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世纪》杂志总目录(总136—141期)
2017-03-07
栏目与篇名/作 者/期数(页数)
世纪遐想
张謇与大生企业集团的兴衰 / 沈祖炜 / 1(01)
黄金水道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 沈祖炜 / 2(01)
撒切尔的英国国企改革 / 沈祖炜 / 3(01)
陈其美与民初三宗疑案 / 沈祖炜 / 4(01)
民生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 沈祖炜 / 5(01)
长征记忆与长征精神 / 沈祖炜 / 6(01)
世纪特稿
华国锋接待第二次访华的尼克松 / 李海文 / 1(04)
万里的红色家风 / 叶永烈 / 1(11)
木心闭口不谈的隐痛岁月 / 秦维宪 / 2(04)
汪东兴同志随同毛泽东主席外出调研 / 武健华 / 3(04)
随父亲程潜参加毛主席生日宴 / 程 熙/口述 吴睿娜/撰稿 / 4(04)
查清中共“一大”密探之谜(上) / 叶永烈 / 4(10)
谭氏三代与孙中山宋庆龄的情缘 / 赵丹青 / 5(04)
查清中共“一大”密探之谜(下) / 叶永烈 / 5(09)
神户孙文纪念馆寻踪 / 周峥嵘 / 5(54)
孙中山的基督教葬礼为何鲜为人知 / 宋时娟 / 6(04)
口述历史
冒险刊发陈敏之纪念胞兄顾准文章 / 陈绛口述/郭志坤撰稿 / 1(18)
父亲丰子恺忍痛烧毁《护生画集》 / 丰一吟口述/周峥嵘撰稿 / 1(22)
中国首版世界人体摄影画册始末
邓明口述/沈飞德采访/杨之立整理 / 1(41)
我和姚文元关于《海瑞罢官》的争论 / 林丙义口述/潘君祥撰稿 / 2(15)
上海高中二期课改历史教材停用风波 / 陈绛口述/郭志坤撰稿 / 2(19)
父亲丰子恺“文革”中屡遭批斗 / 丰一吟口述/周峥嵘撰稿 / 3(09)
我助李宗仁夫人竞选国大代表 / 梁立言口述/梁晓撰稿 / 3(15)
周恩来“文革”困境中一则批示的由来 / 朱军口述/刘永杰整理 / 3(36)
我秘密受命为林彪开车 / 方顺安口述/沈飞德采访/史怡婷整理 / 3(41)
我的老师吴湖帆 / 颜梅华口述/陈祖恩撰稿 / 4(16)
姑姑贺子珍的沉寂岁月 / 贺小平口述/沈飞德采访/杨之立整理 / 4(41)
学术生涯中遭遇的“政治”坎 / 邹逸麟口述/林丽成撰稿 / 5(15)
我为小说《艳阳天》画插图 / 方增先口述/张鑫采写 / 5(41)
回眸大型玉雕珍品《万水千山》的诞生 / 萧海春口述/包富樑整理 / 5(50)
我认识的台湾基督教名人 / 曹圣洁口述/罗伟虹撰稿 / 6(11)
七十年前参与“中航”空难客机调查 / 陶昌口述/陈发奎撰稿 / 6(16)
史海亲历
我与“梁效” / 汤一介 / 1(25)
驻日记者一份内参稿的是与非——我的新闻生涯片断之九 / 周瑞金 / 1(29)
吴宓先生讲外国文学 / 谢桃坊 / 1(33)
下文化部“五七”干校的日子(一) / 石 湾 / 1(36)
父亲郎静山的家 / 郎毓文 / 1(49)
怀念画家徐希 / 梁洪涛 / 1(57)
亲历《断手再植》科教片的改拍 / 黄克毅 / 2(20)
我参与办理三位伟人的丧礼 / 武健华 / 2(22)
下文化部“五七”干校的日子(二) / 石 湾 / 2(28)
“反革命小说”《我们这一代》引发的风波 / 李景端 / 2(34)
栏目与篇名/作 者/期数(页数)
上山下乡运动中的“高压线”/ 吴昭谦 / 2(38)
建国后工人作家培训经历 / 郎慕中 / 2(57)
“文革”中我送知青下乡接受“再教育” / 傅锡恕口述/傅锡志整理 / 2(91)
要制度还是要周瑞金——我的新闻生涯片断之十 / 周瑞金 / 3(20)
下文化部“五七”干校的日子(三) / 石 湾 / 3(25)
抗战时的童年记忆 / 郑异凡 / 3(29)
追想老师——笑谈之二十三 / 陈四益/文 谢春彦/图 / 3(33)
回忆“文革”中的康平路大院 / 王小敏 / 3(57)
《人民日报》如何报道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事件
——我的新闻生涯片断之十一 / 周瑞金 / 4(21)
陪同邓大姐看望“二七”厂女工 / 谢武申 / 4(26)
特殊年代的政治明星——顾阿桃 / 晓 庄 / 4(29)
感受建国初政治教育的和風细雨 / 潘 鈜 / 4(33)
忆1968年大学毕业分配 / 苏兆瑞 / 4(35)
与老友贺友直共事 / 汪观清/口述 魏松岩/撰稿 / 4(48)
与贺友直先生的画缘 / 梁洪涛 / 4(52)
难能可贵的“不同流合污” / 述 弢 / 4(57)
听胡风作报告 / 韦德锐 / 4(93)
我的民先队友们 / 张林岚 / 5(19)
一名志愿军的防空洞养伤记 / 曹 宠 / 5(24)
我的右派岁月:从上海交大到新疆建设兵团 / 徐立汉 / 5(28)
小三线工程勘察背后的离奇内幕 / 阮仪三 / 5(33)
我画《红军的第一架飞机》 / 梁洪涛 / 5(48)
目睹木心挨斗 / 岳 群 / 5(65)
因废除高考而改變的人生轨迹 / 黄致中 / 6(20)
《解放日报》专稿特稿闯出新闻报道新天地
——我的新闻生涯片断之十二 / 周瑞金 / 6(24)
关于老师和书的回忆——笑谈之十四 / 陈四益文/谢春彦图 / 6(30)
我所知道的放小麦“高产卫星” / 朱文江 / 6(34)
我在西南师范学院的非正常大学生活 / 谢桃坊 / 6(37)
私房落实政策亲历记 / 高 达 / 6(39)
坦赞铁路援建工程亲历记 / 陆大同 / 6(41)
忆1970年全国中草药与新医疗法展览会 / 胡锦华 / 6(94)
史卷拂尘
左权将军牺牲真相 / 谢武申 / 1(61)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蒋介石
——蒋介石的对日和战抉择系列之二 / 吴景平 / 1(68)
被遗忘的贝德士遭遇 / 王春南 / 1(72)
假如没有那场绑架——丁玲与冯达在半淞园的一张合影 / 王增如 / 2(41)
日机大轰炸及其对蒋介石的“斩首行动”/ 杨天石 / 2(61)
寄望国联解决中日冲突的尝试宣告失败
——蒋介石的对日和战抉择系列之三 / 吴景平 / 2(68)
“无名英雄纪念碑”雕塑原型由来 / 张光秀 / 3(38)
宋氏三姐妹“回家团聚”
——全球首个宋氏三姐妹特展亮相上海 / 朱玖琳 / 3(47)
抗战时期的“军技室”和“特技室” / 承 载 / 3(63)
1957年轰动全国的“四明堂”事件 / 胡远杰 / 3(68)
栏目与篇名/作 者/期数(页数)
回忆童子军生涯 / 许海涵 / 4(38)
“珍宝岛事件”中苏交锋回眸 / 叶书宗 / 4(59)
李庄:朝鲜战争报道第一人 / 钱 江 / 4(64)
两蒋时代“匪谍”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 李传玺 / 5(36)
1946年“下关惨案”补遗 / 邓伟志 / 5(57)
《人民日报》与武训历史调查
——新发现的袁水拍笔记揭开一个谜(四) / 钱 江 / 5(59)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沪举办的两次新年祝贺会 / 金光载 / 6(53)
严佑民为何被关进秦城监狱五年 / 张英华口述/汪春耀整理 / 6(57)
我母亲叶露茜的“文革”家书 / 桂未明 / 6(59)
旧时浙江“堕民”印象记 / 傅丽红 / 6(66)
名流综谱
狱中十二年的抗争与妥协
——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 / 郝铁川 / 1(81)
胡耀邦和他的第一位秘书 / 钱 江 / 2(47)
最后的感慨:一生对得起共产党
——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一)/ 郝铁川 / 2(76)
鞠华与陈修良:襄助平反的正直人士
——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二) / 郝铁川 / 3(71)
钱能训:周恩来离乡去东北的因缘 / 李海文 / 3(76)
获诺贝尔奖的抗战援华“老战士” / 魏建民 张力生 / 4(68)
从民族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心路历程
——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三) / 郝铁川 / 4(71)
汪道涵关心上海爱建公司发展 / 范永进 / 5(66)
沙溯因的悲欢人生
——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十四) / 郝铁川 / 5(70)
鲁迅与梅兰芳入党 / 石 湾 / 6(71)
世纪人生
刘一闻:修竹嘉平堂 得涧发春华 / 沈嘉禄 / 1(90)
故人旧事
风骨刚毅的孙大雨教授 / 房 群 / 1(77)
我的母亲罗曦与上海牌手表 / 吴基民 / 2(72)
恩师梁治明教授/庄伟明 / 2(74)
林纾家书和家教/包立民 / 2(88)
提携后学的北大教授吴晓铃 / 于润琦 / 3(52)
毛泽东和群众同观延安平剧 / 甄光俊 / 3(80)
与褚钰泉先生交往杂忆 / 俞汝捷 / 3(84)
董必武致孙中山的一封亲笔信 / 黄家猛 刘豪 / 3(90)
父亲孙恩元在上海的情报生涯 / 孙本信 / 3(92)
1930年卢作孚东北考察:忧心如焚与应对之策 / 刘重来 / 4(75)
我所知道的李承干其人 / 汪春耀 / 4(77)
于伶当年聆听名人演讲 / 孔海珠 / 4(82)
梅汝璈先生晚年在外交部的境遇 / 厉声教 / 4(86)
我所知道的父亲贺衷寒(上) / 贺一平 / 5(75)
范泉先生的编辑人生 / 郑晓方 / 5(82)
任鸿隽抗战时期在重庆的社交与生活 / 任尔宁 / 5(88)
沈体兰1946年为吴耀宗壮行 / 曹圣洁 / 5(93)
唐云先生与我的“乐趣斋”由来 / 姜林和 / 5(94)
向周谷老求教 / 赵建民 / 6(51)
我所知道的父亲贺衷寒(下) / 贺一平 / 6(76)
湮没不闻的梁思成重庆文庙修复計划 / 胡 懿 / 6(82)
竹刻家徐孝穆与国画大师唐云的交往 / 徐维坚 / 6(87)
世纪论坛
抵抗外敌入侵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 葛剑雄 / 1(88)
切莫小看“半夜鸡叫” / 马克烈 / 1(89)
栏目与篇名/作 者/期数(页数)
关于如何评价“文革”的九道思考题/邓伟志 / 2(82)
如何避免“文革”历史重演 / 邓伟志 / 3(87)
大江射靶偏了吗? / 陈福康 / 3(89)
以论带史与论从史出 / 吴中杰 / 4(90)
告密:圣旗下的罪恶 / 沈 栖 / 4(92)
走近汤显祖 / 叶长海 / 5(86)
重读《鲁迅全集》 / 王春南 / 6(90)
从鲁迅来看为当代人立传的难处/ 陈漱渝 / 6(92)
名人书札
郑逸梅友朋书札 / 曹新芳 / 1(56)
谭其骧师论儒学与未来社会 / 王春瑜 / 2(52)
忘却斜阳上土堆——周作人致鲍耀明信札 / 管继平 / 3(54)
周恩来为京沪设办事处致信宋子文 / 刘小宁 / 4(94)
江泽民复信党外人士廉建中 / 李禾禾 / 6(65)
读史随笔
敛财不病民说——《申报》社评点评 / 李 玉 / 2(84)
笔记掌故
我在毛主席乘坐过的军舰上采访 / 杨永义 / 2(86)
三十年前向草婴先生求教 / 柯 达 / 2(86)
从迪士尼乐园想起 / 任溶溶 / 2(87)
周总理关心申石伽入上海中国画院 / 周家有 / 3(82)
采访阎肃创作歌剧《江姐》经历 / 杨永义 / 3(82)
抗战中无锡无辜平民遭日军活埋 / 赵锦芬口述/朱永琳整理 / 3(83)
上海图书公司六十年的《贩书实录》 / 俞子林 / 4(80)
宋云彬雅好昆曲 / 朱子南 / 4(80)
改革开放初期接待外宾趣事 / 李景端 / 4(81)
怀念涂克同志 / 任溶溶 / 5(80)
杨寿祺的骨气 / 俞子林 / 5(80)
倾听贺友直谈艺术反思 / 陈发奎 / 5(81)
丁光训为泰州戏馆题词 / 杨大容 / 6(80)
吴昌硕两拒刘海粟题画请求 / 周家有 / 6(80)
追忆赵景深先生 / 孙琴安 / 6(81)
华夏文博
禅宗三祖僧璨塔砖初赏 / 童衍方 / 4(53)
文史资讯
第二届“文史翰墨”中华诗书画展举行 / 张 鑫 杨之立 / 1(52)
2015年《世纪》杂志总目录 / 1(94)
编读往来
更正二则 / 1(17)
陈邦本对周和康来信的回音 / 陈邦本 / 1(87)
读者来信 / 陈 绛 / 2(40)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口述历史丛书第一、二辑 / 3(封二)
编余琐谈 / 沈飞德 / 1 2 3 4 5 6(96)
《世纪》杂志征订广告 / 1 2 3 4 5 6(封二)
文史资讯
中华诗词研究院关于征集抗日战争诗歌历史文献的启事/ 2(49)
名家书画
刘小晴楷书艺术 / 秦明章 / 1(54)
李 燕 / 1(封三)
悟拜先师——曼生翁 / 徐秀棠 / 2(54)
吴静山 / 2(封三)
周慧珺 / 3(封三)
陈古魁 / 4(封三)
曹用平 / 5(封三)
虞一风 / 6(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