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

2017-03-08张凤婷

关键词:应用型实训理论

张凤婷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英语旅游系,四川 都江堰 61184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

张凤婷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英语旅游系,四川 都江堰 611844)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酒店管理与服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科学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保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学生“学”和“做”融为一体、教师“教”和学生“练”融为一体,从而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技能,顺利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

随着国家旅游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几乎都办有酒店管理专业,都将既懂得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又有很强酒店管理与服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如何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各高校都有自已不同的做法,但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大家共同的认识。然而发展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酒店行业普遍反应高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学知识未能结合酒店实际,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精神差,既用不上,也留不住。究其原因,还是高校的教学出了问题,归根到底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出了问题。本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视角,针对目前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科学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作一些探讨。

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涵义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什么,有什么涵义?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的专家学者在以下两个方面形成了共识:第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是指学校教学的知识与企业实践所运用的知识是一致的,是一个整体。学校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过程来构建知识体系,企业为这个知识体系的应用和实践提供平台,无论学校传授的方式如何以及知识表现的形式如何,由于学校和企业构建知识的基础是一样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有机统一。第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校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和企业,学生在老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协助下,边学边做,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使两者相互补充,紧密配合,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体系与酒店工作内容脱节现象严重

在目前的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建构中,大都还是强调教学知识的学科性和系统性,对所教知识与酒店工作任务、酒店工作任职能力的关联性了解不够,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学了多少、掌握牢不牢,知识呈现的方式、标准、描述特点以及考核也均带有明显的传统教育特征;[1]而酒店行业岗位履职知识带有明显的碎片化、场景化,强调实用(如“会做什么”、“能不能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2]由于学校与酒店在知识体系构建基础和对学生要求上存在差异,造成了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学习后,在企业实践时不易将所学知识和具体工作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的现状。

(二)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严重

在当今,许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没有很好的结合我国酒店业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实际需求来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片面认为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技术能力的培养,把实践教学孤立起来,较少考虑理论教学,从而忽视了酒店管理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学生主要精力和时间都耗在实训室。由于基础知识与技能不扎实,使不少学生到酒店实习感到无所适从,在工作岗位上缺乏发展后劲。本科院校又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管理操作能力,把实践教学仅作为理论教学的依附存在体,没有统筹安排、单独规划;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局限于学科理论再现重复式的验证,应用型训练偏少[3]。更有甚者连实践教学场所也不完善,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由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上述两个脱节现象,严重阻滞了专业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导致出现了学校学生就业难、酒店行业专业人才难招的两难局面。基于此,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成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当务之急,是必要的、可行的。酒店管理专业只有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才能减少理论课之间、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课程之间的配合更密切,知识的衔接性更强;才能借助学校的资源优势,把课堂搬进酒店,以任务为驱动,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使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够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真正成为酒店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三、酒店管理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根据酒店工作任务过程的需求构建一体化知识教学体系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总体指导下,通过对酒店企业各岗位进行分析、提炼与整合,按照酒店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构建知识体系,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目标。根据酒店业发展情况以及酒店需求状况看,酒店主要有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三大职业岗位群,因而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建构就要围绕这三大岗位群所需知识和任职能力进行。

虽然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所区别,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深度与广度都也有所差异,但就知识体系及其具体内容来说是没有差异的,都是基于酒店实际工作任务与过程,它们之间是相通的,成体系的。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构建一体化的专业知识体系是很好实现的。通过对酒店各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的分析研究,酒店管理专业一体化知识教学体系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模块:人文素养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管理营销知识和横向拓展知识。酒店管理管理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通过人文素养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职业意识、服务意识、心理素质、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职业素养;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二)根据酒店工作能力的需求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酒店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酒店职业岗位群及其所需的专业能力,使“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满足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酒店主要有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职业岗位,所需专业能力包括:前厅服务能力、客房服务能力、餐饮服务能力、营销能力、中基层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投诉处理能力、英语听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礼仪修养与人际交往能力等。因此,为了有效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对应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1)课堂感受性实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相应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实践训练的感性认识,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掌握知识的快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堂现场教学、模拟情景教学、案例分析体验教学等具有实践特点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训的方式加以演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2)校内实训室基本技能实训:以校内实训室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为依托,积极开展模拟酒店工作场所的各种实践性课程,将教学内容与工作流程合一,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边做边学,做中有学,学中有做,从而实现对管理与服务基本技能的有效训练。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技能实训和专业技能实训,如酒店业口语交际实训、基本写作技能实训、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操作实训、社交人际关系实训、酒店各主要岗位管理与服务技能模拟实训、酒店资源开发与规划模拟实训等;(3)校外实习基地综合技能实训:学生完成了课堂感受性实训和校内实训室基本技能实训任务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综合技能实训。校外实习基地综合技能实训包括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认知实习是安排学生到酒店进行参观考察和调查研究,使学生能够了解酒店业的实际操作规程及实际工作流程,加深学生对酒店行业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了解酒店业的动向,从而掌握酒店行业需求;岗位实习是让学生帯着知识和技能从课堂走向实践,在酒店第一线这个真实的职业场景进行职业技能综合训练,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去处理、解决管理与服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帮助学生为将来走上酒店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心理与技能准备,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4)素质拓展创新型实训: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酒店服务技能大赛、酒店管理设计竞赛等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学年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一系列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使学生具有酒店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四、酒店管理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实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毋庸置疑,为确保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质量,培养适应酒店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实施: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所在。根据已经建立的专业知识体系,结合酒店岗位特别是中基层管理服务岗位工作标准与岗位职责,再以知识模块为单位进行重组,形成全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外语与计算机类课程”、“管理与营销类课程”、“金融与财务类课程”、“服务技能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等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都有对应的课程群,教师按课程全面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和训练学生相应的能力。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承担学生礼仪修养、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吃苦耐劳、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的培养,拓展类课程主要承担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与国际化能力等开拓素养的培养。

实训内容设置与优化过程可以通过行业调研、专家访谈、老师研讨等形式,比较分析人才培养现状与我国酒店行业实际需求间的差异,编制酒店专业所需素质和能力的模块分析表,由校内教育专家会同行业人力资源专家一道审议,制定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计划,建立和完善实训模块资料库(如实训大纲、实训教程、实训考核等),再按计划循序渐进地实施模块化实践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

(二)建设完善的校内实训中心

由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如建设模拟仿真的客房实训室、前厅实训室、餐饮实训室等,形成软硬件设施均与酒店企业工作环境一致的教、学、做一体化情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利用诸如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网络教育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创立逼真化、三维性、交互式虚拟实训室,建立起与酒店企业相近的仿真职业环境。学生通过全真模拟操作,不但可以有效的提升职业技能训练效果,真正拥有过硬的酒店管理与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由于在比较真实的氛围中进行酒店服务教学和训练,就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已的职业兴趣,加强对自已所从事酒店专业的认识,养成职业意识。

(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指与学校签订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工作岗位的酒店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具有客源稳定、设施齐全、实战训练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型、开放式的实习训练场所,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速学生成才的学习场所,也是学校与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的交流平台。[4]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不求数量、只求质量,应尽量选择“设施一流、管理规范、标准严格、服务优良”的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以便更全面的锻炼学生。

(四)建设“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既是专业理论教学的行家,又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即“双师双能型”教师。而现在,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校,其专业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双师双能型”教师,就成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必须以产教结合为桥梁,通过引进、培训、深造、实践等途径来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具体可采用以下的措施: 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酒店企业参加挂职锻炼;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实行定期岗位轮换;从酒店企业引进优秀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总之,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全面适应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五)编写理论实践一体化配套教材

传统的酒店管理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无法适应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因此,编写配套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是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根本。教材的编写应该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确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结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组织教师、职业教育专家和企业领导共同参与。教材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硬件设施,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与整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此外,教材还要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六)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过程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取消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建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过程评价方式。基于能力测试的过程性考核,首先,对课程涵盖的每一个学习任务制定考核评价标准,以方便过程性考核的具体实施;其次,考核主体不仅仅限于教师,还有学生个人自评及同伴互评,教师和学生共同按评价标准对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创新发挥、完成结果等进行考核评价,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学期结束采用涵盖基础理论考核和职业技能考核的项目题库,根据学生独立完成情况给出综合考核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与综合考核成绩共同形成学生该课程的总结性评价。通过“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过程评价体系的激励、导向和诊断作用,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培训学生的职业素质,确保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1]李晓冬.职业化改革对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167-169.

[2]黄崎.现代酒店工程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3]姜文华.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转型改革探讨与几点思考——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7):161.

[4]李天源.应用技术型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59-161.

张凤婷(1988-),女,四川自贡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与酒店管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训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