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2017-03-08周宗辉
周宗辉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众创空间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周宗辉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与研究型高校相比,应用型高校更为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实际运行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如意的问题,如何开展高校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该走向何方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从应用型高校的产生与发展出发,详细分析了众创空间背景下的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足,并就创业教育的路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众创空间;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我国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循环的生产方式逐渐向创新驱动的新模式。[1]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高校意识到实践、创新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中国政策的支持下,普通本科院校逐渐围绕中国经济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改革几个关键性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转型升级,并建立了有别于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转型发展双重压力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与实践作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在培养目标上突出强调教师的应用型教学及学生的应用技能,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等就业创业内容,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的前身是研究型本科院校、独立学院、高职高专学校、民办学院,其来源十分复杂,这意味着整合之后的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发展历史较短,还难以与历史悠久的研究型高校相抗衡,以致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内外创业环境氛围不浓。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有赖于国家、社会及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付诸实践,营造开放、自由的创业教育氛围。众创空间充分整合了高校内外的创业环境、创业理念,连接了众多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将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整合起来,积极引领各层级应用型高校学生参与创业,进而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改革。
一、众创空间的产生与发展
从Fab Lab到创客的创新2.0模式,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融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一体,描述了个人通讯、个人计算、个人制造的发展轨迹。[2]创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极大拓展与延伸了创业孵化、众创活动的理念,设计、制造、创新出一大批新产品与新服务。不少国家与地区正围绕创新2.0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向传统科技发起挑战,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创造新科技新模式的人被人称为创客。国务院也在2014年10月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创客的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与创客寻求合作,以改善产品与服务,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综合实力。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部署铁路、核电、建材等传统生产项目时提出,贯彻落实“众创空间”、“引进来走出去”政策,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众创空间是在全社会倡导创新、创业的大趋势下,合理把握市场经济与互联网的契合点,整合专业化技术、服务、资本,形成高技术、高服务、高产出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
随后,国务院又专门通过《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众创空间的建立与发展作了进一步指导,提出众创空间不应停留在表面,而应向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产品延伸,转变企业落后的经营理念及生产方式,建立健全科研机构,持续不断地参与研发,并协同高校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创建一批高质量的众创空间。[3]众创空间不是简单的一个个个体的相加,也不是几个创业团队的组合。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创新创业平台,可以容纳形形色色创业者的统合体。作为众创空间的主要力量之一,大学生既是高校创业教育的主体,又是未来创业的主力军,对推动众创空间的稳步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纵观我国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大多数学校经历了以创新理念支撑创业活动、从线上拓展到线下、尝试孵化到大胆投资的过程,着重探索了众创空间的一般模式与规律。这些零散的规律与模式并没有在推动生产、生活与服务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典型意义上的众创空间应该是一个集合体,不仅是连接所有创业者创新者的集合,还是将政府、金融、法律等一体化的创业过程。也正是众创空间的完善与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将其最初的创业想法通过整合场地、资金、专业技能、法律服务等变成可与企业对接的成果。应用型高校众创空间为大学生的草根创业提供了资金、场地、税务等基础,对创业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模式。
二、众创视阈下开展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应用型高校旨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术型人才,是我国高校发展的趋势。[4]伴随着职业教育热潮及政策的出现,各种类型的高校正逐渐转型为应用型高校,并开始大规模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规律。鉴于应用型高校、学生的情况较为复杂,创业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众创空间这一统合体可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理念与创业行为之间的矛盾。
(一)创业教育是检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试金石
应用型高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实践人才、创新人才,但这种人才培养并非在高科技、高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高新技术革新,而是在有限的空间与条件下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市场环境、认知商业项目,根据自己的素质与资源,实现自己预设的商业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了基础。部分应用型高校往往会制定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学生入学、毕业时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培训,并将创新创业教学纳入学制中,以便于丰富大学生的学习体系。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战场,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既让大学生认识到了企业运营的整个流程,对自己是否适合创业也有了一定的认知,也让大学生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使之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些创业教育必将对大学生的成长、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创业教育是提高应用型高校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目前,高不成低不就、毕业即失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事业单位用工荒等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社会各界普遍呼吁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应用型高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人才培养成果较为赞同。但仍有部分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实际人才队伍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供求矛盾。尽管大部分高校及学生都已经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但在项目的选择、资金的筹集、团队的组建等问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高校引入创客空间可有效解决项目、资金、团队、场地等问题,使创业教育体系化、具体化,能在创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将大学生的创业想法落实到实处,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与自信心。
(三)创业教育是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创业教育是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解决就业岗位不足、就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的关键,更是推动应用型高校教育改革、构建新型高效的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众创空间为应用型高校增添了创新与实践元素,将传统的重视理论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向以创新实践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转变为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突破口。一方面,众创空间为应用型高校提供了实践场所、优惠共享的资金、创业团队、创新研发平台,推动了项目孵化向企业运营转变。另一方面,众创空间连接了高校与企业两个重要的集体,把不同层次的人才聚拢在某个项目中,改变了以往单一交流、顶岗实习的对接模式,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理实结合的目标,为合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契机。同时,众创空间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思维,传统创业项目中融合了互联网成分,更容易激发创业团队的创新火花,长期以新事物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氛围也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队伍。
三、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一是创业教育呈零散化发展态势,创业氛围不浓。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历史较短,创新创业教育尚未成规模,仍然是一类新鲜事物。尽管众多高校已经属于应用型高校,但其办学模式仍然是传统高校的套路,把大量时间放在知识的掌握上,相对忽视实践技能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呈现出零散化发展态势,即使同一个应用新高校内,因专业的不同,开展创业教育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一定的差异。因缺少创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存活于本校或本地区,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氛围不浓。
二是应用型教育教学模式陈旧,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对不足。还有许多应用型高校采取理论学习+实践技能的简单创业教育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与主动性。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应用型高校已经认识到这种教育教学方式的诸多问题,也开始着手开设一些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完善与之相应的创业活动,但创业教育教学没有进入高校学分制系统内,以致于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难以有突破性进展。长期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影响,机械学习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滞后。
三是应用型教师队伍不足,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根据学术成果选择师资的做法仍然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引进的主要方式。这种用人机制将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造成应用型高校人才队伍呈现结构性偏离。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扎实、具备创新创业思维的师资队伍难以在短时间内建成,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套话。
四是宣传力度不足,创业团队影响力有限。绝大多数的应用型高校都将创业创新教育放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以大学生活动中心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基地。多数情况下,应用型高校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大学生实践活动,原本属于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就这样被割裂开来了。另外,长期封闭的创业活动与创业行为没有为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带来更多的红利,以致于创业团队的整体影响力相对不足。
四、众创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改善创业环境
一是结合应用型高校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批旨在加快创业教育步伐的基础设施。高校要积极完善实验室、实训室、创业园、孵化基地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中心建设,需求与其他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创业示范实习基地,确保每个专业的大学生都能进入各自的领域满足各自的创业需求,进而有机会参与创业实习,形成较为完整的创业想法、创业项目与创业产品。二是应用型高校要将创业教育纳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并要求各学院系部都参与创业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邀请业内外创业个人及团队来校讲学,且通过创业设计、市场营销等技能大赛来营造创业氛围,引导大学生从入学之初就进入创新创业协会,使其长期从事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创业能力。三是定期修订创业教育大纲,把创新创业纳入必修课程体系中,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实验,建立相对健全的创业教育档案,对创新创业过程中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从而使高校创业教育成体系、成规模。
(二)变革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应用型高校的历史较为复杂,其母体教育教学模式对创新创业教育影响较大,我们有必要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扭转不符合市场需求的方面。[5]一方面,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等局面,吸收最前沿的教学科研成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广泛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引入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转变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及专业技能的特点适当降低纯理论化的闭卷考试比率,增加社会实践类型的考核比重,引导学生在非标准答案面前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用型高校要积极学习国外社区学院的有益做法,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与安排,按照“软科学”“硬科学”两个大的方向把相对零散的课程整合为通识课程,且适当增加一部分技术通用课程,这样有利于大学生通过模块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问题,为大学生进入职场、开始创业奠定了人文及技术素养的基础。
(三)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建设高素质的应用型师资队伍
第一,积极完善师资引入及培训机制。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大都为高学历的理论型人才,这些教师缺乏应有的社会实践,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新形势下,应用型高校应着重引进理论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并有计划地对原有教师队伍及新进教师队伍进行岗前、岗中培训,从而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实践水平。第二,应用型高校还要聘请校外创业学者、专家、团队、校友等人才作为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从而全程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完成创业。校外教师与校内教师的配合,必将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教育的改革产生重要影响。第三,完善教师奖励机制,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科研并将科研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创业项目、产品的教师团队及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引导教师参与校内外的科研成果转让、转化、入股,并在职称评定、教学考核、师资培养等教师关心关注问题上予以一定的倾斜,从而构建相对完善的创业师资队伍。
(四)加强宣传,扩大高校创业创新团队影响力
应用型高校应利用线上、线下两个重要的宣传平台,引导舆情走向,扩大高校创业创新团队在校内外的影响力。首先,高校可建立QQ群、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向社会推送包含创业优秀人物的传奇故事、优秀创业团队的发展情况,从而吸引创业爱好者参与创业创新。另外,高校还可以设定一定量的项目资金,凭借互联网定期发起线上投票、互动等活动,强化高校创业团队的影响力。其次,创立网络创业互动社区,寻找其他优秀创业者,向优秀创业团队寻求帮助,形成初具规模的创业联盟。最后,积极与电视台合作,参加创客活动,扩大应用型高校的知名度,为在创业项目获取众筹机会。
五、结语
众创空间是人与团队的统合,既强调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角度、新方法的引导下产生新想法,也强调团队在解决场地、资金、经营经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培养基地,应用型高校要重视众创空间的形成与维护,并以众创空间为核心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业教育质量与水平,为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队伍作出重要贡献。
[1]刘欣.众创空间视域下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7):81.
[2]屈顺利.众创空间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J].科技创业,2016,(4):68.
[3]黄兆信,赵国靖,唐闻捷.众创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J].教育研究,2015,(7):34.
[4]杜晓丽,温政,温娜.“众创空间”视野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山西青年,2016,(1):236.
[5]黄兆信,刘燕楠.众创时代高校如何革新创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5,(3):41.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众创空间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2016SJD710134)
周宗辉(1983-),男,江苏建湖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