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敏感性缺口分析法的中国农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2017-09-07李奇
李奇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基于敏感性缺口分析法的中国农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李奇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中国人民银行从2013年7月开始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自此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制定利率,推进了我国利率市场化。从商业银行风险层面来看,这就意味着利率风险急需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本文首先对利率风险进行相关概述。在充分了解利率风险的相关概念之后,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对中国农业银行2011至2015年利率风险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之后找出中国农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对进一步加强中国农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敏感性缺口分析
一、利率风险的相关概述
(一)利率风险的定义
2004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了《利率风险管理及监管原则》。该原则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做出了相关定义:不利的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收益状况带来的损失。
(二)利率风险的类型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4年颁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管原则》中将利率风险区分为四种风险。重新定价风险也称为期限错配风险,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利率风险形式,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就固定利率而言)或重新定价期限(就浮动利率而言)所存在的差异;基准风险也称为利率定价基础风险,是另一种重要的利率风险来源。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特征相似,但因其现金流和收益的利差发生了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也会使收益率曲线斜率、形态发生变化,即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移动,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也称为利率期限结构变化风险;期权性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时,客户提前支取定期存款或者提前偿还贷款而引起的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动[1]。
二、中国农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
利率风险管理常见的度量方法有三种:VaR模型、久期分析法、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法。利率敏感性缺口法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此法操作起来简单,数据容易获得,结论也容易理解,对数据的要求不高。所以此法多用于衡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本文在对中国农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衡量时也采用此法。
(一)实证分析方法介绍
利率敏感性缺口为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之间的一个差值。下面对敏感性资产与负债、非敏感性资产与负债做出区分,正缺口是指资产减负债差额为正,反之负缺口则指资产减负债差额为负。
敏感性或非敏感性资产负债的分类:利率敏感性资产包括同业拆借、回购协议、浮动利率的定期贷款、大额定期存单、短期投资、短期贷款等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活期存款、短期存款等负债。非利率敏感性资产包括固定利率贷款、长期投资、分期偿还贷款等。非利率敏感性负债包括长期债券、定期存款等长期负债。
利率敏感性缺口(GAP)=利率敏感性资产(RSA)-利率敏感性负债(RSL)。利率敏感性比率=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敏感性缺口呈现正缺口、利率敏感性比率大于1时,表现为资产敏感性。当利率下降时,净利息收入减少,反之净利息收入增加。利率敏感性缺口呈现负缺口、利率敏感性比率小于1时,表现为负债敏感性。当利率下降时,净利息收入增加,反之则减少。
(二)数据获得
利率敏感性资产包含正常贷款,关注贷款,存放和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买入返售款项,投资净额扣除长期股权投资和固定资产类投资的部分。
利率敏感性负债包含活期存款,3个月内以及3个月至1年定期存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资金,向中央银行借款。根据年报整理可得以下数据。
中国农业银行2011-2015年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单位:百万元
中国农业银行2011-2015年利率敏感性指标单位:百万
(2011至2015年农行年报整理得出)
(三)数据分析
1.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2011-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总量为负,这表现出负债敏感性。当市场利率呈上升通道时,资产收益的增长会呈现小于资金成本增长的状况,这种情况无疑会对银行产生不利影响。反之,在利率下降的时候,负缺口则可以享受到净利息收入。由此可以看出该银行规避风险的措施是减小缺口这一消极办法。
2.利率敏感性比率及偏离度分析
从利率敏感性偏离度和缺口率方面来看,中国农业银行的这两项指标长年居高不下。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不平衡会呈现出偏离度过高的状况。总资产承受着较高的风险则会呈现缺口率高。该银行长年是负缺口,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将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三、中国农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利率风险比较集中,业务比较单一
目前,中国农业银行由于中间业务占较小比重,不能对收入做出相应的贡献,银行仍然是靠着存贷款的利率差来增加收入,这就使得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呈现利率高敏感性。中国农业银行长期处于“负缺口”的状态,一旦市场利率上调,银行将会面临较大的损失。银行应增加中间业务量来分散利率风险。
(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机制不健全
我国利率市场化起步晚,长年的利率管制使得身为国有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形成了现今的利率水平和结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农业银行被动的进行着利率风险管理,对利率方向不积极分析,对利率波动反应迟缓。现在我国银行又实施分业经营,加之我国资本市场又不甚完善,长年的金融管制种种原因,都将导致中国农业银行保留着带有计划体制的信贷结构。加之,银行在管理技术和工具方面的局限性,都将使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面临困难。正是因为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不强,所以没有相应的管理组织机制,从而使银行一直面临着高利率风险。
(三)缺乏专业的从事利率风险管理人才
众所周知,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没有相匹配的技术人才,银行是难以做到高水平的利率风险管理。高技术性的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对从事利率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技术方法、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等多方面都有诸多要求。现实往往不如人愿,中国农业银行少有这等优秀人才,大部分的风险管理人员没有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和知识。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只是执行上级下达的利率风险管理办法和策略,并没有对银行风险管理作出大的贡献。高端的风险管理人才是一个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角色。农行这些年利率风险一直未得到降低,缺乏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四)金融衍生产品效用不足,办不到真正构建合理有效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对于利率风险管理工作起步晚的中国农业银行来说,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它所缺乏的。因此还办不到科学有效的应对利率风险,更是办不到对利率风险科学的衡量与正确的评估。即便以上工作都能较好的完成,由于农业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效用不足,就不能做到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来分化利率风险,所以利率风险管理工作也必将无法进行。金融衍生产品往后将是银行分化风险很重要的一个工具。银行应注重开发多种多样的金融衍生产品,让这些金融产品来帮助化解银行利率风险。
四、进一步加强中国农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建议
(一)注重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中国金融业在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在不断加深。但是中国农业银行并没有大力培养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同时没有高度重视利率风险管理。由此,建议中国农业银行注重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方面为了创造出一个好的利率风险管理环境,中国农业银行首先需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充分的重视利率风险管理这一项工作。利率风险管理人员不应局限于利率风险管理,还要熟悉各类风险,银行需要的是全面人才。因此农业银行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并且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让员工在具体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解决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匮乏的局面。
另外一方面,银行还可以引进一些国内外有利率风险管理经验的人才。尤其是聘请一些发达国家的有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从业经验的人才。国外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较为成熟,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吸取精华,加以修改,用于自身,这对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团队的打造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国家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利率传导,渗透于银行的各项业务之中。利率的波动直接的反应在银行的利息收入之上。资金价格、金融工具的定价都与利率息息相关,利率风险已不容忽视。
中国农业银行要注重利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这个体系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即总行层面,总行主要负责风险管理相关事项的统一决策。第二层面则是一个专职负责风险管理相关业务的部门。这一部门主要做好利率风险预测、监控和管制的相关工作。此后体系内各部门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变得更为全面、科学和可靠。
(三)注重利率风险管理流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利率风险的评价、度量、识别和规避是发达国家金融行业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通行流程。
中国农业银行可以学习发达金融市场,建立一个利率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并将之运用于管理之中,并逐步完善。第一,随时学习利率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及时的对利率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更新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使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第二,中国农业银行要随时关注货币政策、市场利率变化,对风险信息要及时搜集和深度剖析,以求全面的掌握金融市场的风险动向,在风险识别和衡量方面能做到又快又准。第三,当风险能被有效识别和衡量时,接下来就是要能做到安全防范和及时处理。面对风险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运用金融工具来合理的分化利率风险。第四,根据中国国情、银行自身状况,量身开发一个风险度量模型。运用模型可以计量模拟各项变量指标变化,呈现该变化对银行带来的影响。
[1]高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研究[D].青岛大学,2005.
[2]陈希娟.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市场,2014,(47):32.
[3]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经济研究[J].经济研究2001,(1).
[4]朱霞.刘松林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金融理论与实践[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2).
[5]欧阳敏.基于市场化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经济,2006,(1).
[6]谷秀娟.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管理研究经济经纬[J].经济经纬,2008.
[7]李春红,董晓亮.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华东经济管理[J].华东经济管理,2012,(4) .
[8]谢云山.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9]刘利.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0]景学成,沈炳熙.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1]顾彦宏.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贸,2013,(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