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2017-03-08杨珊珊
杨珊珊
(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贵州 黔南 558300)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发病后需住院治疗,并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但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加之发病方式、临床改变等存在差异,导致护理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在分析安全隐患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制定预防性的护理对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保障患者住院安全。因此,本院回顾性分析了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护理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剖析原因,制定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322例,男184例,女138例;年龄55~83岁,平均(62.43.3)岁;脑梗死231例,脑出血91例。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头颅CT、MRI等检查确诊,病历资料完整,排除伴有严重心脏病、心肺肾功能严重衰竭、肝炎患者。
1.2 方法
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护理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分析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针对护理安全隐患类型及其原因,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预防性的护理对策。
2 结 果
经分析,322例患者中,8例发生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2.5%,其中,导管滑脱3例,静脉炎2例,压疮1例,跌倒1例,误吸1例。
8例发生护理安全隐患患者中,2例因药物因素引起,占25.0%;1例因环境因素导致,占12.5%;3例因护理人员因素导致,占37.5%;2例因患者自身因素导致,占25.0%。
3 讨 论
3.1 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原因
3.1.1 药物因素
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时,脱水剂、血管活性药物、高浓度营养液均比较常用,这些均会较大的刺激血管,同时,疾病因素、年龄因素等相关因素的存在,使静脉炎发生风险提高,本研究中,因药物因素引起护理安全隐患的患者共2例,均为发生静脉炎。
3.1.2 环境因素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病房、卫生间等为患者经常活动的地点,病房内的灯光或光线较暗、地面不平整、物品摆放位置不恰当时,会增加患者跌倒、撞伤等事件的发生几率,同时,清洁人员清扫地面时未能擦干水迹、卫生间内未设置扶手及防滑设施、病房未设置围栏等均会提高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较易造成患者坠床、跌倒等。
3.1.3 护理人员因素
老年脑卒中患者病情复杂,易发生变化,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导致其对患者病情疏于观察,未能及时的发现异常情况;部分年轻护士缺乏充足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安全意识薄弱,工作中未能良好的防范;护理人力资源缺少,排班制度合理性差,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1]。
3.1.4 患者自身因素
老年脑卒中患者因年龄较大,逐渐的减退生理机能,表现为反应迟钝、控制自身能力降低、行动迟缓、全身平衡功能变差等,不安全事件较易发生;再加上受到疾病的影响,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存在,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提高。
3.2 护理对策[2]
3.2.1 强化安全意识
定期培训护理人员,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特点,宣传安全知识及风险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意识,培训过程中,可利用典型的医患纠纷事件作为案例,促使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得到强化,自觉的在护理工作中预防护理不安全事件,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3.2.2 树立服务观念
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必须要良好的沟通患者家属,将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告知患者,嘱咐患者家属尽量24小时陪伴,无法陪伴情况下可请护理人员帮忙,降低护理安全风险。定期检查患者输液部位、受压部位情况,预防压疮、静脉炎的发生,同时一旦发生压疮或静脉炎,治疗及时实施。
3.2.3 健全护理质量监控体制
病房责任护士要具体安排,并明确其所承担的责任,促进其责任感的提升;详细记录患者每天使用的药物名称、剂量、方法等,妥善保存;一对一带教新进护士,培训与考核定期进行,合格后方能正式上岗,参与到患者护理中。
3.2.4 改造病房环境
保持地面平整,病房内光线充足,避免过良或过暗,设置小夜灯,便于患者夜间使用;尽量将患者安排到带厕所的病房中,厕所中采用坐式马桶,并设置扶手、防滑地垫等,预防患者跌倒,保证患者安全;围栏加在床边,防止患者坠床;嘱咐清洁人员清洁地面过程中不可留有水迹。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多种因素均能引起护理安全隐患,护理人员要在护理中加强预防,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1]蒋永会,尹建华,张莲花,等.自护理论安全教育对脑卒中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37(19):3036-3038.
[2]孙丽淳.老年患者脑卒中的安全措施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