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朝诗人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及现实意义
2017-03-08刘焕芳
刘焕芳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丹东分校,丹东 118000)
浅析唐朝诗人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及现实意义
刘焕芳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丹东分校,丹东 118000)
唐代中期著名诗人顾况(727-815)。字逋翁。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纵观顾况的一生,诗歌书画都很擅长,才高八斗,但官职一直较低,做过著作郎,顾况的诗歌对权势贵人充满鄙视和嘲讽,曾经被贬发落饶州参军。顾况看透官场的尔虞我诈,在晚年信奉道教,隐居在风景幽美的江苏省茅山。顾况特别关心底层百姓的生活疾苦,有《华阳集》传世。《公子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王孙有权有势公子的娇宠豪奢靡靡生活。对王孙公子的荒淫生活给予深刻的揭露和鞭挞。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的内容实质和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天反腐倡廉的文化建设,对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启迪和影响意义深远。
顾况;轻薄儿;面如玉
《公子行》是唐代中期著名诗人顾况创作的一首七言歌行。该诗歌的内容大都描写官僚、达官贵人、纨绔子弟的奢侈糜烂生活。该诗按时间顺序,集中勾勒出公子哥在一天中的沉溺酒色的穷奢极侈的生活,一个追求享乐、浅薄之徒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刻揭露了达官贵人子孙的寻欢作乐、淫荡奢侈的糜烂生活。全诗以奇特的想象、典型的细节和精妙的比喻塑造人物形象,造语新奇,笔锋犀利,风格冷峻。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自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以后,社会风气败坏,上层社会生活极其奢靡。这首《公子行》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一、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的内容
原文意思是:轻佻浮薄的纨绔子弟面色像白玉似的,京城路上春风缠绕着骑的马足。马鞍上有飞鹘的刺绣双脚踏着金蹬,雪白的长衫紧扎在犀牛皮腰带里。茂盛翠绿的槐树在道路两旁,每一节的马鞭都镶嵌着珊瑚金光星灿。喝得脸红脖子粗,大街上横冲直撞推搡扒拉治安官员往前走。从早晨出去玩乐一直锣鼓咚咚不断,晚上游玩回来才能断绝鼓声。进得门后轻薄儿不肯自己走上厅堂,月色中由美人搀扶着才登上台阶。
整体赏析:此诗首句点出人物,以“轻薄儿”三字,一语击中地概括出了纨绔子弟沉溺酒色的特性。“面如玉”一般形容女子面目娇美白里透红,这里用来描画“声色犬马”中的轻薄儿,揭露和讽刺意味深长。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在去往京城的路上,公子哥儿灯红酒绿,花天酒地,春风得意。再看看公子哥骑的马和衣饰:坐的马鞍绣有飞翔的鹘鸟,脚踏所蹬金光耀眼,长衫是绸缎绣花,腰带是名贵的犀牛皮。一个衣冠光鲜、意气骄横的纨袴儿形象跃然纸上。
中间,更是进一步刻画出轻薄儿的狂妄奢侈。一、每一节马鞭都镶嵌着晶莹剔透的珊瑚,在绿树成荫的道路两旁,目中无人,寻欢作乐,堪比璀璨夺目的明珠照耀夜空。二、是“背拉金吾”,写这位轻薄儿公子酒气熏天,凶光毕露,一群家奴紧跟其后,在大街上目中无人,飞扬跋扈,为所欲为,根本不把维持治安的官吏金吾放在眼里,一把推搡开去,放肆骄横至极。
结尾四句,进一步写公子寻欢作乐、荒淫无耻、昼夜不分的浪荡生活。末句更以由丽人扶入内室的细节,将其腐朽生活揭露无遗。全诗以出游始,以归家结,通过轻薄儿公子一天内的糜烂生活,集中概括了所谓上层的声色犬马的腐朽生活,从一个侧面深刻的揭露了中唐时期上层社会的腐朽和腐败。
顾况的<公子行>全诗只“轻薄儿“三字是作者的直接评述,全用事实说话。顾况的全部想法在字里行间得到充分体现。如首句中的“面如玉”三字,暗示出这位公子哥儿一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生活。作者先写轻薄儿的美,再写轻薄儿醉眼迷离的丑,美丑对比,给读者留下了一个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纨绔之弟形象。讽刺对比揭露到位。末句的“入门不肯自升堂”的“不肯’二字,勾画出轻薄儿在美人面前的丑恶嘴脸真是入木三分。顾况不失为与众不同的讽刺大师。
《公子行》这首诗,想象丰富,细节周密典型,比喻十分贴切,人物形象非常鲜明。顾况的一针见血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名家对顾况《公子行》的高度评价
宋代范晞文《对床夜语》:张祐《公子》诗云:“红粉美人擎酒劝,锦衣年少臂鹰随。”公子之富贵可知已。顾况云:“双镫悬金缕鹘飞,长衫刺雪生犀束。”不过形容其车马衣服之盛月。然末句云:“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气象不侔矣。
皇甫湜曾说顾况“偏于逸歌长句,骏发啅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顾况诗集序》)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绝有意致。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公子行》尚可观,如“红光拂拂酒光凝,当街背拉金吾行。朝游冬冬鼓声发,暮游冬冬鼓声绝。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如见膏粱纨裤之状也。
三、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的现实意义
腐败世风与王朝灭亡。(仅具古代秦朝和西汉两个例子)
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了统治者的种种腐败,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金钱至上、权色交易、享乐第一、也就不限于官吏,不良之风波及整个社会,价值观严重扭曲,两级分化,贫富不均,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势必引发社会不安动荡,百姓揭竿而起,最终导致统治王朝的分崩灭亡。
秦二世时,从上到下,腐败透顶,最终灭亡。汉初思想家陆贾已经看到了这一点:“秦始皇骄奢靡丽,好作高台榭,广宫室,则天下豪富制屋宅者,莫不仿之,设房闼,备厩库,缮雕琢刻画之好,博玄黄琦玮之色,以乱制度。”《新语•无为》。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唐纪十八》上元元年。
西汉时期,整个腐败风气愈演愈烈。武帝时期严安曾上书称:“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调五声使有节族,杂五色使有文章,重五味方丈于前,以观欲天下”说到底这还是受到统治阶层腐化影响的结果。西汉衰亡有多种因素,但腐败世风是其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钱至上,人们丧失了忠信道德廉耻,这些社会正常运转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这样下去,明朝灭亡是必然的了。
首先生活靡腐是权力腐败的根源,权力腐败是生活靡腐的体现,狼狈为奸,相辅相成。这些腐败一经蔓延,像流行病毒一样扩散开来,决堤洪水,统治王朝瞬间坍塌。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面对种种腐败也总结出深刻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历代远有卓识的明君、官吏、文人》严以律己、公私爱憎、惩罚分明、以民为本。反腐廉政也深刻影响着社会风气。中国历史上通过史著、书籍、文书、戏剧、小说、诗词、民歌民谣等各种形式宣传教育。形成了广泛深入的廉政社会文化,弘扬正气,鞭挞丑恶。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同时,廉政文化建设也日益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中国古代诗歌中包含了很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后世的最珍贵的财富,最宝贵的遗产。
本人衷心希望能通过对诗人顾况的七言歌行中《公子行》内容、特点和现实意义浅显的探讨,对当代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有所启发、借鉴和裨益,使中华民族全社会充满正能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59.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86-387.
[3]张国动等.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6.
(责任编辑: 丰华涛)
I02
A
1007-421X(2017)02-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