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绣娘生存状态的研究
2017-03-08叶华英
叶华英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分院,江苏苏州215009)
关于苏州绣娘生存状态的研究
叶华英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分院,江苏苏州215009)
传统手工艺是中国的艺术瑰宝,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刺绣,苏绣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渐行渐远,传承保护刻不容缓!刺绣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更为重要的是刺绣艺术的最直接生产者——绣娘的培育和成长,通过对苏州绣娘生存状态的研究,希望在大刺绣的背景下,让这个群体有更好的传承和成长,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
苏绣;刺绣;绣娘;传承与发展
一、研究的缘由
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传统手工艺则是中国的艺术瑰宝,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刺绣,苏绣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今天,刺绣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推动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更为重要的是刺绣艺术的最直接生产者——绣娘的培育和成长。苏州人喜欢把本地姑娘称为“小娘鱼”,绣娘——对苏州从事刺绣手工艺者的统一称谓。
2.在大刺绣的概念下,我们应该给予今天的绣娘一个新的定义。根据对苏州镇湖、木渎、跨塘、吴江等地的考查和访谈,我们对于当今绣娘可以做两大分类:一类是80年前出生的,一类是80年后出生的。80年前出生的是当下绣娘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她们从业时间长,技艺娴熟;80年后出生的观念较新,相比第一线的手工劳动者,她们更愿意从事和刺绣相关的设计、管理和销售方面的工作。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后备人才缺乏,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众所周知,人才是文化传承的基础,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当前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树立以技艺人员为本的思想,加强教育训练和人才培养,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因此,对绣娘来说,在充分重视她们生产和生活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她们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艺术审美和创新能力,引导并鼓励她们积极带徒传艺,为苏绣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储备人才,培养好接班人。
所以,怎么合理调动各个年龄层绣娘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能根据个体的需求和技能,让她们各施所长,使绣娘这个特殊的群体不产生断层,这是一个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大刺绣这个产业链可持续健康运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苏绣的传承与发展
绣娘是一个特殊的劳动群体,我们应该把这个群体的历史和现在作为对照来看待今天绣娘的境遇和问题。
刺绣技艺有几千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在各种媒体上,我们常常看到古代女子躲在闺房绣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自己的嫁妆做准备。当时古代的绣花女子大多是官宦人家的大家闺秀,她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而她们当时的刺绣作品也是个人审美和技艺的表现媒介,所以,这个时候的刺绣作品还没有成为商品进行流通。
明代苏州丝织业日趋发达,苏绣成为苏州及周边地区群众家庭副业。清代苏绣生产规模日益扩大,除民间妇女绣制的刺绣和富家闺秀的闺阁绣外,政府还设置了苏州织造衙门,专门为朝廷生产绣品。
新中国成立后,几近萎缩的传统工艺美术生产逐渐得到恢复,苏绣行业按照生产品种的分类分别建成几个专业工厂和刺绣研究所。由于集体生产,分工更细,专业性更强,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提高了专业技艺水平。
刺绣是关于“手”的艺术,在这个几乎完全为女性所主导的世界里,绣娘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也直接关联到刺绣艺术的发展,从做绣娘的那一刻开始,绣娘的生活被固定在绣台和针线中,劳动强度虽然不是很大,但要坐的住、坐的久,长年累月下来给视力和颈椎带来的病患也是相当普遍的,加上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和收拾家务,绣娘的生存状态在社会的整体比较中还是处在劣势,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的一代由于受教育程度提高,思想觉悟的提高和外部世界的冲击,真正能留下来安心做刺绣活的当地年青女孩并不多见。所以,综合以上的论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保护这个群体为出发点,实则是为传承和保护刺绣这一民间艺术而呼吁和呐喊。
1.以绣娘为主体,以多种形式整合苏绣技艺上的传承,提高绣娘的经济地位。传统手工艺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不计工时、具有创造性的手工劳动,“手工”决定了苏绣的价值,苏绣永远不会类似于流水式的批量生产,不论何时何地,市场经济都遵从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数量决定其价值。刺绣艺术的传承之路任重道远,其核心的力量来自于绣娘的言传身教,这种心手相传是一种不足于外人道的默契,植根于绣娘心里和指尖,事实上绣娘的辛苦劳动和收入是不成正比的,从早前的每小时5元到今天的每小时15元,其经济收入水平在社会大众中还是整体偏低的,所以应整合多种劳动方式,协同作业,提高劳动效率,从而增加绣娘的经济收入。
2.以绣娘为主体,通过政府行为挖掘苏绣文化上的价值,提升绣娘的社会地位。虽然说大多数的绣娘学历都不高,但在苏州镇湖近8千个绣娘当中,我们还是欣喜地发现有这样一个群体,通过政府组织与引导、自己长期以来不懈地学习努力,已有10多名绣娘成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这个群体活跃在苏州地区乃至全国甚至是国外,积极地传承刺绣艺术,使这一古老的技艺依然追随着时代,没有消失,值得庆幸。因此政府的主导行为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性,通过政府的引导,在民众中产生积极的舆论氛围,也可能转变为一种时尚和符号,就像丽媛STYLE,从而提升绣娘的社会地位。
3.以绣娘为主体,通过科技手段有效降低劳动强度。科学技术是当下最重要的生产力,大工业生产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物质文明带给我们的喜悦,使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绣品的设计和创意上来。当然其中也可以做一些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和刺绣手作体验活动,以培养现代人对于丝线和绣针的热爱。如在绣品街开办的“101绣吧”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案例,这个绣吧团队人员均来自镇湖与苏州工艺美院订单班毕业的80后年青一代绣娘,她们观念新颖,通过给游客传授刺绣技术,通过互动体验来宣传刺绣艺术和手工文化,与当下流行的“慢生活时尚”不谋而合。
4.以绣娘为主体,通过文化的植入烘托苏绣的艺术价值,培育新一代的复合型人才。文化修养的提升才是刺绣艺术水准提高的本质,当今的竞争其本质是文化上的竞争,苏州刺绣经过千年的发展,在江南吴地文化的浸淫下,“以绸代纸”、“以针做画”,逐渐形成了具有强烈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手工艺珍品,所以,有“精、细、雅、洁,称苏州绣”的说法,这也是植根于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苏州才形成的独有的文化财富,我们应该更好地去整理和挖掘。
5.以绣娘为主体,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做对接,形成大刺绣的创意产业链。今天,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刺绣艺术必须融入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中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如知名设计师杨明洁的设计作品——刺绣座屏就是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来的,视觉清新、简约,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能有效地和现代空间融合,在2016年意大利米兰家具展精彩亮相,使东方传统的刺绣极致工艺与时代有了对话,链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刺绣艺术形式多样,可以在旅游文化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室内展示、文创产品等多领域做产业化的对接和整合,从而发现新的创新点和挖掘新的契合点,共同提高大刺绣这个产业链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进而反哺刺绣艺术。
三、结论
研究苏州的绣娘的生存状态,本质上是研究刺绣艺术的现状,更是研究中国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业化生产不可避免地淘汰了部分传统工艺技能,特别是手工技艺,但传统工艺所散发的艺术美和文化感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消退,在一些领域她已经在悄悄地萌芽了,在“拯救民艺”的呼声下,对于传统刺绣技能的传承和保护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尤为凸显,希望通过本文的呼吁能对中华传统工艺给予更多的重视以及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有力支持,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使其发扬光大。
【1】叶继红.苏州镇湖刺绣产业集群研究.2007
A
1671-3389(2017)04-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