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固体动力事业 助推航天强国建设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建院55周年发展记

2017-03-08熊满仓荣元昭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航天动力发动机

熊满仓 荣元昭

今年7月1日是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55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建院55周年纪念日。55年来,四院干部职工始终以报效祖国、富国强军为己任,自力更生、拼搏奋斗,走出了一条固体动力事业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5年创下惊世伟业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院成立;1958年7月的一天,第一根手搓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条点燃了我国固体动力事业的希望之光;1962年,固体动力技术研究所(四院的前身)在四川泸州宣告成立。

之后,四院干部职工背负祖国的重托、民族的希望,钻深山、走荒原、进戈壁,从北京东山沟到四川高坝草原,从内蒙古塞外戈壁到陕西秦岭深山、湖北谷城峡谷……辗转搬迁,在物质匮乏、环境艰苦、基础薄弱的条件下,以较少的投入,创造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无数个“第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300毫米直径实用固体发动机,研制成功卫星用远地点发动机、返回式变轨制动发动机,参与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及第一颗气象卫星;参与发射了第一枚潜射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直径两米金属和复合材料壳体大型固体发动机等,有力推动了我国现代导弹国防装备的升级换代;研制的飞船逃逸救生系统参加了迄今为止我国所有无人、载人飞行和交会对接任务,次次不辱使命,被誉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

55年来,四院依靠自主创新,完成了从突破单一技术到全面掌握研制、生产、试验各环节技术的跨越。从突破以聚硫、丁羧复合推进剂、金属壳体、固定喷管为代表的第一代固体动力技术,到全面掌握以丁羟推进剂、全轴柔性喷管、复合材料壳体等为代表的第二代固体动力关键技术,再到陆续突破新一代固体动力关键核心技术,再到开展极具前瞻性的固体动力技术研究并初具工程化能力……我国的固体发动机直径由小到大、能量由低到高、应用领域由窄到宽,一次次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一流技术惠泽军民

进入21世纪,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主要航天大国都在致力于发展大型运载火箭技术。而在发展固体运载火箭技术的道路上,四院干部职工一步步向着梦想前进。

从2009年我国首台120吨大推力固体发动机地面热试车成功,到2015年首枚全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首飞成功,再到2016年我国直径最大、装药量最大、推力最大的民用航天3米二分段大型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圆满成功,四院固体动力技术应用领域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拓展。在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中,四院提供了消氢点火装置和正推火箭“两样法宝”,安全护航火箭成功发射。

四院积极拓展固体动力技术在航空、兵器、船舶、核工业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形成了以机载型号及探空火箭、特种固体发动机及配套产品、复合材料技术应用等为代表的协作配套产品和产业方向,培育形成了一批在弹、箭、星、船、机及其延伸市场领域广泛应用的项目和产品,部分已走出国门、跻身国际市场。

四院坚持军民融合发展,依托航天固体动力核心技术,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民用产业,形成了固体火箭技术应用、精细化工、复合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及装备四大核心发展领域,培育了增雨防雹火箭、飞机碳刹车盘、数字化称重检测系统、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等重点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在探空火箭方面,四院形成覆盖有效载荷0.5~260公斤、探测高度1~500公里、包含十余种产品的天鹰系列探空火箭型谱,成为国内探空火箭研制技术水平领先、探测高度最高、应用领域和数量最多的单位。

四院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企,培养锻造了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优秀科研人才团队。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大国工匠获得者,形成了一支以国家和省部级专家为引领,以学科技术带头人为核心,以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朝气蓬勃的科研生产劲旅。

经过55年的发展,如今的四院地跨西安、襄阳以及部分沿海城市,产品体系覆盖陆、海、空、天全应用领域,成为我国规模大、种类全、实力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具备先进的固体发动机设计仿真和基础研究能力、先进的固体推进剂配方研发能力、先进的复合材料构件研制与生产能力、先进的金属构件研制与生产能力、先进的装药与总装能力和先进的试验与测试能力,构建了功能分区合理、流程优化、资源共享、设施完备的科研生产布局。

此外,四院还建成了1个系统级研发中心和4个重点专业研发中心,10个国家或国地联合军民融合工程技术中心,累计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奖励10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

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航天事业又迎来了新一轮重要战略机遇期,四院也开启了第三次创业的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党和国家的更高要求,四院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负重前行。

——继续坚定履行富国强军的神圣使命,圆满完成国家各项型号科研生产任务,巩固和夯实我国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石。

——继续坚定贯彻动力先行的发展方针,全力以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内涵发展、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发展模式,不断满足和支撑我国未来国防型号先进化和航天运载技术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继续坚定瞄准国际前沿技术,以“大型化、高能化、可控化”为目标,加快固体运载动力、特种动力、组合与能量管理动力等新型动力系统的研发创新,不断拓宽航天固体动力技术应用领域,缩小和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继续强化基础核心能力与区域统筹建设,科学调整和优化科研生产布局与流程,通过研发、设计、制造、试验验证等各环节能力与水平的整体提升,构建起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任务型保障体系。

——继续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与航天服务业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步伐,为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继续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健全党建工作体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体系,丰富企业文化体系,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党的群团工作,为事业不断取得新跨越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四院将以国家需要和航天科技集团“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排头兵”战略目标为指引,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强军首责、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坚持技术创新引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持续引领国内固体动力发展,推动四大主业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的国际一流航天固体动力高科技公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天梦、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航天动力发动机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2015款宝马525Li行驶中发动机熄火
逐梦航天日
发动机空中起动包线扩展试飞组织与实施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新一代MTU2000发动机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