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等院校管理变革思考
2017-03-08权姗姗
权姗姗
(武汉理工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基于大数据的高等院校管理变革思考
权姗姗
(武汉理工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大数据是一种互联网环境下的战略资源。信息时代下,受大数据影响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变,给高等院校管理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审视当前利用大数据进行高等院校管理的现状,问题诸多,比如: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数据资源无法联动管理、管理人员缺乏数据安全保护意识以及高等院校大数据利用率低等。为了解决这些现实困境,高等院校要组建专业化队伍,实现大数据科学化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优化数据资源联动;保护学生隐私,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监管;转变角色定位,依托技术变革实现管理创新。
大数据;高等院校;管理变革
大数据是一种基于数字的网络办公环境。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大数据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与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相关数据也急剧增长,由此引发的对高等院校管理变革的思考逐渐成为教育管理学界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当前,面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环境,高等院校管理人员必须正视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适应这个时代转型带来的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在这种开放的数字化环境中,如何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使其为高等院校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与现代化提供数据支持。
一、大数据的内涵和特点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就有人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20多年来,各个领域的数据量都在迅猛增长。到了21世纪前10年,尤其是2004年社交媒体产生之后,数据开始爆炸,大数据的提法又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并获得了更大的关注。
(一)何为“大数据”
大数据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云存储的实现而出现的一种时代现象。作为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大数据通常被定义成: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机器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1]
(二)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作为信息时代下的产物,学界通常用3V来概括其特征,即:一是规模性(Volume),随数据规模不断扩大,数据集合的单位已经从GB、TB级别跃升到PB,甚至出现了EB和ZB等计数单位;二是多样性(Variety),数据的结构类型通常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相比以文本为主的结构化数据,电子邮件、照片、音乐、视频、电话、汽车导航和信件等都是非结构数据。有统计显示,现在非结构化数据占比已达到整个互联网数据量的85%左右。而产生智慧的大数据,往往是这些非结构化数据;三是高速性(Velocity),这个特点区别于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现在,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手机、PC以及无处不在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使得数据的收集变得轻而易举,大数据的产生已然随时随地。除此之外,还有提出4V观点的,但关于第4个V的说法并不统一。国际数据公司IDC认为大数据还应当具有价值性(Value),[2]而IBM则认为大数据的第四个特点是真实性(Veracity)。[3]
二、大数据与高等院校管理的内在关系
随着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的大幅增长和更多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各种与之相关的数据也呈爆炸性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信息价值不断增加,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挖掘、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变,无疑会给高等院校管理变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给高等院校管理带来的机遇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处理变得容易而快速,人们能够在瞬间处理成千上万的数据。这为当下高等院校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理念的突破,使得以前难以办到或者无法想象的事情因为大数据的出现逐渐成为了现实。
1.从管理入口上方便了高等院校的招录工作
首先,大数据的集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填报志愿提供数据支持。因为要考虑到自身的兴趣爱好、研究方向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因素,所以大多数考生在面对上千所院校时都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入手。对于这些疑惑,大数据就显示出了它分析预测功能的优越性。正如中国教育在线现阶段所做的努力一样,它汇集了中国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报考信息,内容详实,涵盖了每所高校的基本简介、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历年分数线、调剂信息、导师信息、学费及奖助学金等。有了这些透明公开的报考信息,考生进行优中选优以及最后考上理想院校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其次,在录取环节,大数据也能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每年学校的分数线都要根据当年考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这个过程中,高校联合教育部相关部门,会及时提取出本年度报考本校的学生的总成绩、公共课成绩或者单考成绩,然后综合分析,科学制定出当年的分数线。另外,高校招生部门也可以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历背景,该网站作为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网站,可以查询到每个考生的学籍、学历信息,其中的大数据资源必定可以为招生部门获取优质生源提供参考意见。
2.从管理过程上提高了高等院校日常管理的效率
每个学生的管理生命周期里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对高等院校过程管理的影响体现在学籍、教学、日常事务及档案管理等方方面面。
首先是学籍管理。我国高校实行的是注册管理制度,传统上,为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每学期开学时学校采用在学生证上盖章的方式来为学生注册。显然,这一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新需求。随着高校管理数字化的推进,电子注册势在必行。它一方面可以加强和完善高校的学籍和学历证书管理制度,提高相关部门的行政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符合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灵活性的特点,便于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其次是教学管理。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已经在使用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选课环节,特别是对于学校公选课来说,学生可以通过学校贴吧、官方微博等媒介来了解不同老师的授课方式与风格,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评教环节,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授课情况,客观评价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这个结果最终会以数据形式反馈到教务部门。然后通过对评教结果的分析,对得分高的老师提出表扬;对得分较低的老师,帮助其找到问题所在,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然后是是学生事务管理。数据信息在这里作用比较明显的是宿舍管理这一块,随着高校办公自动化的建设,对宿舍进行网上管理已经成为可能。这样既可以让管理员清晰地了解住宿情况,及时调整余缺,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想住的楼层、房间甚至是室友。另外,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学生的日常管理方式也将趋于多元化,班级微信、微博、QQ群,乃至视频会议都顺应潮流,成为信息时代下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重要形式。
最后是档案管理,高等院校的学生档案一般包括学生本人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政治表现、奖惩材料等。以往的档案管理大都采用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现在看来这种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保密性差。时间一长,对于这些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来说,其查找、更新和维护工作都绝非易事。所以说,随着在校生人数和规模的扩大,学生档案的信息化存储、数字化管理就显得尤为迫切。
3.从管理出口上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管理的质量
大数据对高等院校学生出口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情况上。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也相应地踏上了跨越式发展道路。[4]但不容乐观的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教育质量,一度受到来自多方的质疑。而且随着人才高消费的降温,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显现。我国每年都会发布《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自2009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连续3年不如本科生。[5]对于这个现象,大数据又该怎样解读?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潘懋元老先生就正式提出过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指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就是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6]所以说,相对于社会需求而言,人才培养应该具有前瞻性,政府、社会和高等院校,应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认真把握和预测未来几年社会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从源头上减少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就需要及时收集关于毕业生就业数据信息的反馈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的培养模式,合理调整、优化专业学科建设,使人才培养更具社会适应性;同时,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建立起完善的就业信息网,争取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快捷、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二)大数据给高等院校管理带来的挑战
挑战与机遇并存。大数据在方便高等院校管理的同时,也对管理决策者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决策的能力、基层管理者合理控制网络舆情的能力以及学生群体自身即时学习与预警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1.大数据要求高等院校管理决策者要提高自身对数据的分析、预测能力
高校在校生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学生数据库的信息量也更加繁杂。在这个基于数字的互联网办公环境中,从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学工管理、档案管理到毕业生就业质量管理等,大数据的产生已经随时随地,但是目前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对决策分析有用的信息仍然是高校管理人员面临的实践难题。高等院校教育过程从“非量化”到“可量化”的转变过程中,如何实现以数据驱动的教育管理决策,通过系统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来支撑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发展评估,这对高校管理决策者的事务性管理素质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2.大数据要求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具备合理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能力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某一个社会或校园热点事件表达个人见解、情绪、态度、思想的总和。[7]信息时代下,互联网的开放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和机会,尤其是Web2.0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QQ、学校贴吧等各种社交网络成为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网络舆情具有强烈的互动性,有理性的表达,也有偏激的宣泄,此时就可以发挥大数据技术的特有优势来把握师生群体的言论动向,快速预测教育舆情,并进行舆情发生原因的深层剖析。因此,能够准确快速的掌握高效网络舆情动向、合理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观点,是大数据时代带给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又一个新挑战。
3.大数据要求学生群体具备即时学习与预警的能力
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群体,已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传统教育评价中,一直存在着评价标准和内容过于片面、缺少真实性以及动态性评价、对数据利用和挖掘不够充分、难以开展持续性和终身性评价等弊端。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慧教学环境的改善,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数据将越来越丰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群体就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定期、持续采集各类教育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反馈出自己现阶段的学习状态,及时预警与修正,以防自己的学习或者研究偏离预期的轨道。
三、目前利用大数据进行高等院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在,等院校利用大数据进行高等院校管理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在前期的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
(一)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许多大学都缺乏实际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客观审视当前的高等院校数字化管理水平,智能化程度也就是把原有的数据信息从纸质档案搬到了电脑里或者所谓的信息管理系统上,数字化办公的目标只是实现了第一步——无纸化。所以说,高等院校管理队伍对建设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等院校数字化管理地顺利开展及安全高效地应用。因此,建设一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兼备的专业的高等院校管理队伍迫在眉睫。
(二)数据资源无法实现管理联动
在高等院校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不同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可能源于不同的研发公司,比如招生办、教务处、财务处、图书馆等部门都有各自的一套系统,这些系统采用不同的软件技术,数据标准、数据格式,导致不同部门之间数据无法共享,由此引起的部门间信息报送出错现象也频频发生。追根溯源,无非是现有的高等院校管理系统缺乏统一规划下的应用访问接口,不同部门的应用系统各自独立,系统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这就形成了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孤岛,以至于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存在,反而给高等院校管理网上互动办公的实现增加了难度。[8]
(三)缺乏学生数据安全保护意识
高等院校数字化管理的目的原本是想通过数据信息的传递和服务来提高相关部门的行政效率,实现高等院校管理现代化。但是,不可避免的,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在加强校园网内与外界信息交流的同时,也相应的带来了诸如电脑病毒传播、电脑黑客非法入侵、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特使是在学生评教、选课等校园网络使用高峰期,网络瘫痪、系统崩溃等问题更容易出现。如此说来,高校学生信息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大的数据库,信息一旦泄露,损失将不可估量。长此以往,如果高等院校管理部门仍是对网络和数据信息的安全意识不够,投入不足,必将会影响高等院校大数据挖掘的质量。
(四)高等院校大数据利用率低
不可否认,现阶段各个高校的数字化管理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生数据信息的处理也局限于简单的采集,并没有对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分析。如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数据不能及时反映出高等院校管理系统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管理者依旧是依靠传统的经验化管理方式进行教育决策。这样一来数据中隐含的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的宝贵信息就会被忽略,使其无法为决策者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现在,各大高校都在探路“中国特色高校智库”建设,如果高等院校大数据的潜在价值能够被有效发掘,无疑会对高等院校的发展转型以及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和高水平的智力支撑。
四、大数据时代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组建专业化队伍,实现大数据科学化管理
随着数字化校园和的推进和高等院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高等院校大数据集成已经成为可能。在高校智库的建设中,这些数据信息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又该怎么被发掘利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相关部门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就要有远见卓识,转变思维,从战略上重视大数据,明确大数据的重点应用对象,加快面向大数据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动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技术研发,建立并完善大数据保障体系;其次,基层的管理人员也要转变工作理念,重视高等院校大数据的潜在价值,从管理入口、过程以及出口都能控制好数据质量,以期优质的数据可以更好地为高校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撑服务
(二)统一身份认证,优化数据资源联动
大数据环境下,很多高校的数据资源仍然分散在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这种相互独立的应用服务系统各自为政的身份认证方式已难以适应发展的应用环境。所以如何把来自于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这是大数据时代实现信息资源优化共享的关键。这就需要通过一个高度集成的、高性能的应用中心和高度集中的、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既能有效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又能有效地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率,还能有效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三)保护学生隐私,加强对数据信息的监管
在高校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的推动下,高校中的数据信息覆盖面越来越广,包扩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兴趣爱好、社交活动甚至家庭背景等,这些数据信息的汇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隐私泄露的风险。因此,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看,还要加强内部监管,规范大数据的使用权限和流程,加强对重点领域数据库的保护,切实保证学生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四)转变角色定位,依托技术变革实现管理创新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办公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管理及生活服务必不可少的支撑环境。但是,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也要注意一点:“技术是达到目标的工具,而本身并非目标。”[9]在这场“数据革命”中,高等院校管理人员要做的不再是数据的简单汇总或罗列,而是要按照科学方法挖掘数据,对这些原始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提升为重要的管理知识与智慧。[10]也就是说,高等院校管理人员要想实现数据的决策支持功能,唤醒其沉睡的价值,就不能局限于其“数据管理者”的身份,还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发展的实质问题,成为“问题分析者”,最后在这些高等院校管理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利用大数据的价值为高效发展建言献策,进而成为“院校研究者”。
高等院校管理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无数挑战。在大数据时代,高等院校管理工作面临的变革与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以信息化带动高等院校管理的现代化,大数据带给我们的思考,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等院校管理队伍在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困境。
[1]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 [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6):647-657.
[2]Barwick H.The“four Vs”of Big Data.Implementing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Symposium[EB/OL].http://www.computerworld.com.au/article/396198/iiis_four_vs_big_data/.
[3]IBM.What is big data[EB/OL].http://www-01.IBM.com/software/data/bigdata/.
[4]廖湘阳.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调查称硕士就业率连续 3年不如本科生[EB/OL].http://edu.sina.com.cn/kaoyan/2012-08-15/1607352348.shtml.
[6]潘懋元.潘懋元教育口述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王文浩.微信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影响以及管理对策——基于大数据时代[J].学术论坛,2014,(11):219-220.
[8]郭加书,崔然,李岩,张弘,林泽东.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研究,2007,(10):77-78.
[9]Bao Huynh,Mary Frances Gibbons,Fonda Vera,Increasing Demands and Changing Institutional Research Roles;How Technology Can Help,NEW DIRECTIONS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no.143,Fall 2009.
[10]张俊超.大数据时代的院校研究与大学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8-135.
权姗姗(1991-),女,河南洛阳人,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财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