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将红色传承融入语文教学

2017-03-07祝锦玉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初中生语文教学

祝锦玉

摘 要:将红色传承融入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家乡的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健全学生人格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红色传承;语文教学;初中生;爱国主义精神

初中生思想、人格等方面尚未健全,思辨能力较弱,价值观、人生观极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引入学生心灵,用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时代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克服自私、慵懒、依赖、自卑等心理,在传承中吸取顽强拼搏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力量、无私奉献的气概等。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本土红色传承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红色传承融入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1.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

红色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包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等精神。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拼搏的精神和担当责任的意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退缩逃避,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时常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还有些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缺乏正确的消费观,不懂珍惜节约,依赖性强,独立能力非常弱,这些都是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阻碍。若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斗争中所孕育的伟大精神,弘扬革命精神中的坚定理想信念,这些对学生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激扬内心的斗志及正确人生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有助于家乡建设和发展

初中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首先要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洋庄老区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让同学们了解家乡红色历史,重温家乡人民奋勇革命的伟大历程,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洋庄老区的初中学生经过了小学六年的义务教育,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这个阶段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给老区学生灌输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既可以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还会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更会懂得珍惜和感恩,为建设更好的红色家乡而发奋读书,从而推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3.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少年强则国强,要培养青少年关心家乡的荣辱兴衰和前途的热情。红色传承中的红色教育资源承载了家乡优良的传统,对学生家国情怀起到丰富和发展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红色传承,可以让学生对家乡历史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体验教学“重走红军路”和参观考察,如到闽北红色首府大安进行实践教学,还可以通过听老红军讲述方志敏和黄道的故事来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让学生了解革命的艰苦卓绝,理解和诠释传承红色文化的意义,爱国情怀的思想境界就能得到洗礼和升华。

二、在語文教学中融入红色传承的有效策略

1.缅怀英烈事迹,激发爱国热情

在洋庄这片红色热土上,曾涌现了陈昭礼、黄道、方志敏、徐履峻等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在民族解放和革命战争历程中,洋庄老区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统计,有近2000人在战斗中牺牲。这些都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事迹。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关于介绍民族英雄的课文,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芦花荡》等,这些英雄人物为了维护家国的安定和统一,不计较个人的安危,毅然决然为国献身。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语文老师要适时融入洋庄老区红色教育,对于洋庄老区的革命英雄,学生的熟悉程度比较高,所以能够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英烈们的人格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领略到献身时的气势和震撼,从中受到感染,以此激发爱国爱家热情。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民族精神

(1)把课内红色传承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既可以充实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还能更加立体地感受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洋庄乡作为福建省的重要革命老区,有很多重要遗址,如坑口村是中央福建省委、闽赣省委以及闽浙赣特委的诞生地,也是闽北革命斗争的重要策源地,一直以来都有“红旗不倒”美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革命旧址,给学生介绍革命人物,让学生在实际的参观中体会革命先辈的革命生活。大安是闽北革命红色首府,其中的旧址也得到了一定的修缮,其中包括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广场、红军礼堂等等,都是适合学生进行参观的,这种身临其境的实践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很有利的。

(2)传递红色基因,讲好校园故事。在开展洋庄乡红色革命故事会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讲故事的正确方法,并且让学生把洋庄乡革命故事绘声绘色地展示给同学。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查资料过程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洋庄乡英雄事迹,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整理跌宕起伏的情境内容。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再站在台上的时候,就能为大家带来震撼的效果。这样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当前幸福美好生活是无数革命者用热血换来的。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好现代媒体设备,通过场景教学—编课本剧,激情教学—朗读红色诗歌,音响教学—唱红色歌曲,并且观赏一些革命相关的电影等活动,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般感受那段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如果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感触,他们受到的触动和影响就越大,相应的教育效果就越好。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写作和阅读活动,让学生把革命的红色精神根植于心中。

3.用好本土资源,培养爱乡之情

洋庄老区毗邻江西,风水关是中原文明进入福建的关键要塞,洋庄老区处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其中包括上百个红色旅游景点,具有开发红色传承教育的价值,这里还是闽江的源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生态资源环境,有利于开展红色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美的文章,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将校编教材《印象洋庄》和《红色土地,绿色家园》等融进课堂,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洋庄老区的过去、现在及勾画未来美好蓝图。还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领略洋庄老区的绮丽的风景——大安源,去品味吴三地的百年老枞,去感受小浆的民俗风情——马仔灯等,并对民族文化的融合、变迁以及各个民族文化内涵进行比较品味,吸纳精髓养料,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红色传承教育的重视,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家乡的红色文化,学习英烈们的精神气概,欣赏家乡的秀丽风光,品味淳朴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要适当开展一些语文课内外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本土红色教育,不仅可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而且能在深入开展红色教育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在润物无声中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推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森茂.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14):19-23.

[2]肖其科.初中语文教学应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5):42-45.

[3]雷燕.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4):17-19.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精神初中生语文教学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浅谈博物馆爱国主义素质教育的开展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儒家忠德思想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