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作用题

2017-03-07孙小金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全国卷教学思路

孙小金

摘 要:总结了这类题目的常见“套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教学思路,让考生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此类的题目。

关键词: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作用题;教学思路

一、现状

高考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从2017年高考语文结构来看,相比2016年,现代文阅读分值增加了1分,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原来的二选一变为必考题,因此,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应试技巧也是提高分值的关键。文学类文本阅读多考查考生对小说、散文的阅读和理解,其中常见的“作用题”出镜率很高,很多考生往往无法抓住关键,造成失分,其实,只要按照一定的“套路”,完全可以将这一题目拿下,做到百发百中,弹无虚发。

二、高考真题

例1.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016语文新课标全国卷I,《锄》)。

解析:内容上,多次使用同一个词语应为强调,反映百亩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结构上,反衬出六安爷行为的质朴,为下文做了铺垫。

例2.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2016语文新课标全国卷II,《战争》)。

解析:内容上,因为电话连接了两端的两个人,有偶然,也有必然,强化了战争时期的戏剧效果,同时,通过对话,简单地将人物心声、情感表露出来,加强了人物的真实性;结构上,正因为电话交流,为人物的细致描写留下了较多的空白,为读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丰富了战争这一主题。

从以上两道高考真题来看,作用题一般描述为,通过特定的描写(或安排),有什么样的作用(或好处、效果)。从解题来看,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阐述。

三、教学思路

针对这些解题技巧,我们在教学上也应该有所侧重,梳理出枝干,整理出过程,让考生避免被“套路”。总体来看,文学类阅读包括内容、结构、上下文三个部分,因此,只需要理清这些思绪,就能够快速地抓住关键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内容上整体分析

文章的核心是内容,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但总结来说,内容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答题:

1.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无论是开头、中间,还是结尾,通过气氛的渲染,能够烘托主题。

2.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常见于开头,通过引人入胜的设置,吸引读者的兴趣,能够更好地叙述。

3.开门见山,交代故事背景

见于开头,单刀直入,交代故事发展的基本要素。

4.总领全篇,总结全文

常见于开头和结尾。开头常用于交代故事的基本信息,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结尾常用于揭示主旨。

5.正面衬托,反面衬托

通过对意境和情感的描述,加强主要人物的描写时,为正面衬托,否则为反面衬托。

6.深化主题,给人启示

常见于结尾,可含蓄或正面揭示主旨,引发读者对故事的注意和思考,更能给人以启迪,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也更加突显文章立意。

(二)结构上重点把握

通过文章段落所在的位置,可以大概看出文中“词语”所起到的作用,根据这些作用,就可以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寓意,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文章的结构主要分为三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每个位置都表达着不同的意思,需要考生细心挖掘。

1.开头的作用

开头段落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开门见山

此类最为常见,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常常是通过一句话、一个词表达出作者的心境和环境。

(2)引出下文

通过描述,点出故事的开端,交代事情的起因,引出下文内容,表现虽不明显,但又缺它不可。

2.中间的作用

中间段落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承上启下

一般考生都会知道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但是在答题过程中,要明确是怎么承上,如何启下的,那就需要一定的练习和理解能力。

(2)照应前文

我们常说的叙述,都是行云流水,一气而成,这也要求在文章的各个段落中,能够有所照应,对前文所说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复述,让整篇文章结构更为紧密,容易引起共鸣。

3.结尾的作用

结尾段落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首尾呼应

这个最容易理解,我们常说,前有伏笔,后有呼应,与照应前文相类似,通过对题目、前文的关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总结全文

通过前文的叙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使文章立意更加鲜明。

(三)结合上下文语境

通过内容和结构的常见概念介绍,相信考生都能够应付一些题目,但如果要能够游刃有余,还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方能百战不殆。这部分就必须勤加练习,根据实际题目来具体分析。

四、庖丁解牛

从2017年新课標全国卷来看,卷I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目是《天嚣》,而且设置的后两道题都可以看成是作用题,如果认真复习,都可以避免失分;虽然卷II没有文学类文本阅读,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复习的必要了,因为文学的素养和语感都是相辅相成的,题目的解答技巧都是可借鉴的,相信只要认真归纳复习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

例3.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解析:内容上,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文章要表达的内容,可以省去不必要的交代,让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和简洁;结构上,文章内容与题目遥相呼应,准确地刻画出人物在极端的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和感受,让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

例4.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解析:内容上,深化主题,因为没有人知道送瓜的人是谁,真实地表达出作者的主旨,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同时,也给人启示,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结构上,故事戛然而止,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让小说的立意更加鲜明。

综上所述,当我们再次面对现代文阅读作用题时,能够有更充足的把握,更多的解题思路。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全国卷教学思路
从广东卷和全国卷Ⅰ非选择题设问类型的对比浅谈高考地理全国卷Ⅰ的备考
中职学校《工程制图及Auto CAD》课程教学思路探讨
浅谈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卷阅读信度效度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在新高考全国卷要求下如何实现英语书面表达满分教学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