阻碍。从课程安排上来说,戏剧文学作品的选编数量相对于诗歌、散文、小说等其他文体来说是非常少的。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只挑选了3个剧本中的片段,分别是《窦娥冤》《哈姆雷特》《雷雨》,安排在必修4第一单元。从教学方法上说,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文学欣赏为主,侧重理论分析,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从教学内容上说,戏剧单元呈现出比其他的文学类文本更大的随意性。总之,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和学生对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和学习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正因为目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局限,才导致学生不能真正体验戏剧的魅力。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人文属性,使其在“教育为人”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义不容辞的义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主体发展,戏剧文学作品教学现状,都迫切要求教师自下而上地建设可资借鉴的教学内容。
(二)“问题式”教学法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发现法”,即“问题法”。他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在创设教学条件、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通过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好的模式同科学方法有联系,它体现着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要善于运用模式,这就是既掌握模式的基本精神,又不拘泥于模式,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模式。”这种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潜能自主发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讲解的弊端,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课标中规定,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当然必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时,要以校情、学情为出发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从具体的文本出发,创设自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抓住契机适当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
(三)戏剧文学作品“问题式”教学方法问题设置建议
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过程,它承担着传承与探索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使命。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应当在教学中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此之上提出自己关于戏剧文学作品教学的问题设置建议。
选入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的三篇戏剧《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涵盖古今中外,按戏剧冲突的性质及效果分类可以归为悲剧。所以,对这个单元的戏剧作品的教学,我们就是回归到悲剧性的本质认识上来。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悲剧教学中,首先要展现主体的价值性,让学生对悲剧形象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然后通过情节分析,发现主体和客体环境的矛盾冲突,揭示客体的毁灭性。
1.展现主体的价值性
任何一个悲剧人物,不论是王公贵族、英雄豪杰、还是闺阁女子、奴隶平民,无一例外地都是有价值的人,否则他们就失去了悲剧性人物最起码的资格。人物的价值性揭示得越充分,他(她)所遭受毁灭给人的悲痛感也就越强烈。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中,要想揭示爱情悲剧,首先要建立起悲剧性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价值感。刘兰芝外形气质佳、勤劳善良、知书达理,焦仲卿与刘兰芝夫妻情深、对待感情忠诚坚贞。基于这样的价值感的分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毁灭”的痛苦。
2.揭示客体的毁灭性
认识了悲剧性人物的价值后,就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体验悲剧性人物被毁灭的悲惨性,从而展现客体的毁灭性。所以,教学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带领学生进入或补充悲剧的情节,去体会每个情节以及每个细节蕴含的深意,去探究悲剧根源——客体环境或对立势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去接近并体验悲剧人物所有的辛酸苦难,对悲剧人物产生与自己相似的认同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获得怜悯、恐惧等悲剧美感。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人。新课程理念下的戏剧教学,应该是以阅读经典戏剧文学作品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鉴赏戏剧的文学性,艺术性,辅之欣赏戏剧、编演戏剧、创作戏剧等教学手段,提高戏剧教学水平,完善学生的审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