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升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

2017-03-07刘鹤林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初中地理

刘鹤林

摘 要:主要阐述地理教师提升课堂调控能力:一要调控好怎么去做;二要调控好如何去说;三要掌控好教学过程。

关键词:初中地理;调控能力;提升策略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关键。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一堂课要注意哪些关键点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不是容易的事。每个人着眼点不一样,答案就不一样。同样,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结论也就不同。由此看来,我们很难就这一方面的问题得到一个标准答案,或者达成一定的共识。但不管怎样,这个问题还是时不时地困扰着我们。那么,一堂课到底该抓住哪些关键呢?或者说我们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呢?笔者认为,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不外乎就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调控。

一、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现在的初中学生时尚、大方,对什么东西都充满好奇。这一点对我们引导他们有效地展开学习作用很大。但另一方面,由于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出难于集中注意力、学习状态不好、学习情绪不高、学习积极性欠缺等等。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就要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加大调控力度。那么怎样调控呢?我们地理课堂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喜欢,学生乐于接受

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才喜欢呢?同样,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打动学生,为学生所接受呢?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教学《中国的地形》这一课时,笔者发现对于我国的丘陵,这一课的课文提供的阅读材料偏少,主要是对我们国家主要丘陵的分布进行了介绍。如果这时教师不调整方法,还是让学生利用教材学习,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这时笔者及时地进行调整:(1)补充著名的风景区资料,可以结合家乡所处地理位置,主要是关于东部丘陵地区;(2)引导学生描述各风景区的特点,如泰山、黄山等等。这样的灵活变通,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避免了这一时间点学生容易出现的疲劳状态。

(二)力避模式化,做好“三导”

这里所说的“模式”,主要就是指“注入式”的教法。这里的“三导”主要是指突出教师的作用,做好“诱导”“引导”和“指导”。教学“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这一知识点时,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同样,可选择的方法很多。越是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越要多用心。笔者没有采用传统教学中的版图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空白中国政区图。首先,笔者做示范,显示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介绍相关内容。接着,按照这种方式依次呈现其他走向的山脉,每出现一条山脉,就要求学生概述(读出名称、两侧的地形区名称,还有所在主要省区名称及其部位等)。这样收获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形成对山脉空间分布的概念。

二、切实提升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对地理知识点的讲解,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而这些更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或者说教师的表达能力。

(一)教师表达要有准确性

这也就是要符合科学认知,符合常理,有语法可循。讲“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采用的方法是读图分析法。这一方法需要教师展示说的功夫。具体笔者是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进行的:(1)学生阅读课文。①内容是“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学习,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2)指导学生读图,并思考回答问题。所读的图是“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问题有两个:一是说原因,二是说特点。(3)教师作结。教师作结时一定要强调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因为这一点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印象深刻。

(二)教师表达要有变通性

这也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1)生动形象。比如,描述地理事物就需要做到这一点。教学“中国的地形”时,介绍中国的名山,就需要做到生动,这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还要做到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2)深入浅出。比如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地理概念,特别是一些原理等等。比如讲解“等压线”“等高线”等知识点时,就需要教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抽象的东西用看得见的东西来呈现,这就能帮助学生理解。

三、智慧掌控课堂过程

一般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容易忽略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掌控。也就是说,我们过多地关注知识教学,而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情况视而不见。其实,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误区。

(一)注重信息反馈

这主要是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个体状态,学生整体表现情况,特别是参与情况。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控,我们采用惯常的手段就能做得很好。比如通过针对性的提问,再比如适时地安排一个讨论,还有可以通过精练等等。当然,上述活动还要我们教师做好全面分析,这样做,我们才能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情况。

(二)处理好特殊问题

说到底,就是如何应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教学“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偏激现象。这时笔者在讲解过程中就强调学生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来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同时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发了学生与灾害作斗争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根据自身特点,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就能增强我们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周时明.尊重主体 发展主体[J].吉林教育,2010(11):43.

[2]石明偉.恰当运用教学语言,创造最佳教学效果[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1).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初中地理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