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军衔的“空降兵”
——记航空工业航宇救生伞试跳队

2017-03-08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航宇空降兵航空工业

邱 唯

他们从事的是军用产品试验验证工作,为此,他们倍感光荣,亦感到责任重大。虽然他们没有军衔,不是军人,却有着与军人同样的果敢和刚毅,被大家尊敬地称为没有军衔的“空降兵”。他们,就是一群默默无闻、勇于奉献的航空工业航宇救生伞试跳队员。

他们经常从高空一跃而下,白云、降落伞和呼呼作响的风声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

他们用胆识、勇气、智慧乃至生命测试,验证救生伞的数据和性能,在祖国的蓝天上翩跹起舞,他们是“云间的舞者”。

有一种职业叫试跳员

世界上最浪漫和刺激的职业,应该是战斗机飞行员,驾驶战机在空中驰骋,与白云为伴,拉起、加速、翻滚、突防,动作大胆狂野,惊险处摄人魂魄。

弹射座椅弹射离机后,到达指定高度时,人和弹射座椅自动分离,救生伞张开,飞行员乘降落伞安全落地。因此,救生伞是保护飞行员安全降落的最后装备,它的开伞特性直接关系到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性能、指标显得尤为重要。

航空工业航宇救生伞试跳员就是救生伞系统的测试员。

在航空工业航宇救生伞试跳队奔赴的各个试验场,随处可见这样的工作场景:

“高度600米”

“检查装备”

“1号检查完毕、2号检查完毕……”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业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工作流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引进管理,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有利于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对于周转材料租赁业务,有利于集中管理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高度800米,准备!”

“跳!”

伴随着呼呼的风声,一群英姿飒爽的勇士按照先后顺序跳离了轰鸣的飞机舱门,在广阔的蓝天飞翔着,向着地面靶心飞去。

几分钟后,随着降落伞成功落地,一切正常的消息也传递过来:

“报告总指挥,人员安全无伤亡,装备无损失,测试数据已获取,任务圆满完成!”

多年来,试跳员们总是在艰苦的试验环境中用身体、勇气和智慧验证着产品的性能,在每朵绽放的伞花下用生命诠释着崇高的理想。

有一种风险叫不可预见性

随着军队对救生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试跳队承担的试验任务越来越繁重,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越来越大,试跳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

他们除了要承担验证批生产产品交货试验任务,还要进行科研新品的试验。其中,科研新品是未定型的型号,在试跳中存在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风险,需要试跳员经过试跳去验证、感受救生伞的各项性能,找出产品的设计缺陷,从而不断完善优化产品设计,直至最后定型。

据统计,试跳员们一年中要进行几十次空中作业和空中跳伞试验,使用飞机超过60个架次,有时为了满足产品研制需要,采集到更为精确的试验数据,同一具伞需要做多次空中试验。

由于试验任务繁重,他们一年之中最多时达260天在外试验。外场试验条件非常艰苦,就拿空投试验来说,在夏天,飞机上闷热难耐、气流颠簸、噪音很大,一个架次下来,队员们都挥汗如雨、浑身湿透;在冬天,飞机上的温度低至零下六七度,由于机舱门都是敞开的,队员们的脸被刺骨的寒风吹得像绸子布一样抖动,手像冰块一样僵硬冰凉!

在工作中,他们得严格按照标准操纵规程,将一个个重达几百公斤的试验件一件一件抬起、轻放,按航线要求平稳推出飞机舱门;在高原高寒地区,为避免出现缺氧、眩晕、冻伤等不适情况,保证试验任务顺利完成,队员们需要背着氧气瓶穿戴笨重的特种防护服上飞机进行空投试验,其中的艰辛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试跳队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凡是当过试跳员的人,退役时都会落下职业伤病。这源于在开伞的瞬间,人体要承受较大的重力加速度冲击,巨大的冲击力对人体的脊椎、肩部、腰部的伤害是相当大的;另外在着陆时人体腿部承受了数十倍自身重量的冲击力,他们的身体以6m/s的落速快速砸向地面,所以脊椎、腿部和脚部也极易受到伤害。

试跳试验中,有时由于气象条件风向、风速不稳,试跳员们着陆时偶尔会出现偏离着陆场的现象,他们中有的落过猪圈,有的落过稻田,还有的曾落到过水塘里,更危险时会落到高压电线杆上。用他们的话说,有时一天当中是“陆海空”三军,早晨是陆军装束,上飞机像空军,出机门落在水里全身是泥水就成了海军。

尽管试验条件艰苦,风险无法避免,危险难以预料,但是航空工业航宇救生伞试跳员没有一个人动摇过、后退过。虽然他们从事的是一个痛苦与快乐共存、风险与挑战并举的职业,但却成为了他们愿意用生命去热爱的事业!

有一种本领叫特情处置

据不完全统计,试跳员离机后的姿态不好;坠落中无法平稳定向;拉开拉环后主伞未开;开伞时引导伞缠绕身体;试跳员着陆后被大风拖拽等情况是救生伞试跳中出现的典型特殊情况。当这些特殊情况发生时,试跳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以果断正确的方法应对处理,成为了是否发生危险事件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试跳员必须有娴熟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才能从容地应对和处理。试跳员们边学边练,边练边总结,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跳伞高手,而特情处置也成为了他们拿手的本领。

在试跳队里,一提起跳伞,试跳员们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

队员余强就描述了一次难忘的空中遇险经历:某型训练伞在科研试跳阶段,需要进行真人试跳验证伞系统的开伞动载、开伞程序、操纵性能、着陆冲击力以及背带系统的佩挂舒适性和解脱性。当时的跳伞高度为800米,余强按照操作规定跳出机舱,离机三秒后拉开开伞拉环,他心中默默数着“1、2、3”,但主伞却迟迟没有打开。他马上意识到出问题了,随即调整平衡姿态,经过左侧、右侧、俯冲排除涡流后,主伞仍未打开。他当即判断主伞被卡住,无法弹出,立即使劲用手捶打伞包,以加强伞衣张开的力量,但主伞却依旧没有打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开伞安全高度已由600米降为400米,处在严重危险高度,余强的身体快速向地面坠落,开伞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少,情况十分危急。在这种情况下,余强当机立断,打开了胸前的备份伞,可由于备份伞开伞时冲击力太大,伞绳都被绷断了三根,伞衣因气流影响产生较快旋转,旋转下降产生的较大冲击力导致余强着陆时两脚踝肿胀起来。着陆后,主伞仍未弹出。余强忍着伤痛与随即赶来的设计人员一起分析查找原因,为后续设计改进工作提供有力证明。余强表示:在试跳中出现这种异常情况,往往说明产品的设计存在不足,还有改进的余地。作为试跳员,我们必须准确地感受降落伞在使用中的状态,并毫无保留地反馈出来,为航空工业航宇向部队提供安全、高质量的产品提供有力保障!

有一种友情叫生死同袍

由于工作需要,试跳队一年之中需要多次外出进行试跳试验。

每次外出试验,试跳队都是一个同舟共济的团队,他们工作不分份内份外,也不计个人得失,遇到问题时,他们会团结一致一起面对,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想尽办法一起解决。如果说试验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试跳员们就如袍泽兄弟一般,在工作中建立下了深厚的友情。

在一次重装空投试验中,冯静辉、张帅和杨以龙三个人组成一组在飞机左侧空投第一件货台,当机门打开,信号灯亮起时,冯静辉提示大家可以往外推送货台进行投放了,当货台推到飞机门口时,装货台的滑轮突然滑向左边,450公斤重的货台产生的巨大力量迅速将冯静辉挤在了飞机左舱壁上,冯静辉立即被卡住,动弹不了。更糟糕的是,他佩戴的安全绳也被压在了货台左后方的滑轮下面,由于飞机尾部气流太大,他无法站稳,此时货台已经到了飞机门口,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及时处理,他有可能在投放时被货台带出飞机,后果不堪设想。这时,杨以龙和张帅赶紧抬起了货台,迅速将冯静辉的安全绳拉了出来。与此同时,苏明东、马骅、魏纪东组成的右边一组已经完成了投放任务。见状,他们迅速过来同大家一起将货台向后拉,调整好方向直接将货台投放了出去。当看到任务顺利完成、兄弟安全无碍时,大家终于放下心来。

到目前为止,经试跳员验证过的产品都达到了百分之百合格,使用中没有出现过一次问题,不但满足了部队的需要,而且多次成功地挽救了飞行员的生命。飞行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渴望,对于试跳员们而言却是一种人生。他们默默无闻、勇于奉献,一腔热血为航空。而今,这群“没有军衔的空降兵”继续以惊人的勇气和过硬的技能展现着他们独有的风采和魅力,在辽阔的苍穹里放飞理想,逐梦蓝天……

猜你喜欢

航宇空降兵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
军中有戏言
空降兵突击
刘航宇作品
摄影
我的小档案
老天请睁眼
航空工业向阳:战略引领 砥砺前行
龚航宇:旗袍设计的日常生活美学
女空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