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演奏教学中对学生结构感的培养研究

2017-03-07胡皓

黑河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

胡皓

[摘要]在钢琴演奏中把握结构感十分重要。伟大的演奏家、作曲家均十分注重结构的控制及整体布局。为了给听众展现完整、鲜明的音乐形象,演奏者需要准确认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音乐作品的整体出发,注重各方面的配合与和谐,使呈现的作品一气呵成、前后连贯,引起听众的共鸣。但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结构感的培养还存在很多不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培养学生的结构感,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内心听觉训练,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研究整体布局,关注各个要素;划分音乐结构,把握各个细节;分析理解作品,呈现作曲家情感。

[关键词]钢琴演奏教学;学生;结构感;培养

在艺术领域钢琴演奏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少数演奏者的演奏缺少感染力,过于单调与乏味,使听众难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即便演奏者拥有娴熟的技能,乐句经处理后倍加感人,声音控制也十分合理,但仍未能使观众留有印象。因此,在钢琴演奏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演奏技术、手指技巧的指导与训练,还要注重结构感的培养。

一、钢琴演奏教学中的结构感

贝多芬曾说:无论是大钢琴家,还是大作曲家,其演奏绝非在键盘上随意弹奏,而是从作品的整体出发,注重各方面的配合与和谐,使呈现的作品一气呵成、前后连贯。伟大的演奏家、作曲家均十分注重结构的控制及整体布局。

结构感作为乐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节奏感、旋律感等相比,被提及的频次较少。通常,对于小型作品而言,其结构感相对隐晦,而大中型作品,如协奏曲、奏鸣曲、叙事曲等,结构感十分凸显,此类作品常见于各类大型比赛,要求演奏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有一定的结构感。

节奏感是结构感建立的基础。如果演奏节奏把握欠佳,则其结构必然涣散,二者间的链接纽带为演奏者的时间感。众所周知,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伟大的演奏家在组织作品时间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清晰性与缜密性,他们揣摩作曲家的核心思想,在演奏中有机结合丰富的音乐元素及多样的演奏手法。为了增强演奏一体化的特点,往往需要进行二度创作。

二、钢琴演奏教学中对学生结构感的培养对策

1.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

在多元审美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国外学者提出了多元审美教育模式。1970年,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沃夫冈·罗舍指出,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是紧密的,多元审美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艺术进行挖掘、塑造、分析及判断,获取对事物的整体性体验。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日渐深入,教学模式也日渐丰富与多样,在多元审美演奏教学中融入不同的教学形式,而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艺术魅力,使其艺术探索空间更加广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及探讨其他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和多元化的审美思维,使学生易于把握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规律,提高综合感受力和结构感知力。

美国学者劳·坡林指出,艺术属于组织问题,其追求目标为秩序与形体,艺术家应将混乱的经验进行安排、裁剪,使其逐渐形成完整的结构,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任何艺术形式均以结构为基础。以绘画为例,创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构图,如果画家缺少经验,则仅会关注绘画具体对象及细节,在此情况下,其画作就会丧失整体性与艺术感,难以让观众感受清晰的艺术形象,也难以获得深刻的印象;而如果关注色块变化,包括颜色、组成等,就会逐渐浮现绘画主体。与此类似的情况常见于钢琴演奏。在结构感缺失的情况下,演奏者难以把握作品的曲式结构、主题发展脉络及各声部间的联系,并且缺少整體与局部理念,其演奏也会呈现出松散、混乱等状态,影响演奏质量与效果。

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转变传统和落后的教学理念,摒弃陈旧和枯燥的教学模式,即由以听觉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审美教学模式。实践中还应充分发挥各感官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建筑、美术等赏析活动,使其对结构感的认识更加直观与全面。

2.强化内心听觉训练,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

内心听觉主要是指内心所经历的音乐活动。可以利用想象力与记忆力,在内心深处构建音乐意象。通过内心听觉训练,学生钢琴演奏的创新性将明显提高,能够把握作品的整体框架,更好地呈现完整和清晰的音乐形象。

有学者指出,钢琴演奏中与动手相比,动脑更为重要。演奏前要全面了解作品内涵,明确作曲家意图,制定有针对性的演奏规划,之后方可展开训练。钢琴演奏者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在演奏中积极聆听。在训练内心听觉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优秀钢琴演奏家演奏的作品作为聆听的内容,逐渐累积优秀作品的音响记忆,认识优质声音的规范,并对整体音响有一定的印象;也可以对自身的演奏进行聆听,经调查发现,约85%的学生未养成聆听自身作品的习惯,部分学习者只关注演奏技术、手指动作,而未能关注声音质量、音色变化及声部层次等。

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内心听觉训练的主要内容为:横向关系的旋律线条,纵向关系的声部层次,纵横结合的整体音响。第一,横向关系的旋律线条。虽然旋律线条的把握难度较低,但训练时仍要注重以下事项:在旋律线的构成音符中探寻促进旋律发展的关键性音符或者支柱性音符,并对其进行强化,凸显其地位;对旋律线的走向展开系统和全面的探讨,并对语气及音色等进行适当的改变;要坚持旋律线的歌唱性,在弱奏或强奏过程中均不能改变其歌唱性。第二,纵向关系的声部层次。声部层次训练中涵盖着大量声部,教学中应由易到难,逐渐提升复杂度。演奏中不仅要改变力度,还要注重关注音色,使其有所区别。此外,有关作品中还存在特殊声部,以肖邦、舒曼及斯克里亚宾等作曲家为例,其中的特殊声部非主旋律,但仍十分重要,因此,演奏过程中应给予凸显与强调,以此保证音乐效果的独特性。再者,复调音乐中常为多个声部同时进行,包括对题、主体、经过句等,在训练过程中应对各声部层次给予合理组织。第三,纵横结合的整体音响。内心听觉训练中难度最大的环节便是构建整体音响,主要是因为其中涵盖着多种音乐要素,便于提升内心听觉,利于呈现完整的音乐形象。钢琴演奏应坚持纵横统一,横向旋律声部的歌唱性及长线条均应保持良好,纵向声部应有主次平衡的音响,经二者相互配合、影响与作用逐渐呈现出均衡与统一的关系。部分钢琴作品有复杂的音响,在构建整体音响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尤其应合理分配注意力,如若主干旋律隐含在和弦内,此时应集中注意力,特别留意主干旋律,在此基础上方可进行有效分离,以保证音乐沿着主线持续发展;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会导致音乐层次混乱、模糊,随之影响整体音响的构建。

3.研究整体布局,关注各个要素

为了提高学生的结构感,应关注演奏的整体布局,分析音乐本体。音乐本体主要是指作品体裁、和声技法、曲式结构及节奏节拍等。目前,钢琴演奏专业的音乐理论课程中,曲式结构、复调学、和声学均为必修内容,但学生对上述课程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仅能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未能将其与演奏实践相结合,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严重,这就制约了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也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交流:如何更好地发挥音乐理论的作用,提升实际演奏水平,使每个作品的整体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⑴结合音乐体裁特征及曲式结构。协奏曲和奏鸣曲,具有严密的结构、宏大的规模和深厚的内涵,各个乐章均存在结构联系,如呼应、对比、变奏、展衍等,在演奏时应把握音乐发展关系,通过精心组织与科学安排,为听众营造良好的想象氛围,使听众能够随着演奏不断变换想象画面。而对于曲套、组曲来说,因其篇幅短,曲式结构具有一定的简单性,在演奏教学中应对此类作品的音乐性格给予关注,使其更加鲜明,更好地凸显其整体发展脉络。

⑵联合作品结构与和声织体。在钢琴演奏中为了塑造生动、鲜明的形象,需要留意各种音色,并保证整体布局的合理性。演奏者不仅要了解短小动机的音色选取,还要把握整个作品音色的构成,了解作品各结构部分的音乐性质、要求及发展等。音乐实践中可吸收管弦乐法的布局原则,即便是同一材料,也可利用差异或相似的陈述、展开方式,对其音色表现力及结构意义进行挖掘。对于音乐作品而言,其结构部分的功能性质、陈述形式等各异,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乐段、曲式结构的特点,进行适当的音色改变,从而满足音乐发展的需求。这样,各段落的音乐情绪、性格会更加丰满,作品结构层次会更加清晰,音乐形象会更加生动,演奏者也会实现对作品的二次创作。

⑶整合节奏节拍与速度。钢琴演奏作为表演艺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提升艺术境界,在演奏过程中要凸显作品的结构感及整体感,准确理解并合理处理节奏节拍,保持相对稳定和统一的速度。演奏前应全面准备,通过努力学习和刻苦训练,掌握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娴熟的演奏技巧。钢琴演奏时对节奏与速度的把握应具备准确性,实际演奏中应运用不同的演奏方法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和结构的严密性。在认识和理解节奏节拍后,应在乐谱上标出快慢与长短,并关注相关的和声节奏。一般情况下,作曲家设计节奏节拍时常运用和声律动,通过和声律动呈现出鲜活的演奏语调及音乐语言。

4.划分音乐结构,把握各个细节

在钢琴演奏教学中培养结构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在教学实践中应借助明了的作品框架,引导学生了解乐句、乐段、音调等。其中最基础的工作便是教会学生划分乐段,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通过准确的划分与处理,使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印象更加深刻。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各乐句的细节,深入探讨其如何展现各个音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结构感。此外,演奏者应积极发挥乐句的作用,通过其强弱呈现音乐节奏。目前,强弱音符主要有整句渐强与渐弱、由渐强到渐弱、由渐弱到渐强等划分方式。如果演奏者可以准确把握上述音符,其呈现的音乐将具备良好的結构感。

5.分析理解作品,呈现作曲家情感

在分析和理解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作曲家所选用的曲式结构,以及如何呈现的音乐内容,然后再深入探讨源于主题的乐句及乐段,要明确其性质、结构特点以及各乐段间的关系,如连接、过渡及转换等。很多音乐作品中都融入了多元的音乐结构要素,如体裁、调性及和声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要素体现作品的风格,展现音乐的内涵,再现作曲家的内心情感。为了保证演奏成功,演奏者应积极主动地了解作品的所处时代、创作意图、风格特点等,以便赋予演奏以生命力。如贝多芬的作品均蕴含深刻的哲理、鲜明的时代特点以及多样化的表达手法,而且作品中情感饱满,多转折,在弹奏过程中应格外关注声音大小,通过对比显现情绪变化。

钢琴演奏乐谱中塑造了鲜活的形象,也蕴含着作曲家的情感,是连接作曲家和演奏者的重要媒介。为了把握作曲家的情感与意图,认识其创作方法,了解其语言特点,演奏者应有效读谱,以便实现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钢琴乐谱较为复杂,主要是声部较多,织体变化繁多,音域相对较宽,在记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上下加线、高低音谱号、临时升降号等变化的情况,一旦注意力不集中,便会出现弹错音的问题。因此,在认识乐谱时应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准确把握高低长短、术语标记、指法奏法及调式调性等,还应关注作曲家的情感变化以及其塑造的音乐形象等。

参考文献:

[1]毕丽君.论钢琴演奏教学中结构感的培养[J].艺术探索,2012,(13).

[2]梅倩.论钢琴演奏教学中结构感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5,(24).

[3]陈珏.钢琴演奏教学中培养学生结构感的策略[J].黄河之声,2014,(15).

[4]董春岐.论钢琴作品演奏结构感的培养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

[5]薛碧芸.探讨钢琴演奏教学如何培养结构感[J].音乐大观,2014,(11).

[6]何佳琦.钢琴演奏教学中培养学生结构感的策略论述[J].北方音乐,2014,(15).

[7]李莉.浅析钢琴演奏教学中结构感如何培养[J].艺术科技,2013,(10).

[8]罗甜甜.论以创造教育理论为指导的钢琴即兴演奏教学理念与实践[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

[9]江姗珊.论钢琴演奏教学中对乐曲层次感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3).

[10]赵戈非,张新闻.谈音乐作品与练耳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1,(4).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