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与尊重创造奇迹
2017-03-08蒋琼艳
文︳蒋琼艳
用真情与尊重创造奇迹
文︳蒋琼艳
曾听过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创造的源泉。”这句话很有哲理,饱含深情。爱与尊重,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尤其对于我现在从事的特殊教育来说,更是弥足珍贵。残缺的听力,导致他们对世界的感知比我们正常人要难得多。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对他们付出更多的爱与尊重。
一、用真情化解聋哑孩子心中的坚冰
我特别喜欢林乃聪在他的诗作里所描绘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才叫好/倘若你作业没完成/倘若你犯了错误/她的教鞭最多只是扬了扬/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让我们明白/并且主动地改正了缺点/这样的老师才叫好;倘若你挨爸妈的一顿骂/倘若你跟同学闹矛盾/她总会知道/悄悄叫你去谈心/帮你解开心中疙瘩/直到你微笑地离开/这样的老师才叫好;她说/我们并不是永远的差生/她说/我们是可爱的/我们是优秀的/我们是聪明的/这样的老师才叫好;谁遇到都会喜欢/特别是我们几个/暗地里都叫她/妈妈”。
正因为老师给予了孩子母亲般的爱,才能换来孩子对老师的真爱。我们的聋哑孩子同样也需要如此的爱。由于聋哑孩子听力的缺失,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与正常人不一样,会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与老师交流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时候,就更需要我们耐心地帮助他们,用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感化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也许要花很长的时间,但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就不是难事。“亲其师,信其道”,如此,才能让他们相信世界、相信未来,才能让他们学会沟通与交往,才能真正地教育好他们。
二、用真爱构建聋哑孩子心中的“巴学园”
对于我们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来说,教育的关键就是要爱学生且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因为要教好聋哑学生,我们往往需要付出数十倍乃至数百倍的精力。很多人认为,在特校上课就是用手比划比划就行了。殊不知一篇课文,普通学生往往读一两遍就能大致了解文本内容,而我们却要带领孩子们读上数十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爱,是很难有耐心做到的。
我们用来自心底的热爱,努力为学生构建心中的“巴学园”。在《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创建者小林校长为他的事业付出了所有的心血,他能听小豆豆不停地讲四个小时,他能在体育运动会上为残疾孩子设计特殊的比赛项目,他可以带孩子们做他们爱做的事……我们也可以向他学习,针对学生的视力优势,用手语、口语结合的方法教学,让他们乐于学习。现在,很多孩子对学校产生依恋,这不能不说是老师真心奉献的结果。
三、用尊重培养聋哑孩子的创造思维
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不仅为初中生肖复兴仔细地修改作文,还认真写下评语。后来,叶老先生还邀请肖复兴去他家做客并提出了对他的期望。叶圣陶先生如此平易近人,尊重一个小小的中学生,这对肖复兴内心的触动非常大,于是,他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不得不说是大教育家为我们做下的尊重学生的示范。
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呢?我们是否也尊重了有着脆弱心灵的聋哑学生呢?古人云:“读书无疑则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聋哑孩子依然需要培养创造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同样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还要加倍肯定他们的质疑精神、肯定他们迸发出的思维的火花。
当我们付出了真心、真情、真爱,这些残缺的种子定会还我们一个奇迹,开出绚丽的花朵!
(作者单位: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