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低段说话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7-03-07田林张有宝

黑河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低段途径农村

田林+张有宝

[摘要]小学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能力目标,它们各有其相对独立的训练办法和途径,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说话能力培养是小学低段语文能力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段语文能力提高的基础,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

[关键词]农村;低段;说话;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训练方式力求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

一、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1.“说话”是“写作”的基础

叶圣陶指出:“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好,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说是写的基础,说话与写作有着紧密的联系,说话训练对写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說话可以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现阶段写作教学中,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限制了学生的作文思维,学生作文时无从下笔,往往处于被动,从而产生消极、畏惧的情绪。给予学生宽松的说话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才能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其次,通过说话为写作积累素材。当今社会中,人们传递信息主要依靠“说”,“说”在生活中使用范围很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将生活中的话题作为材料运用到写作中去。

再次,通过说话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形式有口头上的“说话”和书面上的“写作”,生活中多说话,可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使文章的语言表达更流畅,选材更新颖。

2.“说话”能力是人际交往的利剑

荀子指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说:“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狮。”这些都说明,口语交际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有实实在在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基本说话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要求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说话能力、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以及良好习惯等。教师要多去训练和指导学生与人交流的仪态、说话艺术和技巧,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3.“说话”能力是自信心的展示

对小学生而言,说话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儿童树立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印象,有利于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增强。说话能力是学生学习和培养自信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能力的促进、各方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说话教学困境及成因

现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注重分数,教师注重书本,说话训练常在教学中被忽视,造成学生说话能力不强。造成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说话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受农村家庭的影响,小孩子每天只能关在家里,不能与同龄小朋友交流、玩耍。家长经常用老师来吓唬孩子,造成小孩天生胆小,见到老师就害怕。家长的见识、知识水平、社会交往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造成农村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学校里,一些先天口齿伶俐、性格外向、家庭教育良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受到老师的宠爱,在学习活动中锻炼的机会较多;而那些不善于表达、性格内向、成绩一般的学生锻炼就少,最后造成爱说话的学生最终思维越来越灵活,不爱说话的学生思维受到了限制。

3.个人问题的影响

有些学生天生好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抓不住重点,话语连贯性差,缺乏条理性,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学生表现为不愿与人说话,或是因为紧张,在回答问题时,怕答不好被人笑话。还有一些学生,他们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心里有话也不会主动和别人说,产生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

三、提高农村低段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好的说话习惯,培养说话能力极为重要。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小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

1.激发兴趣,让学生愿说、敢说

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要教师善于创设出各种情境,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开启。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培养说话欲望。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必须以“教”本为“学”本,改“讲”师为“导”师,变“讲”堂为“学”堂,把握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说,在学生说错或说得不好时,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其说完,表扬学生说话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胆量。

2.运用多种方法,加强练习

说话训练的方法十分广泛,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训练,同时要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1)在朗读、诵读中训练学生说话。

朗读与诵读是提高口头说话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中的优美段落,课后推荐一些学生喜爱的课外读物,积累精美语段进行背诵,丰富学生的口头语言。坚持朗读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勇气,培养学生语感、情感感知能力和说话能力。利用自习课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调动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勇气站上讲台,面对观众进行展示和表演,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了。

(2)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对话

课堂中给予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机会。在进行对话方式训练的同时,教师应注意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将自己思考后的想法表达给大家。

3.多角度、多形式训练说话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示范性,语言形象生动,幽默诙谐。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能唤起学生说话的兴趣,而且會提高学生的言语技巧。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看、听、思三方面进行辅助性练习,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让学生多看对自己有帮助的课外读物,熟背一些名篇名段,丰富词汇,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增加语言素材。利用广播、电视听说节目,通过倾听别人的语言来弥补自己语言的缺陷,让学生模声拟态,学讲普通话。

4.听、看、说相结合,以听、看引导说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根据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可组织学生收听有趣的录音故事,要求学生听后说出重点,互相设疑、解惑,复述故事。在校外,让学生留心倾听大人们的对话,辨析他们口语交际中的语病,学习幽默风趣的对话。也可以通过故事会、演讲会、朗读比赛等活动形式,把看课外书的收获讲述出来,使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兴趣中积累,增长了知识,训练了语言。

5.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开始,父母就教孩子说话,孩子吐字、语速、说话的习惯都取决于父母的指导与矫正。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孩子进行早期口语交际训练,要忙里偷闲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说来给父母听听,家长应当善于倾听孩子的语言,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要送给孩子最好的夸赞。

在说话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小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为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良好的人际交往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潘阳.巧用多媒体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中),2016,(09).

[2]戴宝云.新课程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J].广东文教社,2004,(02).

[3]吴建英,沈辉.摭谈培养农村学生说话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01,(11).

[4]徐吉华.让“羔羊”不再沉默——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现象的思考及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03,(09).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低段途径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