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常用漢字表」中新增字源于中国文献考研究
——以《说文解字》重文及注释中出现的汉字为中心

2017-03-08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字源异体字说文解字

于 泳

(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一、序言

关于汉字,日本历史上曾出现过“汉字废止论”、“汉字减少论”“汉字拥护论”等几种意见,并从明治至今已有多种“汉字表”问世。民间有明治六年(1873)福泽谕吉的《文字之教》,认为汉字有二到三千文字足矣;以及明治二十一年(1888)邮政告知报社的《三千字引》等。政府机关、审议会等发表的有大正十二年(1923)临时国语调查会的“常用汉字表”(1962字)、昭和十七年(1942)国语审议会的“标准汉字表”(常用汉字2528字、次常用汉字1320字、特殊汉字74字)。但最具规模性的当属日本内阁公布的昭和二十一年(1946)的“当用汉字表”(1850字)、昭和五十六年(1981)的“常用汉字表”(1945字)和平成二十二年(2010)11月31日新的“常用汉字表”(2136字)。

针对改革后的“常用汉字”,中日语言学界都对“新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进行了诸多研究,但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学术界,都将“新常用汉字”研究的重点放在字形、字音、字义及当前学校教育等整体研究方面,以及编写新的常用汉字字典等,而对于新增196个常用汉字在中国古资料中的研究涉及甚少。

通过笔者对日本新增196字与中国《说文解字》中的汉字进行逐一对比,发现有约达77%的汉字同《说文解字》字形相同或基本相同,较之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日本汉字更多保留了《说文解字》中汉字的特点及形状,而且即便与《说文解字》条目中的汉字有所差别的13字,日本常用汉字也几乎采用了《说文解字》中的重文,或者俗字以及或体等。但还有46字没有在《说文解字》条目中出现,对于这些字在当时是否存在,本文将借助《说文解字注》《康熙字典》,以及日本与汉字有关的『大漢和辞典』①『漢字源』②等进行研究探讨。

二、《说文解字》条目中没有出现的日本新增汉字

通过对日本新增196字与《说文解字》逐一进行查阅、核对,下面46字为《说文解字》条目中没有出现的汉字。

旺 臆釜 惧 串窟 桁 舷 勾 乞 拶

嫉袖 拭 芯 腺 踪汰 堆斑 膝 藤

瞳阜 貌 弥辣 璃

“腺”、“匂”、“栃”③在日语中被认为是“国字”,所谓“国字”一般是指日本人在掌握汉字的基础上,分析汉字结构,模仿汉字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汉字。有时也指中国原本已经存在,但日语中表示完全不同意思的汉字④。

除“腺”、“匂”、“栃”三个“国字”外,其他43字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说文解字》重文中的日本新增常用汉字

1. 臆:

肊:胷骨也、从肉乙聲、於力切。臆、肊或从意。

虽然《说文解字》中“臆”字仅存一处,但通过“肊”字“臆、肊或从意”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新增常用汉字“臆”为《说文解字》重文部分的汉字,而“肊”作为当时的主要汉字出现在条目中。

日本『漢字源』“臆”字条中则将“肊”认定为异体字。『大漢和辞典』“臆”字条下有“同肊”的记载,“肊”字条下则可以看到“肊”为小篆,而“臆”为或体。综合以上记述,我们可以看出“臆”“肊”为同一汉字,“臆”原为或体。

2.釜:

《说文解字》条目中虽然没有出现“釜”字,但除在“鬴”重文部分外,还出现在《说文解字》其他12字中,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各字。

鬴:鍑屬、从鬲甫聲、扶雨切。釜、鬴、或从金父聲。

鬹:三足釜也、有柄喙、讀若嬀、从鬲規聲、居隨切。

鬵:大釜也、一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从鬲兓聲、讀若岑、才林切。

鈭:鈭錍、釜也、从金此聲、即移切。

《说文解字》“鬴”中有“釜、鬴、或从金父聲”的记述,在《说文解字注》“鬴”中有“鍑屬也。升四曰豆,豆四曰區。區四曰鬴。从鬲甫聲。扶雨切。五部。釜鬴或从金。父聲。今經典多作釜。惟周禮作鬴”的记载。通过二者“鬴”字描述,我们从“釜、鬴、或从金父聲”部分,可以看到日本新增常用汉字“釜”为《说文解字》重文,较之“鬴”字可以称为新字。此外,《说文解字》其他字解释中出现出现“三足釜也”“大釜也”“釜也”等作为基本注释,我们可以推断出“釜”为当时人们所熟知的汉字。

日本汉字“釜”为“锅”之意,在『大漢和辞典』“釜”中,字义引文中参考《说文解字》,标记为“同鬴”,“鬴”字部分则可以看到“鬴”为小篆,“釜”为或体。

3. 餌:

粉餅也、从耳聲、仍吏切。餌、、或从食耳聲。

餻 餌屬、从食羔聲、古牢切。

通过“”字“餌、、或从食耳聲”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新增常用汉字“餌”在《说文解字》中出现在重文部分。

而日本汉字“餌”基本含义为“饵食;诱饵;食物”之意,作为日本汉字“餌”字词例,“常用汉字表”中列举了“好餌”(好饵,香饵;利益)、“食餌”(食物,饮食)、“餌食”三例。在『大漢和辞典』字体图片中“”为小篆,“餌”为或体,字义中有“本同”的记述。

4. 嫉:

㑵:妎也、从人疾聲、一曰毒也、秦悉切。嫉、㑵、或从女。

《说文解字》中有关“㑵”的记载,仅此一处,“嫉”也仅出现在此处重文部分。日本『漢字源』中则记载“㑵”为“嫉”的异体字,大正十二年(1923)的“常用汉字表”中也出现“嫉”字。但『広漢和辞典』“㑵”字条里有“=嫉”的标记,并在“解字”下面可以看出“㑵”为篆文,“嫉”为或体。由以上各资料可以推断出“嫉”“㑵”为同一汉字,“嫉”原为或体。

5. 遡:

泝 逆流而上曰㴑洄、㴑、向也、水欲下違之而上也、从水㡿聲、桑故切。遡、㴑、或从朔。

日本史料编纂所异体表字中认定“溯”为“遡”的异体字,但在日本广泛使用的词典『広辞苑』中,作为「さかのぼる」的汉字,却同时出现“遡”、“溯”、“泝”三种汉字,说明“常用汉字表”制定之前,此处三字均在使用。不过从其排列顺序分析,可以看到“遡”较为常见。而且“遡”、“溯”、“泝”在『漢字源』中,也均有“追溯”的意思,并且“泝”、“溯”字条里均有“同遡”字样,“遡”字条里则有“同溯”的说明,通过以上各资料,我们可以判断出“遡”“溯”“泝”三者可以通用,但“遡”较之“溯”更为常用。

此外,『大漢和辞典』“遡”字条下可见“同㴑”的记载,“泝”字条下则有“㴑”为小篆、“遡”为或体的记述。基于以上中日各资料可以得出现代日语常用汉字“遡”同《说文解字》中的“㴑”字,但“遡”出现在重文部分,且为或体。

6. 袖:

褎:袂也、从衣聲、似又切。袖、俗褎从由。

通过“褎”字处“袖、俗褎从由”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新增常用汉字“袖”为《说文解字》重文。此外,由于出现“袂也”“俗褎从由”二处,我们先看一看《说文解字》中的“袂”“褎”二字。

袂:袖也、从衣夬聲、彌弊切。

褢:袖也、一曰藏也、从衣鬼聲、戶乖切。

通过以上二字,我们可以看到“袂”“褢”二字中均出现“袖也”,由此可以推断出“袖”为当时人们所熟知的汉字,换言之可以说是当时的常用汉字。《康熙字典》中也有“《廣韻》亦作褏、褎”的记载。

而在『大漢和辞典』“袖”处,有“同褏”记载,在“褎”字字体处则显示“褎”为小篆,“袖”为俗体。

7. 貌:

“貌”在《说文解字》中没有出现,但“皃”字有如下记载。

皃:頌儀也、从人白、象人面形、凡皃之屬皆从皃、莫教切。䫉、皃、或从頁、豹省聲。貌、籒文皃、从豹省。

从上面可以看到“貌”字出现在“皃”的重文部分,为“籒文”。

日本『漢字源』“貌”字条下则认定“皃”“䫉”为异体字。『大漢和辞典』“貌”字条解字部分显示“皃”为篆文,“䫉”为或体,“貌”为“籒文”,同时“貌”字有“同皃”的记载,“皃”处则有“同貌”记载,可见“貌”“皃”为同一汉字。通过以上各资料可以看出现在被认为是异体字的“皃”字原为篆文,“貌”为“籒文”。

(二)《说文解字》注释或增补中的日本新增常用汉字

以下各汉字在《说文解字》条目及重文中均未出现,但这些字或在注释中出现,或在徐鉉校订版增加的注释部分出现。

1. 拭:

㕞:拭也、从又持巾在尸下、所劣切。

幡:書兒拭觚布也、从巾、番聲、甫煩切。

㡨:拭也、从巾韱聲、精廉切。

瀎:滅皃、从水蔑聲、莫達切。

㨷:拭也、从手堇聲、居焮切。

《说文解字》“㕞”及“㡨”“㨷”字解说中均出现“拭也”二字。“拭也”作为三个汉字的注释出现,可见“拭”在许慎撰《说文解字》当时属于较为常见、且被大众所熟悉的汉字。

2. 堆:

:小也、象形、凡之屬皆从。臣鉉等曰、今俗作堆、都回切。

《说文解字》中有关“堆”的记载,仅此一处,且出现在徐鉉增加的注释部分⑤。日本『大漢和辞典』“堆”处也引用《说文解字》字例记载为“原作”,“”处则有“堆的本字”的记载。

3. 膝:

厀:脛頭卪也、从卪、桼聲。臣鉉等曰、今俗作膝、非是、息七切⑥。

根据《说文解字》出版说明⑦,可以看出“膝”出现在徐鉉增加的注释部分。“厀”在日本史料编纂所异体字表及『漢字源』中均被认定为异体字,在大正十二年(1923)“常用汉字表”及昭和十七年(1942)“标准汉字表”中的“次常用汉字”中“膝”均有出现。『大漢和辞典』“厀”为小篆,“膝”字条下有“厀的本字”的说明;『広漢和辞典』“膝”解字部分可以看出“厀”为篆体,还有“膝为俗字”的解说。通过以上各资料可见“膝”原为俗字,“厀”为本字。

4. 訃

赴:趨也、从走、仆省聲。臣鉉等曰、春秋傳、赴告用此字、今俗作訃、非是、芳遇切。

通过上面《说文解字》可以看出“訃”在“赴”徐鉉增加的注释部分出现。『新しい国語表記ハンドブック』(第六版)中显示词例为“訃報”(讣告),由《说文解字》“赴”字中“春秋傳、赴告用此字、今俗作訃”可以看出,“訃”原作“赴”。《康熙字典》“訃”中也有“《集韻》通作赴”的记载。

5. 慄

惴 憂懼也、从心耑聲、詩曰、惴惴其慄、之瑞切。

㤨 戰慄也、从心共聲、戶工切、又工恐切。

日语“慄”字为“战栗,颤栗,不寒而栗”等意,在『新しい国語表記ハンドブック』(第六版)中显示词例为“慄然”“戦慄”,《说文解字》“㤨”字注释中也出现的“戰慄”二字。由于“慄”字出现在汉字注释中,可以推断出“慄”应该为当时较为常见、或常使用的汉字。《康熙字典》中“慄”字有“《爾雅 釋詁》懼也”的记载,《说文解字》“懼”中记载为“恐也、从心瞿聲、其遇切、古文”的记载。除此之外,“懼”字还作为注释出现在“嘵”、“愯”、“悼”、“恐”、“慴”五字中,并以“懼也”形式出现,“危”字中有“在高而懼也”;“惴”字中有“憂懼也”解释部分,都可以看出“懼”含有“惧怕”之意。

通过以上词例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说文解字》时,表示“惧怕”之意的汉字,“懼”较之“慄”更为普遍,但“慄”字也已经存在并属于人们较为熟知的汉字。

(三)《说文解字》原为其他汉字的日本新增常用汉字

1. 惧:

《说文解字》条目以及重文等处均未出现“惧”字,日本『大漢和辞典』也未查到“惧”字。但 “懼 ”在《说文解字》中共出现十二处,除“懼 、 恐 也、从心瞿聲 、其遇切、古文”之外,还作为注释出现在“嘵”、“愯”、“悼”、“恐”、“慴”五字中,并以“懼也”形式出现。

“懼”在日本史料编纂所异体字表中没有出现,但『 漢 字源』中记载“ ”“懼”为“惧”的异体字,昭和十七年(1942)“标准汉字表”的“次常用汉字”一栏中,记载的不是“惧”而是“懼”字。『 大漢 和辞典』中没有出现“惧”字,但在“懼”字中可见“懼”为小篆,“”为古文的记载。『 広 漢和辞典』“惧”字中除有“惧”为“懼的俗字”解说外,还有“懼的简化字”的说明。由以上各资料综合分析,可以看到“懼”为篆体,“惧”为“懼的俗字”。

『漢 字源』“斑”条目中“辬”作为异体字出现,日本史料编纂所异体字表以及『 広 辞苑』、大正大正十二年(1923)“常用汉字表”及昭和十七年(1942)“标准汉字表”等各类“汉字表”中均未出现。『 大漢 和辞典』“斑”字解说中有“ 同 辬 ”、“辬”字条下有“斑的本字。《正字通》斑、本作辬 ”的说明。『 広 漢和辞典』“斑”字解说中有“=辬”之处,在“辬”字条解说也出现“=斑”之处。在《说文解字》中记载“斑、駁文也、从文、辡 聲 、 布還 切”。由以上各资料可以推断出“斑”字源于“辬”字。

2. 斑:

3. 喩:

嗙:謌聲 、 嗙 喻 也、从口㫄 聲 、 司馬 相 如說 、淮南宋蔡舞嗙 喻 也、補 盲切。

此处虽然出现“嗙喻”二字,但意思为“古代舞曲名”,与日语汉字“喩”⑧没有关联。《康熙字典》“喩” 解释中有“《廣 韻》 本作諭 。 譬諭也,諫 也。”,而《说文解字》“諭 ”处则为“告也、从言俞聲 、羊戍切”, 清 代段玉裁『說 文解字注』“諭 ”处为“告也。凡曉 諭 人 者,皆舉 其所易明也。周禮 掌交注曰。諭 ,告曉 也。曉 之曰諭 。其人因言而曉 亦 曰諭 。 諭 或 作喻。从言。俞聲 。羊戎切。四部”,由此可见“喩”原作“ 諭 ”,是由“諭 ”演变而来。

4. 乞

蟘:蟲 、 食苗葉 者 、吏乞貸 貸 生 蟘 、从虫从貸、貸 亦聲 、詩 曰 、去其螟蟘 、 臣鉉 等曰、今俗作乞、非是、徒得切

“乞”字仅存在“蟘”一字解说中,《康熙字典》“乞”中则有“《鄭 樵 通 志》气,氣 也。因聲 借爲 爲人 之乞,音氣 。 因人 之義 , 借爲 求人之乞,此因借而借也”的记载,可见“乞”可能源于“气”,但未有相关论文。

『大漢 和辞典』中显示“气”为“乞”的小篆体,但“气”在《说文解字》中为“气、 雲气也、象形、凡气之屬 皆从气、去旣 切”,无“乞”之意。

(四)其他汉字

除以上十六字外,《说文解字》还出现“阜”“弥(彌)”字。但在现代日语常用汉字中,“阜”一般作为日本都道府县中的“ 岐阜県 ”出现,没有其他具体词例。《说文解字》中也仅出现“驖□馬赤黑色、从馬聲 、 詩 曰 、四驖 孔 阜、他結 切”一处。

此外,作为《说文解字》⑨反切,“弥”出现在“”、“麪”、“愐”、“㥝”四字、“ 彌”出现在“謐”、“偭”、“面”、“沔”等十个汉字的读音中。

而“曖”“唄”等25字则为《说文解字》条目及字义,或反切中均未出现的汉字。具体如下:

曖 彙 唄 旺 顎 串 窟 桁 舷勾 埼 拶 呪 芯 踪 汰 綻 捗 藤

瞳 鍋 辣 璃 暸 瑠

这些汉字,《康熙字典》中均引用很多文献,进行一一解说。“彙”在《康熙字典》中有“蟲也”的说明,此处引用《说文解字》部分,但日语“彙”字在现代日语中完全没有“虫子”的意思,在『新しい国語 表 記 ハンドブック』(第六版)中显示词例为“語 彙”,同汉语“词汇”意思相同。“匯”在《说文解字》中记载为“器也、从 匚淮聲 、胡罪切”,日本『 大漢 和辞典』也基本同《康熙字典》。对于“彙”、“ 匯”二字的使用及演变,将作为我今后的课题进行详细的研究。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日本新增46字在《说文解字》中的探讨,基本上可以看到这些汉字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腺”“匂”“栃”在 『 漢 字源』中明确标记为国字,即日本人创造或具有独特使用的汉字。

其次,《说文解字》条目中没有出现,但在《说文解字》重文中出现的“臆”、“釜”、“餌”等七字,现在都作为日本常用汉字在使用,而这些汉字基本为或体,或者为俗字,或者为籒文,而且现代日语汉字并非均采用笔画较少的汉字。对于《说文解字》注释或增补中的日本新增常用汉字,如“拭”、“堆”、“膝”等五字,由于出现在徐鉉 补释,或者作为解释当时汉字的常用字,这些字也基本为俗字,或者为或体。而这些汉字的本字,即在《说文解字》条目中出现的汉字,现代日语中则基本作为异体字处理。

此外,还有属于由《说文解字》其他汉字演化而来的汉字,或者《说文解字》条目及重文、注释外均未没有出现的汉字,这些汉字则在《康熙字典》有详细解说,对于这些字,我将结合中日史料,围绕《康熙字典》进行详细研究。

注释:

①『大漢和辞典』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汉日辞典,以诸桥辙次为代表,花费数十年才得以完成。该辞典字头除汉字正字外,兼收俗字、简写字以及日本的国字等。这本辞典以殿版《康熙字典》为中心,不仅用日语解说中国古汉语,还参考了《说文》、《玉篇》、《广韵》以及《中华大辞典》等中国辞书,并引证了大量的中国古籍编著。

② 『漢字源』(藤堂明保等,学习研究社,昭和63年11月10日出版发行)可以说是现代日语汉字辞典。该辞典依据日本“常用汉字表”及“人名用汉字别表”中的字体,将部分“常用汉字表”以前的旧字体标注在〔 〕里,还将部分康熙字典体作为异体字处理。

③ 此处三字是根据『漢字源』(藤堂明保等,学习研究社,昭和63年11月10日出版发行)得出的结论。

④ 参考『ブリタニカ国際大百科事典』。

⑤ 增加注釋。原著未備者,更爲补釋;时俗訛變之别體字舆《说文》正字不同者,亦詳辩之,皆題「臣鉉等曰」爲别。間引李陽冰、徐鍇之説,亦各署姓名。

⑥ “臣鉉等曰、今俗作膝、非是、息七切”为双行小字。

⑦ 徐鉉校订版《说文解字》。

⑧『新しい国語表記ハンドブック』(第六版)中显示词例为“比喩”。

⑨ 徐鉉校订版《说文解字》。

[1]〔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撰,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

[2]諸諸諸次・鎌田正等著,『広漢和辞典』[M].东京:大修館館店,1982.

[3]諸諸諸次著,『大漢和辞典』[M].东京:大修館館店,1986(修訂版).

[4]藤堂明保・ 松本昭・ 竹田晃,『漢字源』[M].东京:学習研究社,1988.

[5]〔漢〕許慎撰、〔宋〕徐鉉校订,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4.

[6]加藤正信,「各種漢字制限案および現「常用漢字」をめぐる諸事項一 覧 表」(付録2)『漢字と国語問題』[M].东京:明治館院,1994.

[7]国語研究会研修,『現行の国語表記の基準』(第六次改定)[M].东京:株式会社ぎょうせい,2002.

[8]三省堂編集所,『新しい国語表記ハンドブック』(第六版)[M].东京:株式会社三省堂,2012.

猜你喜欢

字源异体字说文解字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探寻字源妙处多
常用隶书异体字表(二)
随文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