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化学实验的创新与发展
2017-03-07刘娟
刘娟
摘 要:立足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课外实验”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就初中化学实验的创新与发展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课外实验
化学学科中的所有原理、定律等无不是化学家历经千万次的实验得出的。实验之于化学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鉴于此,我们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想方设法创新实验教学,以期借此推动学生化学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长远发展及进步。
一、借助学生实验,发展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化学实验教师忽视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在他们看来,中考又不考实验操作,与其浪费实验时间,还不如让学生多背几个化学公式、多做几道练习题。殊不知,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借助实验,学生能深刻理解教材上死板、抽象的知识点,而这恰恰正是他们灵活解题的关键所在。
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化学实验。如,“燃烧和灭火”这节内容涉及燃烧的必备条件,学生若是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效果势必不甚理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提醒学生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领他们做了如下化学实验:
实验一:用镊子分别夹取小张纸条和小石块,将其依次放置在火焰上,片刻后木条被点燃,但石头却没有。由此可得出结论:物质需要具有可燃性。
实验二:同时点燃两根蜡烛,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根蜡烛,另一根蜡烛保持原样,片刻后被烧杯罩住的蜡烛慢慢熄灭,而未被罩住的蜡烛仍旧燃烧。由此可得出结论:燃烧需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实验三:用镊子分别夹取小块干布条及同等大小但却被浸湿的布条,将其依次放置在火焰上,片刻后发现干燥的布条被点燃,而湿润的布条则没有。由此可得出结论:可燃物需要达到着火点。
不同于其他教师全权包揽的现象,本次实验中,笔者只是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引導者、帮助者,在适当时机为他们指明实验的操作方向,如此一来,通过亲身体验实验操作过程,学生不仅深化了对“燃烧的条件”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而且其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有效锻炼与发展,而这些显然都为他们轻松应对考试题目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借助演示实验,规避化学实验操作风险
化学实验涉及形形色色的化学药品与工具,这其中不乏一些有较强毒性及腐蚀性的物体存在,这对于年龄较小、心智尚未真正发展成熟的初中学生来讲,存在极大的操作风险。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优势,生动而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一些较为危险的化学实验。
如,一氧化碳这节内容涉及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但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因此,该实验若在课堂进行,可能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但若是不操作实验,只凭教师的口头讲述,学生又很难真正理解。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便提前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搜集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并在课堂上充分展示给学生。在视频中,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氧化碳在空气里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在多媒体演示实验的辅助下,笔者只需巧妙点拨,学生便能轻松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这样既有效避免了一氧化碳毒性有可能带给师生的不良伤害,同时,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特点还使得学生一目了然地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掌握了知识内容,学生反响异常良好,这充分证明了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辅助化学教学的积极意义所在。
三、借助课外实验,深化学生化学实验认知
实验不仅仅局限于化学课堂,社会生活中同样蕴含有丰富的化学实验资源。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进度,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趣味课外实验。
对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积极实践。如,在学习了“酸和碱的反应”这节内容之后,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趣味课外实验:取适量碱面溶于自来水中,用筷子轻轻搅拌,待其形成澄清液体后,倒入适量白醋,这时便会看到有大量气泡从液体中涌出,就如刚打开盖子的汽水一般。该课外实验所需要的器材较为简便,只需要家庭中常见的碱面、自来水、筷子、白醋即可,且实验没有危险,学生的操作热情极为高涨。在这趣味性十足的课外实验中,学生既感受到了化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同时也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进一步夯实、巩固了课堂所学,实乃一举多得之策略。
总而言之,关于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探讨是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仍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将更多先进、优秀的实验教学理念运用到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旨在抛砖引玉,切实推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君柳.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化学教与学,2012(12).
[2]李欣荣.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3]刘增慧.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与改进[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