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导致左室肥厚的对比分析

2017-03-08李相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6期
关键词:敏感度心动图左室

李相春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湾沟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白山 134704)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经常会出现的症状[1]。原发性左室肥厚是指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较高,外周血管所受到的阻力增强或造成血容量的增加[2]。给心脏造成一定的负担,长期以往,心脏会发生肥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来本院诊治的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诊断。诊断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提高了左室肥厚的诊断率。对于及早治疗高血压有重要意义,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来本院诊治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观察组3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年龄区间56.4~70.6岁,平均年龄(63.2±3.1)岁,病程(2.1±5.1)年。对照组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年龄区间57.2~71.3岁,平均年龄(64.1±2.7)岁,病程(2.3±4.7)年。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区间、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在为患者运用设备诊断时,嘱咐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方式,呼吸尽量平缓。然后为两组患者进行检测。将两组6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别记录。

1.3 检测判断标准

在临床医学上,判定原定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标准是根据患者的左心室重量指(LVMI)来进行判定的。严格按照诊断标准将检测结果进行分类。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并分别确定超声心动图和常规心电图的敏感度,予以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本次研究对2016年2月~2017年3月来本院诊治的两组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诊断结果如下。观察组34例患者利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一共检测出24例患者患有左心室肥厚。该组的检出率为70.6%。对照组24例患者运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检测出患有左心室肥厚的患者人数为20例。对照组的检出率为58.8%。观察组的左心室肥厚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根据实践分析记录,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肥厚的敏感度是90.83%,心电图检测左室肥厚的敏感度是37.41%。两组的敏感度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医学上,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诊断通常采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来确诊。本次研究对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确诊率和检测的敏感性做出了对比。相比于超声心动图来说,心电图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检测率和敏感度都较弱[3]。但心电图检测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它具有经济方便,可用性的特点。在临床医学上,依然可以作为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它自身的检测率和敏感度较低,不利于原定性高血压患者早日发现自身是否患有左室肥厚,可能会造成患者不能及时进行心肌逆转治疗。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延误。不利于患者对病情进行及早规避治疗。运用超声心动图则能够很好的弥补心电图的这一缺点。能够及早的检测出原定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具有左室肥厚的症状。从而及早为患者进行心肌逆转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对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更利于患者早日发现病情,控制病情。对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患者家属的担忧心理,都更加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1] 刘国宏.常规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病案,2014,(11):79-79,2.

[2] 李聪聪.常规心电图用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7,25(2):62-63.

[3] 徐曼茜.常规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204.

猜你喜欢

敏感度心动图左室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新时代下提高电视记者新闻敏感度的策略途径分析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