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7-03-0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瓣膜病瓣膜置换术

谢 珺

(山东省临沭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山东 临沂 276700)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谢 珺

(山东省临沭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山东 临沂 276700)

目的探讨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EN)干预后,对其瓣膜置换术后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10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要求所有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依据抽签的形式展开分组;对照组:常规肠内营养;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对比营养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等。结果在Hb水平、PA水平以及ALB水平几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P<0.05)。结论将患者完成瓣膜置换术之后的营养状态以及患者的免疫功能加以成功改善,对患者的肠道功能进行有效保护,从而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恢复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营养状态

针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通过给予肠内营养干预,可以将患者的临床结局显著改善,将患者出现系列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降低,将患者的住院时间成功缩短[1]。为了研究最佳方法将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完成瓣膜置换术后的预后质量加以改善,此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临床展开早期肠内营养等不同营养干预方式的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08月~2016年09月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10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要求所有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依据抽签的形式展开分组;对照组(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1岁~77岁,平均年龄为(51.35±16.39)岁;患者的病程为5年~45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5.29±5.79)年;观察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3岁~79岁,平均年龄为(51.39±16.42)岁;患者的病程为6年~49年,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5.35±5.82)年;两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方面,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于观察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其进入到ICU一天时间内展开EN干预,主要选择EN液对患者实施鼻肠管滴注[2]。对于对照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患者进入到ICU二天时间内展开EN干预。主要选择营养泵在1天之内将营养液对患者实施持续输注,保证温度在37℃与42℃之间。之后针对患者的体质量以及营养情况进行了解,对具体用量进行合理调整[3]。于首日,对患者的输注速度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在10毫升/小时与20毫升/小时之间。之后针对患者肠道耐受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的输注速度以及患者的输注量进行准确调整,之后将剂量合理增加,直至约为100毫升/小时[4]。

1.3 统计学方法

临床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所有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营养干预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展开t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营养状态对比

对照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入医院I C U时,患者的Hb水平为(106.56±10.35)g/L;TP水平为(58.02±4.97)g/L;ALB水平为(27.96±6.91)g/L;PA水平为(280.66±19.39)mg/L;TF水平为(1.71±0.21)g/L;手术后的7天Hb水平为(110.29±11.11)g/L;TP水平为(58.93±5.18)g/L;ALB水平为(30.13±6.95)g/L;PA水平为(289.19±15.69)mg/L;TF水平为(1.75±0.23)g/L;观察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入医院ICU时,患者的Hb水平为(105.33±11.43)g/L;TP水平为(57.63±5.39)g/L;ALB水平为(27.17±6.46)g/L;PA水平为(277.46±18.15)mg/L;TF水平为(1.67±0.25)g/L;手术后的7天Hb水平为(117.66±12.66)g/L;TP水平为(58.42±5.77)g/L;ALB水平为(34.29±7.12)g/L;PA水平为(301.37±16.49)mg/L;TF水平为(1.72±0.28)g/L;在营养指标表现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极为明显(P<0.05)。

2.2 免疫指标对比

对照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入医院ICU时,患者的IgA水平为(1.88±0.47)g/L,IgG水平为(9.33±1.39)g/L,IgM水平为(1.11±0.56)g/L,水平为(37.39±6.05)%,水平为(22.15±6.95)%,水平为1.69±0.11,TLC水平为(1.19±0.71)×109/L;手术后的7天,患者的IgA水平为(2.09±0.55)g/L,IgG水平为(9.29±1.57)g/L,IgM水平为(1.16±0.62)g/L,水平为(40.37±5.93)%,水平为(23.73±6.61)%,水平为1.79±0.15,TLC水平为(1.27±0.59)×109/L;观察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入医院ICU时,患者的IgA水平为(1.99±0.35)g/L,IgG水平为(9.42±1.48)g/L,IgM水平为(1.14±0.49)g/L,水平为(36.13±5.71)%,水平为(23.79±7.16)%,水平为1.52±0.18,TLC水平为(1.16±0.67)×109/L;手术后的7天,患者的IgA水平为(2.81±0.65)g/L,IgG水平为(11.03±1.57)g/L,IgM水平为(1.59±0.54)g/L,水平为(48.31±6.29)%,水平为(25.61±6.81)%,水平为1.89±0.16,TLC水平为(1.56±0.55)×109/L;在免疫指标对比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极为明显(P<0.05)。

3 讨 论

在众多心脏疾病类型中,瓣膜性心脏病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对疾病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因为患者出现了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之后,使得患者在同一时间表现出消化道缺血症状以及瘀血症状,患者自身机体表现出负氮平衡的情况,并且表现出高分解代谢状态,对于重症患者,存在较高概率合并出现心源性恶病质综合征的情况。

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通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以将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有效改善,其针对患者机体肠粘膜屏障功能可以进行有效保护,针对免疫防御功能可以进行有效保护,最终将患者的淋巴免疫细胞有效增高,最终将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对基本表现有效明确后,合理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于患者瓣膜置换术之后的营养状态以及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可以发挥明显促进作用。

[1] 谢春艳.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素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754-1755.

[2] 邱笑丽,于红静,顾玉琴,等.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10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9(4):60-61.

[3] 王艳艳.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体会[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1(11):107-108.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59.3

B

ISSN.2095-8242.2017.010.1864.02

猜你喜欢

瓣膜病瓣膜置换术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反肩置换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